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杂粮生产及贸易形势分析

2020-11-23李元鑫曲佳佳张蕙杰胡向东麻吉亮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杂粮

李元鑫 曲佳佳 张蕙杰 胡向东 麻吉亮

摘要:了解过去10年世界杂粮生产及贸易形势,对把控世界杂粮生产及贸易变动、研判未来杂粮生产及贸易格局至关重要。利用FAOSTAT数据库杂粮生产及贸易统计数据,分析近10年世界杂粮生产及贸易形势演变,总结世界杂粮生产及贸易形势变化特点。研究发现,过去10年世界杂粮单产水平提高,总产量不断增加,进出口贸易总量也呈上升趋势,但进出口贸易价格下降。世界杂粮单品种生产集中度和贸易集中度较高,杂粮主要生产品种和贸易品种预期不会发生大的变动,主要生产区和主要贸易区同样预期不会发生大的变动,但后者局部存在调整。禾木类杂粮和食用豆类杂粮及世界杂粮不同品种之间呈不同的生产特性和贸易特性。

关键词:杂粮;生产集中度;贸易集中度

中图分类号:F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0)18-0169-0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18.034  :

Analysis on sisutation of world minor grain production and trade

LI Yuan-xina, QU Jia-jiab, ZHANG Hui-jieb, HU Xiang-donga,MA Ji-lianga

(a.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b.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Understanding the situation of world minor grain production and trade in the past 10 years was very important to control the changes of world minor grain production and trade, and to study and judge the future pattern of world minor grain production and trade.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world minor grain production and trade in FAOSTAT database, the evolution of world minor grain production and trade situation in recent 10 years was analyz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orld minor grain production and trade situation were summarized. It was found that in the past 10 years, the world's grain yield per unit area has increased, the total output has been increasing, and the total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volume has also shown an upward trend, but the price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has decreased. The production concentration and trade concentration of single variety of minor grain were relatively high in the world. Major production and trade varieties of minor grain were not expected to change greatly. Major production areas and major trade areas were also expected to have no major changes, but the latter was partially adjusted. There were different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rade characteristics among different varieties of gramineous grains, edible legume grains and different varieties in the world.

Key words: minor grain; production concentration; trade concentration

雜粮是小宗粮豆作物,具有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小、种植品种多和营养价值丰富等特点。与水稻、玉米、小麦等大宗粮食作物不同,杂粮在人类食物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充当营养供给的辅助和补充角色。此外,大麦、高粱等禾木类杂粮也被当作牲畜饲料加以利用。过去10年,世界杂粮产业的发展对满足人类食物消费多元化需求、提高耕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意义重大,未来世界杂粮产业的发展也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生产实际和人类生活。

现有关于世界杂粮生产及贸易的研究多集中在局部杂粮类别或单一杂粮品种上。李玉勤[1]、李元鑫等[2]的研究对世界杂粮略有涉及,但前者主要集中在杂粮生产形势上,且分析品种较少,后者对杂粮生产及贸易形势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大麦、高粱、燕麦和黑麦四大禾木类杂粮品种上。周俊玲等[3-6]、刘慧[7]分别对豌豆、蚕豆等食用豆类杂粮的生产及贸易形势进行了分析。陈明贤等[8]、徐明[9]则研究了世界大麦生产及贸易格局。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将各杂粮品种看作一个整体,并对其生产及贸易形势进行分析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试图填补这一空白。由于杂粮品种较多,基于FAO对世界杂粮2008—2017年生产及贸易数据的统计,本研究中区分禾木类杂粮和食用豆类杂粮。由于FAO对杂粮生产品种及贸易品种的统计呈现出差异,本研究将遵循这一差异,在分析杂粮生产及贸易形势时将选取差异化杂粮品种作为分析主体。

1 世界杂粮生产形势分析

结合FAO对世界杂粮生产数据的统计,本研究选取大麦(Barley)、高粱(Sorghum)、燕麦(Oats)、黑麦(Rye)、荞麦(Buckwheat)、加纳利籽(Canary seed)、福尼奥米(Fonio)、小米(Millet)、藜麦(Quinoa)和黑小麦(Triticale)10个禾木类杂粮品种以及菜豆(Beans dry)、干豌豆(Peas dry)、鹰嘴豆(Chick peas)、豇豆(Cowpea)、蚕豆(Broad beans)、小扁豆(Lentils)、羽扇豆(Lupins)、木豆(Pigeon peas)、野豌豆(Vetches)、班巴拉豆(Bambara beans)和其他豆类(Pulses nes)11个食用豆类杂粮品种,共21个品种作为世界杂粮生产形势分析基数。

