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底层的火灾,为何让高层的人“隔空”死亡
2020-11-23
尽管当地消防部门反应迅速,使得火势被控制在一楼范围内,但在感觉不到温度明显上升的26楼也出现了遇难者。据统计,共有61人丧生于16楼以上的高层。明明火情被控制在一楼,为何还“烧”死了高层的人?
秋冬季节变化带来的安全风险明显增加,尤其是随着气温下降,用电用气迎来高峰期,易存在火灾风险。据数据显示,今年约89%的火灾事故都发生在居民住宅,需特别防范。而下文所讲的重大火灾事故,直至现在也极具警示意义。
1980年11月21日凌晨,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酒店——拉斯维加斯米高梅大酒店经历了一场规模惊人的火灾,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撕裂了整个赌场。据统计,一共有85人丧生,700多人受伤入院。这是自20世纪40年代引入现代消防安全法规以来,美国最严重的一场酒店火灾事故。
尽管当地消防部门反应迅速,使得火势被控制在一楼范围内,但在感觉不到温度明显上升的26楼(最高层)也出现了遇难者。据统计,共有61人丧生于16楼以上的高层。明明火情被控制在一楼,为何还“烧”死了高层的人?
火灾是如何发生的
作为当地的地标式建筑,同时又是人流量极大的酒店,安全问题本应是重中之重,事故又是如何发生的呢?这还得从美国当时混乱的消防安全规定说起。
当时美国的《消防安全法》规定,所有公共区域都必须安装自动洒水灭火装置。但又有法规说“24小时营业的公共区域可以例外不必安装”——因为一直有人在,可以监视火情并人工灭火。
米高梅大酒店以24小时营业为由向消防局提出了免安装自动洒水系统的豁免申请。于是,整个大酒店只有会议厅、表演区和放钱的地方有自动喷水装置。
事后调查组发现,初始起火点为酒店里的一个名为戴丽的餐厅。这是一个24小时休闲用餐区,问题就出在它的冷藏糕点展示柜上。
因为这台冰柜安装不当,导致了它的铜管导线一直有轻微振幅。随着时间的流逝,它最终移动并接触到了墙壁内的铝制导管。而这些铝制导管也没有被正确安装。经过耗时数年的电腐蚀过程,接触面的铝最终被耗尽,随后铜与电气导线直接接触,导致整个管道“加热到发光的金属点”,隐燃数小时之后,最终突破墙体燃烧起来。
因为戴丽餐厅为24小时营业的用餐区,所以没有自动喷水装置。加上凌晨时分没有顾客而难以察觉,火焰很快从柜台蔓延到了天花板。而酒店装修、陈设均为木质、纸质及塑料制品,不仅加大了火灾荷载,而且燃烧速度很快。火势以每秒1至3米的速度疯狂蔓延,场面已经失控。
第一批发现火情的人从餐厅奔向赌场,大喊着叫人们紧急撤离并关上了餐厅与赌场之间的大门。这个举动将火情的蔓延拖延了一小段时间,但同时也伴随着极大的危险代价。
通常情况下,沿着地板或者家具传播的火势会匀速蔓延。火势一般会倾向于沿着表面均匀的天花板蔓延而不到达地面。但在关起门的密闭空间中,室温稳步升高,餐厅内的所有可燃材料最终在一瞬间到达了自燃点。
伴随着巨大的声响,爆炸轰开了赌场的门,瞬间注入的新鲜空气又帮助火球直达赌场中庭。而这里的吊顶用的也是高度易燃的黏合剂。于是在短短几十秒内,还未撤离出来的18个人直接被烧焦在酒店一楼赌场中。
幸运的是,当地消防员在接到电话时就迅速赶到了现场,并迅速将火情压制回楼内。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大火得到了控制。
但对于还在楼上的客人们来说,这场灾难还远未结束。
有61人丧生于高层
首先是这家酒店不规范的电梯门设计惹了大祸。楼里几乎所有楼层的电梯门都无法真正密闭,高温与烟雾沿着缝隙进入电梯井中。短短几分钟后,不锈钢电缆熔断,电梯内的5名客人被摔死。
而另一台没有掉下来的电梯中,有4名乘客被卡死在20楼后因窒息死亡。
另外一些入住高层的客人还在熟睡中没有意识到楼下的混乱,本来火势也没有蔓延上去,楼上的温度甚至不会有太大变化。但由于米高梅大酒店的垂直空气井设计连接到了内部空气源,客房中的风机运转将烟雾抽入房间,一些人就在睡眠中窒息死去了。
下方高温带来的压力也让烟雾无孔不入地疯狂往上钻。很多淋浴喷头和水龙头装置周围都发现了深灰色的烟灰痕迹。有相关经验的人用椅子砸开房间的玻璃窗,尽量保持通风的情况下躺在地板上等待救援。然而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这座酒店的烟里有毒。酒店使用了一种被称为ABS的塑料替代传统的PVC制作电线和排水管,它们价格便宜易于安装,但是燃烧后会产生氰化物气体。
在这种种不遵循安全建筑规范的操作影响下,酒店高层共有61名客人和服务人员死于烟熏、电梯失效。
这起火灾发生后不久,该州才全面修訂了消防安全规范,制定了全美国最严格的消防安全标准:强制要求所有建筑高度超过16.7米的宾馆和3层及3层以上的新建建筑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目前,酒店已经成为美国消防安全水平最高的公共场所之一。
(澎湃新闻网20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