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界学习,学科元素为根基

2020-11-23王双玲

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本学科跨界学科

王双玲

所谓“跨界学习”,其实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是课程改革与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是多个学科的简单叠加,而是基于某个学科围绕某个主题与其他学科进行资源整合,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跨界学习,应以学科元素为根基,具体体现为以下四个特质。

一、精选主题,以学科资源为出发点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主题整合课,都应当紧紧依据本学科资源进行设计,精心選择一个合理的主题或关键词,提炼本学科资源中与此相关的内容,划分成若干学习板块或几个活动环节,彼此之间相互关联或层层递进。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的需要,对其他学科的相关资源进行链接,从而实现课程资源的融通。学科资源是跨界学习的出发点,也是主题整合的链接点。例如,在语文主题整合课《月光启蒙》中,我紧扣“启蒙”这一主题词,将儿时母亲在月光下教育我的“歌谣”“故事”“谜语”等形式进行提炼与重构,从文中的关键句段出发链接音乐、美术等学科元素。采用了《婷婷唱古诗》的视频和打节奏、唱歌谣的形式体会歌谣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采用了表演故事的形式链接之前所学的《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美妙;采用创编谜语的形式,激发儿童的想象力等等,从而让学生对“启蒙”一词有了多元化的体悟和全方位的解读,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之情也油然而生。就这节主题整合课而言,语文学科资源是整合的出发点,而教学的主题自始至终贯穿于整节课。

二、坚守本质,以学科素养为落脚点

“跨界学习”的教学理念,不是多个学科资源的简单叠加或线性排列,而必须始终坚守本学科的属性,整合其他学科资源服务于本学科目标的落实,助推本学科学生素养的达成,这是跨界学习的本质要求,也是避免分科教学属性不分、组织混乱的根本要求。作为基于“学科+”理念的语文主题整合课,其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指向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执教语文主题整合课《月光启蒙》时,我首先关闭教室内的所有灯光,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引导学生感受月光的奇妙和对人的熏陶作用。接着,我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想象月夜下的情境,去聆听母亲所吟唱的歌谣,进而让学生学唱歌谣,采用“以唱代读”的方式感受文本,采用“创编歌谣”的方式训练表达,采用“配制插图”的方式激发想象,等等。这些教学方式看似进入音乐课堂、美术课堂,其实只是融入音乐、美术的学科元素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这一点是语文主题整合课的灵魂,是我们教师应当努力坚守的本质。

三、打破壁垒,以学科整合为抓手点

“跨界学习”主题整合课的设计与实施,要求我们教师打破学科之间的森严壁垒,紧扣教学主题,巧妙、灵活、多样地融入多学科元素,找到学科融通的链接点。无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学习的形式,都不需要将学科界限划分得太清晰,而应当融会贯通起来。所谓“整合”,“整”为教学资源的提炼整理,厘清其内在逻辑关系以及与学习主题的关联;“合”为教学资源的融合重组,建立新的资源体系,形成新的学习板块或活动环节,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值得一提的是,多学科元素的注入,最终依然需要回到本学科内容,实现本学科素养的提升,切不可本末倒置,丢了学科属性。《月光启蒙》一课就很好地体现了主题整合课的这一要求,打破了常规语文课依据课文设计教学的模式,而是很好地抓住课题建立文本学习点,整合语文学科内的资源,将新知与旧知融合起来;整合语文学科外的资源,将语文与艺术融合起来,与生活融合起来,与自我融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样态,显然打破了语文学科的本位主义弊端,突破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时空界限,同时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让语文学习的内容变得更加立体丰富,文化育人的功能变得更加强大完善,从而真正走向了“大语文”学习的全新时代。

四、活化学程,以学科超越为创生点

一堂真正的好课,关注的不是教师的行为而是学生的状态,因此,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不仅是衡量一堂课的标准,更是决定学生学习收获与素养提升的依据。“跨界学习”主题整合课的最大优势在于课程资源的整合优化,将一节原本教学容量有限的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元、立体,让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发展拥有了更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知识学习更加自主、鲜活、灵动,从而基于学科又远远超越了学科,为学生的创造与生成赢得了更多的可能。还是以语文主题整合课《月光启蒙》为例,其实一节语文课也是一节综合课,还是一节整合课,因此,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跨界”的理念。其实,“跨界学习”的本质是一种学习理念,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其拥有更广阔的学习视域,接受多元化的文化教育,指向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完整人格的塑造。调动学生真正地参与学习活动,活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想象能力,“让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是新的”,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综上所述,基于“跨界学习”理念的主题整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应当以学科元素为根基,以学科资源为出发点,以学科素养为落脚点,以学科整合为抓手点,以学科超越为创生点,努力遵循教育规律,严格坚守学科属性,坚决打破学科壁垒,有机融通教学资源,从而真正奠基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蓓蓓,侯艳芳.跨界学习的课堂教学样态与策略[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0(07).

[2]孙小红.跨界学习:在修炼中纵享[J].江苏教育研究,2020(11).

猜你喜欢

本学科跨界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跨界天才之西方篇(上)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给高校授学位放权是教育供给侧改革
“超学科”来啦
跨界•匠杰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