1.1 世界杂粮整体生产形势分析

1.1.1 收获面积增加,单产整体上升 2008—2017年,世界杂粮收获面积呈增长趋势,由2.35亿hm2增加到2.38亿hm2,增长了1.28%。藜麦是收获面积增长最快的杂粮品种,10年间增长率达120.60%,这主要是由于2008年以来藜麦的营养益处逐步被发掘,更大的市场需求使得藜麦的种植面积快速增加。福尼奥米的收获面积10年间增长率达112.04%,是略低于藜麦的第二大杂粮品种,这主要是由于几内亚等以福尼奥米为主食的非洲国家国内的种植面积快速增加。大部分食用豆类杂粮的收获面积呈增长趋势,是世界杂粮收获面积增加的重要促进因素。

世界杂粮单产整体呈上升趋势。除高粱、福尼奥米、小米和班巴拉豆4种杂粮外,其余杂粮品种单产水平均呈波动上升趋势。2008—2010年,由于全球范围内大宗粮食作物受重视程度的提高,迫使杂粮生产受限,世界杂粮单产开始略有下降,之后波动上升。杂粮收获面积和单产的增加,共同决定了世界杂粮总产量的上升。2008—2017年,世界杂粮总产量由3.79亿t增加到3.90亿t,增长了2.90%。

1.1.2 不同品种、地区单产差异均较大 一方面,不同品种杂粮单产呈较大差异性。禾木类杂粮单产相对高于食用豆类杂粮。2008—2017年,黑小麦、燕麦、黑麦是单产较高的杂粮品种,平均单产分别达3.70、2.86、2.79 t/hm2。相较于禾木类杂粮,大部分食用豆类杂粮单产均低于1 t/hm2。另一方面,不同地区杂粮单产呈较大差异性。受地区气候、降水、土壤和田间管理技术等条件影响,同一杂粮品种在不同地区单产也呈较大差异性,如大麦在阿联酋单产可达7.97 t/hm2,在莱索托(非洲国家)单产仅为0.28 t/hm2。

1.1.3 禾木类与食用豆类呈不同生产特征 一方面,禾木类杂粮收获面积减少,食用豆类杂粮收获面积增加。2008—2017年,禾木类杂粮收获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由1.61 hm2下降到1.43 hm2,下降了11.18%。这主要是由于水稻、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收获面积的快速增加,挤掉了禾木类杂粮的收获面积。与此同时,食用豆类杂粮收获面积整体呈上升趋势,由7.34亿hm2上升到9.52亿hm2,上升了29.70%。这主要是出于增加食用豆类杂粮产量的目的[7]。另一方面,禾木类杂粮单产增长速度低于食用豆类杂粮。2008—2017年,禾木类杂粮单产由1.96 t/hm2上升到2.05 t/hm2,上升了4.59%;食用豆类杂粮单产由0.86 t/hm2上升到1.81 t/hm2,上升了110.47%。此外,禾木类杂粮总产量下降,食用豆類杂粮总产量上升,这主要是由于禾木类杂粮世界范围内收获面积减少,而食用豆类杂粮收获面积和单产的双重提高使得总产量上升。

1.1.4 主要生产品种稳定不变 世界杂粮主要生产品种为大麦、高粱、小米和菜豆。2008—2017年,4种杂粮品种的产量占世界杂粮总产量的平均比重为70.79%,但呈下降趋势(图1)。大麦是产量最高的杂粮品种,产量占世界杂粮总产量的比重长期超过36.00%。2008—2017年,大麦、高粱和小米三大禾木类杂粮产量占世界杂粮总产量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由67.13%下降到59.93%,下降了7.2个百分点;菜豆产量占世界杂粮总产量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由5.77%上升到8.06%,上升了2.29个百分点。除大麦、高粱、小米和菜豆四大杂粮品种外,其他杂粮品种所占比重较低,大部分维持在低于4.00%的水平,变化不大。

