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
2020-11-23罗羚艺黄朝宾
罗羚艺 黄朝宾
摘要:以贵州省贵定县盘江镇音寨为例,分析了音寨传统村落景观资源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为指导,提出音寨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能为音寨以及贵州布依族地区传统村落景现保护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布依族;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发展;音寨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其广袤的土地上遍布着众多形态有别、风情迥异的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蕴藏着独特的地域乡土文化和历史文化,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都有重要价值。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音寨是一个布依族传统村落,也是贵州省著名的旅游景区,其传统村落景观是旅游业发展的根基,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景观,对于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兴旺、打造生态宜居乡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以及农民脱贫致富都有重要意义,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助力。
随着传统村落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村民在探索村落发展和改善居住环境的过程中,对传统村落景观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使其面临衰败的危机。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景观,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1 音寨概况
音寨原名“观音寨”,因纪念观音大士到此普渡众生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音寨”。音寨隶属于贵定县盘江镇音寨村,是该村的3个自然村寨(音寨、麦董、春风)之一,也是音寨村村委会所在地。音寨紧邻贵新高速公路和国道210主干线,距省会贵阳50km,距县城19km,距贵新高速盘江匝道口4km,交通十分便利。
音寨是一个有着600多年歷史的布依族村寨,民风淳朴,至今依然完整保存着布依族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被誉为“中华布依第一寨”,其所在的音寨村是贵州省13个重点保护民族村之一。音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田园开阔平坦,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农业景观,是黔中最美的田园景观之一。在著名的田园景观“金海雪山”景点修建了音寨大门、迎宾门、观景长廊,水车、水碾、民族歌舞表演台、稻梦空间、忙牛阵、天下粮仓和布依乡愁园等,是贵州省著名的旅游景区,也是“全国农业旅游观光示范点”。
2 音寨的景观资源
2.1自然景观
音寨平均海拔1100m,地势起伏,由东向西逐渐倾斜,形成东西高、中间低的阶梯构造,地貌以山地为主。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左右,其中春、秋2季平均20℃左右,夏季23℃左右,气候条件良好。寨后的观音山连绵起伏,林木郁郁葱葱;流经村寨的瓮城河河面宽阔、水流舒缓,河水清澈;河中央有一座小巧玲珑的鸳鸯岛,岛上长着几十棵百年以上参天大树;村内林木植被保存完好,尤其是寨口的几棵树龄数百年的银杏和古柏,高大苍翠,遒劲挺拔。音寨风景优美,生态环境良好,山水景观格局完整,观赏价值很高。
2.2农业景观
音寨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玉米、小麦次之;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蔬菜、水果次之。寨后的观音山上有村民种植的万亩酥李,寨前的瓮城河两岸是广阔的坝子,冬季种有干亩油菜。春天李花盛开时漫山皆白,宛若一座雪山;油菜花开时满坝金黄,犹如一片金海。漫山遍野的李花和一望无垠的油菜花黄白相间、相映成趣,构织成壮观的农业景观——金海雪山。坝子中的稻谷生长期碧波荡漾,稻谷成熟期金浪翻滚,构成一道道美不胜收的农业景观。
2.3文化景观
2.3.1物质文化景现。音寨是传统的布依族村寨,其物质文化景观体现在村寨布局和民居建筑2方面。
(1)村寨布局。寨子坐东向西,依山傍水,面田而居。后靠层峦叠翠的观音山,前有宽阔清澈的瓮城河,被誉为“村前碧水绕金带,寨后青山列玉屏”的风水宝地。河两岸是134hm2的大田坝。民居建筑在观音山下平缓地带,横向自北向南呈带状分布,纵向由东向西顺山就势呈多行排列式梯状布局。村寨的前方是主街,垂直于主街的各条支巷与主街一起构成音寨主要的交通系统。音寨的布局具有布依族村寨的突出特征。
