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应州,一年卖100亿包面
2020-11-23徐旸
徐旸
2018年12月20日,魏应州辞去康师傅控股董事会执行董事和董事会主席职务。难得出现一条新闻,让人們重新想起魏应州。魏应州很低调,被媒体称为隐形人,多年来一直默默做他的“泡面老师傅”。
小油坊的传承
上世纪50年代末,一家名为“鼎新”的小油坊在台湾彰化的一个小村子里悄然开办了,创始人是魏应州的父亲魏德和。家庭式的油坊规模不大,产量不高,利润仅可满足一家人的温饱。但即使这样,魏德和还是以生意人的踏实勤勉,将这个作坊兢兢业业地经营了二十多年。
父亲去世之后,魏应州兄弟四人接管了油坊,并将“鼎新”更名“顶新”。那时的魏应州刚刚25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野心勃勃,一心想着将“顶新”的招牌发扬光大。见自家的生意在台湾进展缓慢,他跟弟弟们便将目标定在了更加广阔的大陆市场。他们主推精炼食用油,这对当时的大陆来说还属于较为新兴的事物,接受度并不高。因为对商品的定位和对于市场的判断失误,魏应州出师不利,没多久约3300万人民币投资便折损过半。
投资的失败并不能令魏应州甘心认输,虽然懊丧,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寻求着每一次机会。
有一次,在通辽开往北京的绿皮火车上,由于错过了饭点,魏应州只能用从台湾带的方便面应付一顿。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举动,成就了后来的百亿商业帝国。
打开盒盖,倒入开水,挤进调料,浓香瞬间从碗中溢出,充斥了整节车厢。车内的乘客从未见过这样新奇的食物,拉着魏应州问个不停。他们的种种问题,让魏应州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当时的大陆还没有方便面,这是一个完全空白的市场!
魏应州的激情一下子被点燃了。经过了漫长艰难的资金筹措,在政府的帮助下,魏应州投资800万美元在天津塘沽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在这里,他们生产出了大陆的第一碗红烧牛肉方便面。
火腿肠之战
魏应州将自己的方便面命名为“康师傅”,康意味着健康,而师傅既是当时人们惯常的称呼,也是对厨师的尊称,既亲切又贴合产品。
这场投资堪称背水一战,魏应州心里十分忐忑。但产品一经问世,几个月内就风靡全国,势头之强劲前所未有。面对着巨大的订单需求,魏应州坚持质量第一,稳步提高产量。每条生产线的产品都由他亲自检验,以发现其间的不足,而这样的举动,也给顾客留下了品牌健康安全的好印象。
改革开放后,国内消费市场空间巨大,统一等台湾品牌陆续在大陆生产方便面。统一老板高清愿雄心勃勃,宣称要在15年后达到1200亿美元的营业额,成为全球最大的食品集团。
为了回应竞争对手,魏应州决定进行一场火腿肠之战。这一战,康师傅和统一两家公司共消耗掉40亿根火腿肠,用以附赠给购买方便面的顾客。统一明显败下阵来,魏应州成了大陆方便面市场的佼佼者。
在取得了火腿肠之战巨大的成功之后,魏应州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将商业版图扩展到了糕饼与饮料领域,加上方便面,这三驾马车带领着顶新集团一路高歌猛进。
一年卖100亿包面
康师傅在香港主板上市,顶新集团并购德克士,开始涉足餐饮连锁行业。虽然康师傅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过许多次困境,魏应州还是凭借着精准的判断力、产品的不断创新一次次挽回了颓势。同时,在看到其他企业出现人才断层以后,魏应州引以为戒,利用非常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保证人员奖惩得当,同时也让员工看到了与企业一同成长的光明未来,促使康师傅的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出。
现今,康师傅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屹立20多年而不倒。据不完全统计,康师傅的产品在中国家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82%。
“康师傅一年卖出100亿包方便面,排起来可以绕地球37圈。”在这惊人的数字之后,是魏应州艰苦奋斗的成果。
从资不抵债的小油坊主,到消费者心中的食品大亨,魏应州白手起家,一生起起落落,经过无数次跌倒,却又一次次站起,始终不改踏实与执著。他用不服输的精神与数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垒成了坚实的顶新集团。
魏应州其实就是一位泡面老师傅,用自己一生的努力与坚持,锲而不舍地熬成了一碗商业好汤。
摘自《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