1.2 世界杂粮典型品种生产形势分析

大麦、高粱和菜豆是产量较高的杂粮品种。2008—2017年,3种杂粮品种的生产形势变动对整个杂粮品种生产形势变动也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因此,选取这3个品种为典型,对世界杂粮生产形势变动进行分析。

1.2.1 大麦生产形势分析

1)收获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单产明显提高。2008—2017年,受大豆、玉米等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影响,世界大麦收获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9],由0.55亿hm2下降到0.47亿hm2,下降了14.55%。俄罗斯、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大麦主产国,大麦收获面积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乌克兰国内大麦收获面积下降最多,由0.042亿hm2下降到0.025亿hm2,下降了40.48%。

2008—2017年,世界大麦单产由2.79 t/hm2上升到3.14 t/hm2,上升了12.54%。比利时大麦单产增加最为显著,由6.00 t/hm2上升到8.42 t/hm2,上升了40.33%。值得注意的是,塞浦路斯等非大麦主产国,大麦单产提高幅度远高于大麦主产国。2008—2017年,塞浦路斯国内大麦单产由0.11 t/hm2上升到1.42 t/hm2,上升了1190.91%,是比利时国内大麦单产增长率的约30倍。

2)生产集中度较高,俄罗斯成最大生产国。2008—2017年,世界大麦总产量先下降后上升,由2008年的1.54亿t下降到2010年的1.23亿t,之后波动上升至2017年的1.47亿t。全球有100多个国家生产大麦,俄罗斯、法国、德国、乌克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西班牙是世界大麦主产国。2008—2017年,7个国家的大麦产量占世界大麦总产量的平均比重为51.77%,除澳大利亚外,大麦主产国产量占世界大麦总产量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加拿大和西班牙下降幅度最大,分别由7.66%和7.32%下降到5.35%和3.93%。

分区域而言,世界大麦生产以欧洲为主。2008—2017年,欧洲大麦产量占世界大麦总产量的平均比重为62.09%,而欧洲大麦生产又以东欧为主,东欧大麦产量占欧洲大麦产量的42.56%。亚洲、美洲是仅次于欧洲的第二、三大大麦生产地区,2008—2017年,亚洲大麦产量占世界大麦总产量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由10.71%上升到14.12%,上升了3.41个百分点;与此相反,美洲大麦产量占世界大麦总产量的比重略有下降,由13.32%下降到12.84%,下降了0.48个百分点。

1.2.2 高粱生产形势分析

1)收获面积和单产波动较大。2008—2017年,高粱收获面积波动较大,收获面积最低为2012年的0.39亿hm2,最高为2016年的0.45亿hm2,相差0.06亿hm2,但波动范围维持在0.38亿~0.46亿hm2。印度是高粱收获面积最大的国家,2008—2017年,印度国内高粱平均收获面积为0.07亿hm2,占世界高粱总收获面积的平均比重为16.28%。印度国内高粱收获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2011—2012年下降幅度达15.33%,这主要是由于印度水利设施的完善,促进了国内高粱种植向水稻等作物种植的调整。苏丹、尼日利亚和美国等高粱生产大国,国内高粱收获面积同样呈下降趋势;与此相反,尼日尔高粱收获面积有所增加。

2008—2017年,世界高粱平均单产为1.44 t/hm2,单产最低为2011年的1.35 t/hm2,最高为2015年的1.58 t/hm2,波动较大。阿曼、约旦等非高粱主产国,高粱单产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56.26%和8.15%,现已成为世界高粱单产水平最高的2个国家。

2)生产集中度较高,美国成最大生产国。2008—2017年,世界高粱总产量呈下降趋势,由0.66亿t下降到0.58亿t,下降了12.12%。美国、尼日利亚、墨西哥是世界高粱三大主产国,3个国家的高粱产量占世界高粱总产量的平均比重为37.18%,其中,美国是世界高粱最大生产国,2008—2017年,美国高粱产量占世界高粱总产量的平均比重为16.08%。美国国内高粱产量波动幅度较大,这主要是由于高粱国际贸易价格的波动所致。

