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融合
2020-11-23蔡雯清林晶张悦
蔡雯清 林晶 张悦
摘要: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着本民族的精神追求,对于中华文明的延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挖掘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校园文化,对进一步推动文化育人,提升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调研情况来看,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开设院校较少,课时量很难保证。作为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本文将以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为例,通过构建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大学语文
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深入挖掘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校园文化,是进一步推动文化育人,提升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课程,是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校园文化的主阵地。本文以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为例,力求探索将教学体系、校园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精神、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中包括了爱国情怀、传统美德、道德修养、生命意识、审美意识等等,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精神所在、气魄所在。大学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必须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通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育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的革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根基,为高职校园文化提供了人文价值观。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不仅在校园文化中灌注浓厚的文化气息,同时也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加以传承,在助力学生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陶冶情操、人格养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树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将深入推进文化育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主要内容之一。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中指出高等职业学校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技术、语文、数学、外语、健康教育、美育课程、职业素养等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
但在具体贯彻执行中,从《基于<指导意见>的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实证调研》中看到,对全国30个省市的723所高职院校的调研结果中显示,各院校的整体规划上,中华传统文化、语文课程的开设情况差强人意。调研结果显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方面,针对理工类、文科类专业分别有46.27%、40.29%的学校未开设,有三成左右的学校(27.88%、31.70%)设置为31~50课时,有二成左右的学校(20.31%、21.57%)设置为10~30课时。语文类课程方面,在理工类专业中,有41.50%的学校未开设,近三成的学校(26.49%)设置为31~50课时;在文科类专业中,有30.87%的学校未开设。
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高职院校将“高等数学”“外语”“信息技术”“体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列为必修课;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仅有65.68%的高职院校将“语文”列为必修课,而“职业素养”“美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课程的必修课占比更低。可见,院校对此类课程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
3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3.1 扩大大学语文课程开设覆盖面
大学语文课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囊括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欣赏、作家生平、文学现象与文化知识、沟通与表达、写作等内容。经典文学是历经时代变迁和读者选择后的文化精品,其中饱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其中体现了浓厚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传统美德、道德修养、生命意识、审美意识等。大学语文课程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目前高职院校重点开设思政类课程,在大学语文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开设覆盖面不足。按照《实施纲要》的要求扩大大学语文类课程开设的覆盖面,尤其是补足理科类学生人文知识体系上的空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3.2 构建体系化、多样性和实践性的大学语文课程
大学语文课程是高职院校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平台,但其中包含的主要内容以古代文化经典为主。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理解难度大,趣味性不足,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因此需要构建体系化、多样性和实践性的大学语文课程,将语文教学与文化创新相结合,打造出文化含量高、趣味性强的大学语文课程,寓教于乐中让学生融会传统文化内容。
课程内容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以主题化的形式选择经典篇目进行讲解。主题选择家国天下的价值观念、刚健有为的精神品质、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浩然正气的道德修养和崇高气质、文行忠信的传统美德、生命短暂时间紧迫的生命意识等等。
课程内容上,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特色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突出职业性、实践性特点。如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目标是培养面向首都城市建设、运行、管理、服务领域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将大学语文课程结合专业特色,将文学经典与地域胜迹相结合,分为京华烟云、齐鲁贤踪、三秦余韵、江南风物、巴蜀气绝、边塞豪情六大单元。突出每个地域的典型风物、文化特征、精神风貌,如江南的柔美、离愁眷恋,边塞沙场的视死如归、家国情怀。教学中设计导游词写作模块,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职业性的带入感,学生乐于接受文化常识与文化内涵,知识掌握更为扎实,更好地服务未来城市建设。
3.3 加强大学语文课程体系中的活动建设
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建设除了语文课程外,更要注重第二课堂的活动设计。活动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性,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并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实现学用并行,效果最佳。
活动设计上,注重从课程内容出发,通过推出系列体验式项目化活动,呈现或再现还原中华文化内容,使学生在过程中理解并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如开展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分工合作实施。最终完成活动设计方案、活动海报、活动宣传、活动组织、活动总结等各项内容。学生在过程中查阅资料、写文案、宣传稿、组织安排保障等,过程中尝试利用新媒体等方式扩大宣传,既锻炼了能力,也内化了文化知识。
活动设计上,注重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博物馆、民俗馆等地域文化资源,将地域文化传承发扬。比如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语文课程结合京西永定河文化带特色开展了系列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京西煤炭文化变迁史的调研。指导学生探访京西重镇模式口、三家店,参观京西五里坨民俗博物馆、永定河文化博物馆,实地了解京西煤炭文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综合完成调研报告。
4結语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是当前的重要课题。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的重要平台,是不可忽视的途径之一。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中华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以大学语文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扩大大学语文课程覆盖面,构建体系化、多样性和实践性的大学语文课程,加强大学语文课程体系中的活动建设,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宗桂.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J].学术研究,2013(11):35-3.
[2] 刘兰明,郑永进,王佼.基于《指导意见》的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实证调研[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3).
作者简介
蔡雯清(1990—),女,安徽合肥人,汉语言文字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语文、贯通语文教学,现代汉语相关研究工作。
本文为2020年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建课题(bgy2020dj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