(2)民居建筑。音寨的传统民居建筑根据山地坡度、地貌特点来组织空间,山地建筑特征明显。民居均为砖木结构,青瓦屋顶青砖墙面,多为三开间结构,由堂屋及两侧正屋构成。堂屋为一层,正后方设有神龛,神龛下方有一大方桌和椅子,堂屋主要用作祭祀祖宗和会客用。两侧正屋多为两层,一楼的正屋又各有前、后两间,一侧的前屋是厨房,后屋是卧室,另一侧的两间均为卧室。二楼是储物间。山墙为人字形,具有承重、防火等功能。房屋建筑用木雕装饰,雕刻有花草、树木、鸟等图案,装饰部位通常为门、窗、屋檐等。音寨的传统民居简洁朴素,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和较高的观赏价值。
2.3.2非物质文化景观。音寨的布依人喜欢唱山歌,歌词大多数是自己编的,有的体现的是劳动的艰辛,有的表达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向往,有的则是对爱情的追求,原生态特征明显。
传统民族节日有“三月三”和“六月六”,均以农历记。“三月三”相当于清明节,是扫墓和祭祀祖宗的节日,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天要吃花糯米饭。“六月六”是布依族的小年,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月六”以及每年农历七月初二的“布依族民族团结月”都会举行斗牛、对歌等民族文体活动。
音寨的布依人勤劳智慧,创造出许多技艺精湛、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如织布、蜡染、刺绣、织锦、剪纸、编织(竹编、草编)、木雕、石刻等。音寨有一种菱角状的挂饰,挂在屋檐下,寓意吉祥。音寨人喜欢吃糯食,除了糯米糍粑、糯米汤圆、糯米甜酒外,还有用天然植物染成的花糯米饭。
独特的生活习俗、生产习俗及节令习俗构成了音寨具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景观。
3 音寨传统村落景观现状
调查发现,音寨的自然景观保护良好,农业景观保持良性发展,但是文化景观破坏较严重,并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味。
3.1传统民居损毁严重,空间格局与整体风貌遭受破坏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寨的传统民居以及基础设施都难以满足村民的需求,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大部分村民拆除了传统的房屋,建造砖混结构的新式建筑。即使目前还留存着一些传统民居,大部分也是年久失修、窗歪门斜、满目疮痍。传统民居和新式建筑交杂在一起,破坏了音寨传统民居的格局和整体风貌。加上村民根据个人意愿随意决定新建房屋的地址,加大了对音寨道路肌理、传统村落格局的破坏,使音寨民居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底蕴和民族地域特色,古风古韵十足的传统民居建筑正在淡出视野并日趋消逝,民族韵味深厚的历史建筑文化黯然失色。
3.2现代民居已经变味,失去了原有特色和文化底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音寨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不少村民都建了新房,传统的民居建筑已经所剩无几。但是新建的房屋已经不是传统的布依族特色民居,而是寻常的钢筋混凝土盒式平顶房。当地政府为了景区建筑风格的统一,在景区、景点临街的房屋外墙绘上青砖纹路,屋顶有的还改为琉璃瓦屋顶。尽管房屋外貌上还是传统民居的样式,但是经过这些装饰,已经失去布依民居简洁朴素的特色和布依文化的韵味。
3.3非物质文化景观逐渐衰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吸引大批音寨青壮年外出务工,使音寨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后继乏人,加上地方政府保护不力,民族手工艺品面临失传的危机,在景区出售的工艺品很少有本土布依族手工艺品。除了节日和主题活动外,在景区看不到布依族歌舞表演,体味不到布依族的乡风民俗,领略不到布依族的文化气息,与其它景区并无多少差别。能看到的或多或少具有布依族文化意味的只有新建的稻梦空间、忙牛阵、天下粮仓和布依乡愁园,能买到的传统布依族食品只有油炸小鱼。传统民族文化濒临消亡,非物质文化景观逐渐衰落。
3.4新建的民族文化景观未凸显出布依族的文化
当地政府为了彰显本地的民族文化特色,丰富旅游景點,打造了一些民族文化的景点,但是这些景点有的并没有凸显出布依族文化。比如“稻梦空间”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少,音寨的“稻梦空间”解说的是布依族是个“水稻民族”,如果说以种水稻为主的民族就是“水稻民族”,那么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可以说“水稻民族”遍布,因此“稻梦空间”并不能凸显布依族的文化,“天下粮仓”也是如此。又如“忙牛阵”,里面摆放了若干牛头骨,解说的是“牛在布依族人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象征着布依族儿女向牛一样勤劳勤奋,才换来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其实在古代农业社会直至今天,牛不管对哪个民族的发展都重要,正如毛主席所说“牛是农民的宝贝”,可见“忙牛阵”也不是布依族文化的代表。并且据调查,音寨布依人家并没有挂牛头骨的习俗。