分区域而言,世界高粱生产以非洲为主。2008—2017年,非洲高粱产量占世界高粱总产量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由38.61%上升到47.25%,上升了8.64个百分点,平均比重为42.15%。而非洲高粱生产又以西非为主,西非高粱产量占非洲高粱产量的47.11%。美洲是仅次于非洲的第二大高粱生产地区,2008—2017年,美洲高粱产量占世界高粱总产量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由37.97%下降到34.84%,下降了3.13个百分点,平均比重为37.43%。

1.2.3 菜豆生产形势分析

1)收获面积增加,单产整体上升。2008—2017年,世界菜豆收获面积呈增加趋势,由0.27亿hm2增长到0.36亿hm2,增长了33.33%;印度国内菜豆收获面积增长幅度最快,由0.08亿hm2增长到0.15亿hm2,增长了87.50%,这主要是由于宗教因素等造成的生活习惯使印度国内对菜豆的消耗量较大,进而使得菜豆收获面积增加。

菜豆单产整体上升,非主产国菜豆单产增长幅度较快。2008—2017年,世界菜豆单产由0.82 t/hm2上升到0.86 t/hm2,上升了4.88%;立陶宛、莫桑比克等非主產国是菜豆单产增长幅度最快的2个国家,菜豆单产分别由1.70 t/hm2和0.27 t/hm2增长到3.42 t/hm2和0.55 t/hm2,增长率分别达101.18%和103.70%,远高于主产国印度的10.00%。

2)生产集中度较高。印度、缅甸和巴西是世界菜豆生产大国。2008—2017年,3个国家的菜豆产量占世界菜豆总产量的平均比重为45.48%,印度、缅甸国内菜豆产量占世界菜豆总产量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分别由13.75%和14.70%上升到20.35%和17.40%,这主要是由于2个国家国内菜豆种植面积的增加引致菜豆产量大幅增加。2008—2017年,巴西国内菜豆产量占世界菜豆总产量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由15.81%下降到9.66%,下降了6.15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巴西国内菜豆种植面积下降所致。

分区域而言,世界菜豆生产以亚洲、美洲和非洲为主。2008—2017年,亚洲、美洲和非洲的菜豆产量占世界菜豆总产量的平均比重分别为45.44%、29.08%和22.87%,其中,亚洲是世界最大菜豆生产地区,菜豆产量占世界菜豆总产量的比重长期超过43.00%,且呈进一步增长趋势;美洲菜豆产量占世界菜豆总产量的比重则呈下降趋势。亚洲、美洲和非洲主要依靠较高的收获面积成为世界菜豆主产区,但单产水平不及以北欧为代表的欧洲地区。

2 世界杂粮贸易形势分析

2.1 世界杂粮整体贸易形势分析

结合FAO对世界杂粮贸易数据的统计,本研究选取大麦(Barley)、高粱(Sorghum)、燕麦(Oats)、黑麦(Rye)、荞麦(Buckwheat)、加纳利籽(Canary seed)、福尼奥米(Fonio)、小米(Millet)、藜麦(Quinoa)和黑小麦(Triticale)10个禾木类杂粮品种以及菜豆(Beans dry)、绿豆(mung)、干豌豆(Peas dry)、鹰嘴豆(Chick peas)、蚕豆(Broad beans)、小扁豆(Lentils)、班巴拉豆(Bambara beans)和其他豆类(Pulses nes)8个食用豆类杂粮品种,共18个品种作为世界杂粮贸易形势分析基数。

2.1.1 进出口贸易总量整体增加 世界杂粮进出口贸易总量由2014年的1.55亿t增加到2017年的1.83亿t,增长了18.06%。大麦进出口贸易量在世界杂粮进出口贸易总量中占绝对主导地位,2008—2017年,大麦进出口贸易量占世界杂粮进出口贸易总量的平均比重为42.74%,高粱、干豌豆等杂粮品种贸易量则较小,平均比重一般不超过11.00%。

