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探析
2020-11-23贾占辉
贾占辉
摘 要:全国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于2009年启动,现在绝大多数技工学校都进行了一体化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结合朝阳市技师学院数控加工专业的改革实践,对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在实训内容与设备、课程设置与教材、教师培养方面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做了阐述。
关键词:技工学校 数控加工 一体化 教学改革
数控加工专业是技工学校在校学习人数较多的专业之一,也是国家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充分掌握技能要领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技工学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以企业为导向、以技能立企业”的教学体系刻不容缓,这也是能真正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一、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顾名思义,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指对同一专业所有的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如教学方法的整合、教学场地的整合、教材的整合、教师的整合,还有专业课程与实训教学的整合等。一体化教学改革主要实现了中心点的改变,由改革前的以教师讲解和教授为中心,转变为改革后的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并且,一体化教学改革还实现了教学场所由普通教室到一体化教室、教材由传统教材到一体化活页教材、教师由单纯的理论或实习教师到双师型教师等转变,重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技能训练,让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更接近于企业的生产实际,以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
二、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内容变化不大
在一体化教学改革中,由于一些技工学校没有条件对师资进行调整,教师水平没有明显提高,造成实训内容没有明显变化,根本达不到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要求,有的学校甚至连实训课堂加工的零件都一直没有变过。因此,学生在实训课堂上学习兴趣不高,直接影响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质量。
(二)课程设置变化过于频繁
在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期,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有的专业招生困难,导致有的技工学校在具体课程安排中随意调整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这样的随意调整课程对学生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有很大的影响,也给授课教师的备课、课程设计带来巨大的挑战。
(三)双师型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整个改革的灵魂,也是改革的关键因素。有些技工学校拔苗助长,给无实际经验的理论教师创造考技师的条件,教师只要拿到技师证或者高级技工证就可以成为所谓的双师型教师。有些学校不结合实际水平推進课程改革,改革走过场,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困惑。
(四)实训设备落后
新冠肺炎疫情给制造业企业带来了巨大危机,但却促进了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而技工学校实训设备无法及时更新,新设备投入较少,学生在学习中无法掌握企业实际生产的完整过程及操作要领,很多学生在毕业时很难满足顶岗实习条件,给学生的就业带来很大的麻烦。
三、针对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持续更新实训加工内容
在技工学校数控加工专业的实训教学中,几个比较重要的练习知识点是台阶、螺纹、切槽、内孔、偏心、蜗杆等,教师要在知识点载体的更换上加大力度,多开发一些具工艺性、实用性且外形美观的零件。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可让学生多练习加工实际生产所需零件,努力拉近企业生产与实训教学的距离,避免学生对学习过程感到枯燥乏味。
(二)固定课程设置,定期完善课程设置
技工学校实行一体化教学改革,首先要结合本校的学情设置专业课程,实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三者协调统一。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在数控加工专业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新生入校第一学期开设文化基础课和钳工、车工、数控车工一体化课程;第二学期文化基础课课时量基本不变,专业课有小幅度增加;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文化基础课减少,专业课增加数控铣工和加工中心课程。这种设计思路是由易到难,重视基本的教学规律,减少理论教学时间,增大实际操作课程比重,让学生增强动手能力。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整合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习课,在专业一体化教室做到理论与实际的快速转换,达到车间是教室、教室也是车间的效果,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教学。在教学进程中,也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偷懒行为,主要是这些学生前期基础不扎实,造成实践操作困难,后期逃避实践教学。所以需要教师在课程固定的基础上,定期对已有课程做小幅度修改,调整课程难度,使大多数学生能跟上教学进度。
(三)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
双师型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又要有高超的技术水平,能使理论知识和技术指导高度融合,是将理论和技能有效融合的专家。多年来,笔者所在学校一直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特别是双师型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水平。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可从以下四个途径开展。
一是参加技能竞赛,促进技能提升。省、市每年都会举办技能大赛,技工学校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让老教师抓好学生参赛训练,让青年教师参加教师技能大赛,加强技术交流,以赛代练、以赛促学。在集训过程中,相关教师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会得到迅速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必然会促进教学能力提高,从而带动整个一体化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是到企业去锻炼,做好跟岗练习。技工学校的教学主要突出技能操作训练,教师去企业锻炼主要选择一线操作岗位。技工学校的实习教师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另一个是具有熟练技能的操作工人。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实际操作经验,靠一些零碎的时间学习实际操作技能,效果不是很好,因此需要一段时间集中强化训练,在短时间内有一个质的提高。毫无疑问,对于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到企业锻炼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法,他们在企业不仅可以较好地进行自我充电,也能与企业一线工人或者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或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对他们以后的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是积极参加一体化教学培训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每年都会组织技工学校一体化培训班,暑假班基本都是15天,由行业内顶尖学校组织教学活动。培训期间,学员集中学习一体化教学各个环节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和实施,对某一问题进行集中研讨。省、市也会不定期举办相关培训活动,以促进师资力量薄弱地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四是坚持开展教研活动。在一体化教学实施中,每个技工学校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开展教研活动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大家在教研活动中对一个问题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再共同确定一个最优方案,能对教师以后的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解放思想,更新实训设备
绝大多数技工学校都会存在设备更新不及时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必须解放思想,不能等靠要,而应开阔思路、广开门路解决问题,比如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既可解决设备更新问题,又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五)开发适合本校的教材
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中大多都采用了模块化教学方式,因此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现在已经有了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材,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技工学校设备不符合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困难等问题,需要教师团队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开发校本教材。教师通过编写教材,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自己的学术成果,也有利于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企业对相关数控人才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一体化教学作为技工学校教学改革的抓手,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技工学校教师应该充分认识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重视一体化教学改革,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金正宾.机械类专业一体化教师培养途径研究[J].职业,2015(15).
[2]刘少梅.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2019(27).
(作者单位:朝阳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