3.5旅游业的发展使传统文化景观淡出
随着音寨旅游业的发展,民居不仅在风格上发生了变化,在功能上也发生了改变,景区公路边的民居已经商业化,开辟为农家乐、杂货铺、小吃店、民族工艺店、旅社等。在音寨寨子里,由传统民居改造成的商业用房、新建的现代民居与传统民居相互交杂,传统的民居特色和村寨格局已经淡出。村落文化、民居文化、民俗文化、古树和古碑刻中蕴含的历史文化都退到了台后,有的只是挂上一个不醒目的牌子,很多在旅游指示牌上都没有标注,致使很多游客都不知道。游客去景区基本都是看看自然风景和田园风光,或者去游个泳,买点小吃,很少有人去观赏村落景观、民居景观,很难观赏到民族文化景观,了解不到民族文化,体味不到民族风情。
4 音寨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发展的策略思考
4.1加强对传统村落物质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
4.1.1保护和传承村落空间格局和街巷肌理。音寨的新旧建筑相互交错,加建、插建、乱建现象严重,导致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特征逐渐消失,因此必须加以保护和传承。首先,要深入研究音寨的空间形态及肌理特征,在村寨建设上要合理规划,尽量保持原来的空间格局和街巷肌理。同时要认真考察其它布依村寨的空间布局,在维系共性的基础上,根据音寨的地貌特征突出自己的个性。其次,严格治理违规加建、插建、乱建的行为,对破坏音寨村落空间格局和街巷肌理的建筑物,要进行整改或拆除重建。
4.1.2保护和传承传统民居建筑。(1)保护。对传统民居建筑,应采取分类保护模式。一是保留。对年代虽久远但结构完整、墙体屋面完好且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居建筑,一律保留不予拆除。二是修缮。对保留下来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如果结构完整,但墙体屋面有所损坏的,要给予修缮,修缮时一定要保持原汁原味,不论是色调、结构、形状等都不能任意改变。三是整饰。对保留下来的古建筑,如果结构完整、墙体屋面完好,但室内破败的要进行整饰,即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前提下进行重新装修,包括内墙面、墙顶以至有历史意义、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家具等。(2)改造。对建筑形式与传统民居风貌不协调但符合规划要求的民居建筑加以改造,包括房屋的形状、使用的材料、建筑物的高度以及颜色等,使其延续音寨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3)拆除或重建。对建筑形式与传统民居风貌严重冲突并且无法进行改造的,要进行拆除,并且给予合理补偿,或帮助户主重建。重建的房屋一定要具有传统民居的建筑元素和文化符号,如青瓦屋面、青砖墙、人字形山墙等,使新、旧建筑物的风貌协调一致。
4.2保护非物质文化景观,活化和传承民族文化
民俗文化是一个传统村落的灵魂,需要保护、活化与传承。第一,加强对音寨布依族的民间传说、历史典故、名人轶事的挖掘与整理,并在相应的景区、景点以及媒体上进行展示。第二,加强对音寨布依族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地方政府应成立相应的机构、配备一定的人员、划拨一定的经费,用于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挖掘布依族民间手艺人,在政策上和经费上给予扶持,帮带出一批年轻人,使传承民族手工艺后继有人。对工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并具有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民族手工艺品,要向商业转化,在各景区、景点以至网络上销售,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结合。第三,进一步挖掘、整理音寨布依族优秀的民间歌舞,组成民间歌舞队,给予一定的补助,在周末、节假日等在景区进行表演,这样既增强了音寨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游客旅游的乐趣,又传承了非物质文化。第四,深入挖掘、开发和传承音寨布依族习俗文化。一是节日文化,诸如“三月三”“六月六”等,应通过广告、媒体等方式将其宣介出去,并且届时举办节庆活动。二是习俗文化,诸如婚丧嫁娶、生产生活习俗等,对优秀的习俗文化,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介,另一方面在景区提供无偿或有偿服务,让游客亲身体验。三是饮食文化。进一步挖掘和开发独具特色的布依族饮食,利用音寨的旅游优势,将其推人市场。通过以上途径和方式,增强了音寨布依族文化的记忆,既保护、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助推了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