就进出口贸易量增长率而言,2008—2017年,鹰嘴豆是进出口贸易量增长最快的杂粮品种,进出口贸易量由193.19万t增加到634.25万t,增长了228.30%;黑小麦和小扁豆为进出口贸易量增长率仅次于鹰嘴豆的杂粮品种,进出口贸易量分别由47.87万t和270.65万t增加到130.83万t和732.04万t,增长率分别达173.30%和170.47%。与此相反,福尼奥米、班巴拉豆等杂粮品种进出口贸易量下降幅度较大,福尼奥米进出口贸易量由2012年的4 637 t下降到2017年的536 t,下降了88.44%;而班巴拉豆进出口贸易量由2012年的4 183 t下降到2017年的3 544 t,下降了15.28%。此外,高粱、燕麦、菜豆等主要杂粮品种进出口贸易量也出现小幅下降。

2.1.2 禾木类与食用豆类呈不同贸易特征 禾木类杂粮进出口贸易量远高于食用豆类杂粮。2008—2017年,禾木类杂粮平均进出口贸易量为0.88亿t,高出食用豆类杂粮的0.31亿t。禾木类杂粮较高的单产水平及2类杂粮不同的需求特点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二者进出口贸易量的差别。

禾木类杂粮进出口贸易量增长率低于食用豆类杂粮。2008—2017年,禾木类杂粮进出口贸易量年均增长率为3.04%,低于食用豆类杂粮的7.29%。禾木类杂粮进出口贸易量呈下降趋势,大麦、燕麦、高粱、藜麦、加纳利籽和福尼奥米均呈负增长趋势,其中,以福尼奥米、大麦和藜麦最为突出,年均分别下降9.01%、4.51%和3.83%。食用豆类杂粮进出口贸易量以增长为主,除班巴拉豆、菜豆进出口贸易量下降之外,其余食用豆类杂粮进出口贸易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鹰嘴豆、小扁豆、干豌豆、绿豆和蚕豆增长最为突出,年均分别增长14.12%、11.69%、9.64%、9.40%和6.41%。

2.1.3 主要贸易品种并未改变 大麦、高粱、燕麦、黑麦、干豌豆、菜豆、小扁豆、鹰嘴豆、绿豆和蚕豆是世界杂粮主要贸易品种,2012—2017年,10种杂粮主要贸易品种进出口贸易量占世界杂粮进出口贸易总量的平均比重为78.59%。2008—2017年,一方面,杂粮主要贸易品种进出口贸易量有所增加,由0.99亿t增加到1.41亿t,增长了42.42%;另一方面,杂粮主要贸易品种进出口贸易量占世界杂粮进出口贸易总量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图2),由81.17%下降到77.02%,下降了4.15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黑小麦等杂粮非主要贸易品种的过快增加及高粱、燕麦、菜豆等杂粮主要贸易品种进出口贸易量的下降所致。

世界雜粮主要贸易品种结构有所调整。2008年以来,燕麦、黑麦进出口贸易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小扁豆、鹰嘴豆进出口贸易量则整体呈上升趋势,一度超越燕麦、黑麦,分别成为继大麦、高粱、干豌豆、菜豆之后的第五、六大杂粮主要贸易品种。

2.1.4 进出口贸易价格呈下降趋势 整体而言,世界杂粮进出口贸易价格呈下降趋势,班巴拉豆是进出口贸易价格下降幅度最快的杂粮品种,由2012年的1 951.71美元/t下降到2017年的1 263.54美元/t,下降了35.26%。2008年—2017年,大麦进出口贸易价格同样呈下降趋势,由317.59美元/t下降到186.49美元/t,下降了41.28%;受贸易量增加影响,鹰嘴豆进出口贸易价格呈上升趋势,由738.54美元/t上升到940.89美元/t,上升了27.40%。

禾木类杂粮进出口贸易价格下降幅度大于食用豆类杂粮。除荞麦进出口贸易价格小幅上升之外,其他禾木类杂粮进出口贸易价格均呈下降趋势;食用豆类杂粮进出口贸易价格变动幅度相对小于禾木类杂粮,除班巴拉豆、菜豆和鹰嘴豆外,其他食用豆类杂粮进出口贸易价格均呈下降趋势。

