生涯叙事疗法,成就学生未来
2020-11-23张忠荣
张忠荣
案例:学校要求每位同学上报自己的家长的准确信息,有一名学生就上报了他妈妈的信息,而没有上报爸爸的信息,我仔细询问,孩子开始是不想说,后来是说不清楚,我就试探着问他,“你现在跟谁在一起生活呢?”他说“跟姥姥,还有姨家的哥哥,”我就很好奇地问他:“不和妈妈在一起生活吗?”他说:“妈妈在长春,照顾姥爷。”我一听就更感到奇怪了,我就试探着问:“你多长时间能见到妈妈一次吗?”“一两个月大约能见到一次吧!”我又问他“不想妈妈吗?”他很自然地回了我一句“习惯了!”我再想和他继续聊下去,他就不说了,反而给我描述了他此时脑海中的三幅画面:第一幅是有一块很大很重的木板从陡峭的山上滚落下来,冲力很大,在滑到一半时,被一个大树给挡住了,最终没有掉到山底,可大树被撞伤了;第二副画是有一杯清澈的水,被滴进了几滴墨水,逐渐变浑浊了;第三副画是有一座房子,它有好几道门,打开一道,还有一道,打开一道,还有一道。说完三幅画就沉默了,低着头,也不看我。我有些不知所措。
沉静一下,我试着跟他说,“我好像从你的三幅画中读出了你此时此刻的内心,想不想听一下呀?”他迟疑了一下,抬起头看看我说:“可以!”我说:“从第一幅我看出那块从山坡上滑下来的木板就是你,那棵挡住木板下滑的大树就是我,我如果想要帮助你或走进你内心可能会受挫,亦或是受伤,你试图在告诉我这些,对吗?”他迟疑了一下说“你怎么看出来的呢?”我一看他又开始和我沟通了,就趕紧说“我学过心理学,多少也懂一些从绘画中了解人内心的小技巧。”此时,他没有说话,但是面部表情告诉我,他期待我往下说。我接着说“第二幅画告诉我,你本来是一杯清澈的水,而现在被墨水弄浑浊了,对吗?你想告诉我的是面对家庭的现状和周遭的环境你很纠结、很有压力、也很无奈,对吗?”他看我的眼神有光了,而且他有些激动地说:“你说对了,是的,是的!”我很高兴,我能激起他和我聊下去的兴趣。我接下来再说第三幅画:“你是想通过这幅画告诉我,你虽然渴望老师能走进你的内心,但你还是把自己封闭在了几道门里,对我还是没有真正敞开心扉,因为你还是不太了解我,所以你就把自己又保护起来了,对吗?”这个时候他第一次对我笑了。
一直觉得这个学生性格温和,很少见他和同学说话,也没有脾气,所以,我对他的关注不是很多,从这一刻开始,我觉得我应该尽快走进他的心灵深处。
正赶上第二天家长会,他的妈妈特意赶过来参加,我就和他妈妈聊起了孩子的问题。她感到很震惊,她一直觉得孩子特别听话,从来也不犟嘴,怎么会有这么多奇怪的想法呢?
我告诉她,孩子之所有会有这样的想法,是跟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直接的关系的,我就和她沟通了如下问题:
(1)您不跟孩子生活在一起吗?
妈妈:“我的家庭有些乱,张老师,我父母离婚了,我儿子从小就跟着我妈妈生活;我父亲一直在长春,而且现在得了癌症,需要我照顾,我会一个月回来一两次。”
(2)我想冒昧地问一下,孩子父亲的情况?
妈妈:“张老师,孩子还没出生时,他的父亲就因意外去世了。”
(3)我恍然大悟,道:“难怪我让孩子填写家长信息时,他没有填父亲,当我和他沟通时,他欲言又止,好像说不清楚,现在我明白了,孩子确实不知道该怎么说。”
妈妈:“是的,张老师,我从来就没跟他说起过父亲的事,小的时候,孩子也问过我,我就告诉他,爸爸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了,孩子很听话,就再也没问过我这件事。”
(4)您一个月就回来一两次,平时跟孩子电话联系多吗?