2.1.5 出口价格波动度小于进口 2008—2017年,世界杂粮出口价格波动度为0.17,进口价格波动度为0.21,出口价格波动度整体小于进口价格波动度。由此说明,在世界杂粮进出口贸易过程中,相较于出口商,进口商承担着更大的价格风险。在出口贸易中,福尼奥米价格波动度最大,2012—2017年为1.65。而在进口贸易中,班巴拉豆价格波动度最大,2012—2017年为0.99,这主要是由于班巴拉豆在世界杂粮贸易过程中过大的进出口价差所致;福尼奥米的价格波动度则为0.92,相对低于班巴拉豆。

禾木类杂粮与食用豆类杂粮呈不同的价格波动度。一方面,无论是出口价格波动度还是进口价格波动度,食用豆类杂粮均低于禾木类杂粮,说明在世界杂粮进出口贸易过程中,禾木类杂粮交易商比食用豆类交易商承担着更大的价格风险;另一方面,食用豆类杂粮出口价格波动度低于进口价格波动度,而禾木类杂粮出口价格波动度高于进口价格波动度。

2.2 世界杂粮典型品种贸易形势分析

大麦、高粱和菜豆是进出口贸易量较高的杂粮品种。2008—2017年,3种杂粮品种的贸易形势变动对整个杂粮品种贸易形势变动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因此,选取这3个品种为典型,对世界杂粮贸易形势变动进行分析。

2.2.1 大麦贸易形势分析 大麦是进出口贸易量最多的杂粮品种,进出口贸易量占世界杂粮进出口贸易总量的比重常年超过40.00%。

1)出口贸易集中度较高,局部调整显著。2008—2017年,世界大麦出口总量整体增加,由0.27亿t增加到0.40亿t,增长了48.15%。欧盟、澳大利亚、乌克兰、俄罗斯、阿根廷、加拿大和哈萨克斯坦等大麦主要出口国家或地区,大麦出口量占世界大麦出口总量的平均比重为97.53%。2008—2017年,澳大利亚、俄罗斯和阿根廷大麦出口量占世界大麦出口总量的比重小幅上升,分别上升9.57%、6.20%和2.95%;而乌克兰、加拿大和哈萨克斯坦大麦出口量占世界大麦出口总量的比重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7.79%、3.74%和0.66%。

分区域而言,世界大麦出口以欧洲为主。2008—2017年,欧洲大麦出口量占世界大麦出口总量的比重超过60.00%,最高时超过75.00%,平均比重为68.11%;大洋洲、美洲是仅次于欧洲的第二、三大大麦出口地区,大麦出口量占世界大麦出口总量的平均比重分别为16.34%和12.77%。

2)进口贸易集中度较高,以欧盟和沙特阿拉伯为主。2008—2017年,世界大麦进口总量整体增加,由0.53亿t增加到0.79亿t,增长了49.06%。欧盟、沙特阿拉伯、中国、伊朗和日本等大麦主要进口国家或地区,大麦进口量占世界大麦进口总量的平均比重为76.99%。欧盟是世界大麦主要进口地区,但大麦进口量占世界大麦进口总量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由30.03%下降到24.96%,下降了5.07个百分点;沙特阿拉伯大麦进口量占世界大麦进口总量的比重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波动,最高比重为2014年的34.96%,2017年为21.53%。受国内啤酒消费增加影响,中国大麦进口量占世界大麦进口总量的比重持续走高,是世界大麦进口量上升幅度最快的国家,由4.43%上升到22.82%,上升了18.39个百分点;伊朗大麦进口量占世界大麦进口總量的比重小幅上升,由4.04%上升到6.83%,上升了2.79个百分点;而日本大麦进口量占世界大麦进口总量的比重略有下降,由5.05%下降到3.06%,下降了1.99个百分点。

分区域而言,世界大麦进口以亚洲为主。亚洲是世界大麦主要进口地区,2008—2017年,大麦进口量占世界大麦进口总量的比重呈上升趋势,2017年为64.61%,高于2008年的57.17%,平均比重为58.54%。亚洲大麦进口又以西亚为主,西亚大麦进口量占亚洲大麦进口量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由42.72%下降到30.63%,平均比重为61.30%。东亚大麦进口量占亚洲大麦进口量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由9.66%上升到26.04%,平均比重为29.94%。欧洲大麦进口量占世界大麦进口总量的平均比重为29.48%,是世界第二大大麦进口地区。

2.2.2 高粱贸易形势分析

1)出口贸易集中度较高,以美国为主。高粱出口以美国为主。美国是世界高粱主要出口国家,出口高粱以饲用为主,2008—2017年,高粱出口量占世界高粱出口总量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由66.17%上升到78.80%,平均比重为61.70%。阿根廷和澳大利亚同样是高粱出口大国,高粱出口量占世界高粱出口总量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由14.70%和7.43%下降到6.40%和4.03%,平均比重分别为19.58%和10.24%。

分区域而言,世界高粱出口以美洲为主。美洲是高粱出口大区,2008—2017年,高粱出口量占世界高粱出口总量的平均比重为82.41%。美洲高粱出口又以北美洲为主,北美洲高粱出口量占美洲高粱出口量的平均比重为77.99%。南美洲高粱出口量占美洲高粱出口量的平均比重为21.95%。欧洲、亚洲高粱出口量占世界高粱出口总量的平均比重相当,分别为4.09%和1.85%。

2)进口集中度较高,以中国为主。中国高粱进口量占世界高粱进口总量的比重较大,特别是2013年以来,中国高粱进口量占世界高粱进口总量的比重快速上升,最高为2015年的80.32%。中国高粱进口主要满足国内的饲料粮需求,美国是中国高粱进口的主要来源国。2008—2017年,墨西哥、日本、欧盟和西班牙等高粱进口较大的国家或地区高粱进口量占世界高粱进口总量的比重逐步降低,特别是欧盟高粱进口量占世界高粱进口总量的比重由43.49%下降到5.08%,下降了38.41个百分点。

分区域而言,世界高粱进口以亚洲为主。2008—2017年,亚洲高粱进口量占世界高粱进口总量的平均比重为49.57%。亚洲高粱进口又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为主,2008—2017年,东亚高粱进口量占亚洲高粱进口量的平均比重为95.82%。美洲高粱进口量占世界高粱进口总量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由24.42%下降到6.91%,平均比重为27.90%。中美洲和南美洲高粱进口量占美洲高粱进口量的比重较大,中美洲高粱进口量占美洲高粱进口量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南美洲高粱进口量占美洲高粱进口量的比重呈下降趋势。非洲和欧洲高粱进口量占世界高粱进口总量的平均比重较低,均维持在10.00%左右的水平。

2.2.3 菜豆贸易形势分析

1)出口贸易出现局部调整。缅甸是世界菜豆出口第一大国。2008—2017年,缅甸菜豆出口量占世界菜豆出口总量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由40.13%下降到15.83%,平均比重为27.54%。与此同时,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菜豆出口贸易国,中国菜豆出口量占世界菜豆出口总量的比重同样呈下降趋势,由21.78%下降到11.00%,平均比重为18.67%。与此相反,美国、阿根廷和加拿大等美洲国家菜豆出口量占世界菜豆出口总量的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分别由9.42%、5.20%和6.66%上升到12.32%、9.42%和8.83%。

分区域而言,世界菜豆出口以亚洲和美洲为主,2008—2017年,亚洲和美洲菜豆出口量占世界菜豆出口总量的平均比重分别为51.11%和31.73%。亚洲地区菜豆出口量占世界菜豆出口总量的平均比重呈下降趋势,而美洲地区菜豆出口量占世界菜豆出口总量的平均比重呈上升趋势。亚洲菜豆出口以东南亚和东亚为主,美洲菜豆出口以北美洲和南美洲为主。

2)进口以印度为主,主要贸易国相对平均。印度是世界菜豆主要进口国。2008—2017年,印度菜豆进口量占世界菜豆进口总量的平均比重为21.31%。巴西、美国、墨西哥、英国、意大利和日本的菜豆进口量低于印度,6个国家菜豆进口量占世界菜豆进口总量的平均比重相对持平,分别处于3%~6%的水平。

分区域而言,世界菜豆进口以亚洲和美洲为主,2008—2017年,亚洲和美洲菜豆进口量占世界菜豆进口总量的平均比重分别为44.03%和26.25%。亚洲地区菜豆进口量占世界菜豆进口总量的平均比重略有上升,而美洲地区菜豆进口量占世界菜豆进口总量的平均比重小幅下降。亚洲菜豆进口以南亚为主,美洲菜豆进口以南美洲为主。