妈妈:“几乎不联系,就是有事时,打个电话。”
和他的妈妈沟通到此时,我知道了孩子给我描述三幅画的原因了,是因为孩子太需要沟通和交流了,他平时生活的环境,没有一个可以交流的人,妈妈也很少电话和他沟通,他已经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了,所以当我和他交流时,他一直带有警觉,想让老师了解他,又怕老师了解他,他很纠结、很矛盾。
我坦诚地跟妈妈说:“希望您从今天开始,无论有事没事,都要给孩子打个电话,关心一下他”妈妈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
后来我一直想找一个合适的机会,给他提供一个平台,让他走出封闭,碰巧机会就来了。一次学生网上注册信息,进行生涯测评,但在注册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学生就在群里问我该如何处理,这个孩子看到后,就在群里发了他正确操作的截图,他的这个举动,被我及时捕捉到,并在群里表扬了他,然后我就私下里问他愿不愿意帮助老师完成这项任务,他欣然接受了。
在他完成任务后,我在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并且很随意地和他聊天,“当同学们都在群里感谢你的时候,你什么心情呀?”他很腼腆地说:“当然高兴了!”我又问他,“想不想继续帮助同学们完成网上生涯测评任务?”他毫不犹豫地说:“可以!”我很高兴,孩子不仅接纳我了,而且愿意指导班级同学完成网上测评。回到班级后,我当众宣布他成为课代表,他当时感到很突然,因为事先我并没有告诉他,就是想给他一个惊喜,但我能感觉到他有一种深深的自豪感。
通过这个课代表的工作,我和他接触越来越多,越来越熟悉。课间,他时常会来我的办公室坐一坐,有一次他突然跟我说:“老师,我的眼前又出现了两幅画面。一个是我骑着自行车在一块圆形的大石头上绕了好多圈,就是绕不出去;第二个就是我在柔和的灯光下,坐在一个大床上玩着游戏。”我听完之后,并没有马上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想了想说:“这两幅画应该是你最近心情的一个写照吧?”他用放光的眼神看着我,“你怎么猜出来的?”我故作神秘地说:“别忘了,老师学过心理学,还懂读心术。”接着说:“圆形的大石头既是你心中的压力,也是你最近纠结的地方,你在很努力的骑车前行,但就是绕不出这块大石头,因为他是圆的;说明最近在你的学习或生活中你在负重前行,有压力、有纠结、但你一直很努力,没有放弃”听我说完,他使劲儿地点头。我鼓励他说:“这块大石头就是对你最好的考验,只要你坚持住,找准方向,用对方法,一定会从它上面顺利出来的,可能需要时间和耐性,你有信心吗?”他非常坚定地说:“必须有!”我又告诉他:“你的第二幅画已经告诉你了,你特别渴望家的温暖和惬意!柔和的灯光是温暖的,你坐在大床上玩着游戏,这又是惬意的,所以说你特别渴望妈妈能每天都陪在你身边,对吗?”他又使劲儿地点着头:“对!对!!”我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妈妈现在每周都能从长春回来陪你,已经很不容易了,希望你也能理解妈妈的辛苦和不容易,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对吗?”他有些失落,但还是很懂事地点了点头。
通过这次沟通,这个孩子的变化特别大,他每天都很早就来到学校上早自习,经常跟我主动说起他妈妈对他的变化,明显能感觉到他的快乐和满足。我用生涯叙事的疗法,改变这对母子的关系,更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不断强化,让孩子树立起了自信,引导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建议他选择了美术专业;他现在的专业课学的特别好,还被专业学校作为美院班的苗子生重点培养。
在上述的案例中,我主要抓住了孩子的几个支线故事去帮助孩子不断突破自我;并能在与孩子的交流中由主动问话,到他说我倾听,再到相互顺畅地交流的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最终依靠我、孩子与家长三方的合力,让孩子在生涯教育的浸润下,不断认识自己、突破自己、最终成就自己。让自己成为自己生命的专家,让自己不断遇见更加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