3 展望

3.1 生产形势展望

1)世界杂粮收获面积预期增加,单产进一步上升。一方面,世界杂粮收获面积预期保持增加态势。现阶段,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人类膳食需求也更多地关注质量、健康和绿色等因素,而多元化的杂粮供给迎合了当前人类消费营养化、健康化的特点,需求驱动下的杂粮生产必将呈进一步增加的态势。另一方面,世界杂粮单产水平预期进一步上升。世界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灾害预防、田间管理等农业生产技术的完善,为世界杂粮单产水平腾出了更大的上升空间。此外,杂粮不是大宗作物,种植面积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扩大,市场需求的进一步上升也要求杂粮提高单产水平。

2)杂粮主要生产品种预期保持不变。世界杂粮主要生产品种及区域布局预期保持不变。一方面,世界杂粮生产地的选择受区域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演变而成的,不会受短期因素影响而出现变化。另一方面,杂粮产量的变化与杂粮的实际用途相关。大麦、高粱、干豌豆和菜豆等杂粮主要品种因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必将成为杂粮主要生产品种。

3.2 贸易形势展望

1)世界杂粮进出口贸易总量保持增长,贸易价格预期降低。世界杂粮进出口贸易总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一方面,大麦、高粱等杂粮品种是全球饲料粮的一部分,随着全球饲料粮的增长,大麦、高粱等杂粮贸易量必然出现相应程度的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饮食结构的变化和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杂粮消费水平特别是食用豆类杂粮消费水平必然升高。

世界杂粮贸易价格预期走低。纵观过去10年,世界雜粮进出口贸易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杂粮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总产量的提高所致,随着未来杂粮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杂粮贸易价格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2)杂粮主要贸易品种预期保持不变。生产特性和需求特性共同决定了杂粮主要贸易品种预期保持不变。一方面,杂粮贸易量与一国杂粮生产相关。生产量大是贸易量大的基础,而杂粮的种植与生产则取决于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硬性条件,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动。另一方面,杂粮贸易量与杂粮的需求特性相关。需求量大的杂粮品种更容易刺激生产的积极性。

3)杂粮主要进出口贸易国预期维持稳定,所占比重存在调整。受地区气候条件和种植习惯所影响的杂粮生产特性的刚性约束,杂粮主要进出口贸易国预期维持稳定,但所占比重预期存在调整。以大麦和干豌豆为例,作为大麦进口地区,欧盟大麦进口量占世界大麦进口总量的比重呈显著下降趋势;中国大麦进口量占世界大麦进口总量的比重则明显增加,随着中国畜牧业对饲料粮需求的增加,这一比重还将继续增加,但预期不会超过欧盟地区。不同于大麦,2008—2017年,俄罗斯干豌豆出口超越美国,替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干豌豆出口国,且预期维持稳定。

参考文献:

[1] 李玉勤.杂粮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2] 李元鑫,张蕙杰,麻吉亮,等.世界和中国杂粮供需及贸易展望[J].农业展望,2019,15(10):4-12.

[3] 周俊玲,张蕙杰.食用豆国际贸易情况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17(10):45-47.

[4] 周俊玲,张蕙杰.世界豌豆生产及贸易形势分析[J].世界农业,2015(9):131-135,251.

[5] 周俊玲,张蕙杰.世界蚕豆生产及贸易形势分析[J].世界农业,2016(11):107-111.

[6] 周俊玲,张蕙杰.世界食用豆主要出口国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8,24(10):46-50.

[7] 刘 慧.世界食用豆生产、消费和贸易概况[J].世界农业,2012(7):48-51.

[8] 陈明贤,张国平.全球大麦发展现状及中国大麦产业发展分析[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0(4):1-4.

[9] 徐 明.世界大麦贸易格局及对我国大麦产业影响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猜你喜欢

杂粮
新常态下我国杂粮加工产业发展思路的探讨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专家田间把脉 服务杂粮生产
打造兴县杂粮精品 点亮农户脱贫梦想
关于支持忻州市创建“优质杂粮示范工程市”的建议
细粮VS杂粮
实施杂粮提质增效工程振兴杂粮产业
杂粮小镇之歌
中国杂粮馒头改良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