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海东湿地公园园林植物景观配置调查分析
2020-11-23张伟杨普秋
张伟 杨普秋
摘要:通过对昆明市海东湿地公园内园林植物的调查分析,从园林植物的种类、配置手法和方式等方面进行考察研究,具体分析它们在湿地公园申所呈现的湿地景观植物配置效果,最后总结出海东湿地公园植物景观配置的问题及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地区湿地公园景现的植物配置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湿地公园;湿地景现;植物配置;调查分析
近年来,湿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缓解这一现象,以湿地作为主要形态的公园接连不断地出现。湿地中的园林植物在湿地的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通过加强对湿地内园林植物配置的研究,以及合理科学地应用种植这一途径,能够对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起到改善作用,提升湿地的生态效益,从而对公园植物景观的配置设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根据一个公园的立地条件、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以及采取合适的科学与艺术上的手法,创造出丰富多彩且具有地方风格的自然植物群落尤为重要。
滇池是昆明第一大淡水湖,在自然演变过程中,水域面积逐渐缩小,滇池的水质逐年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生物群落结构也发生了不良的演变。为了改善滇池水域附近的生态环境质量、涵养水源,大量城市湿地公园应运而生。
1 调查范围
昆明海东湿地公园,面积大约为89334m2,位于昆明环湖东路的南方,滇池的北部。它是一个环绕在滇池周围的多功能生态湿地公园,既集合了湿地的生态性研究、生态的原生性保护、体验性的生态旅游等多功能,又是环保科教、旅游娱乐的首选之地。公园内园林植物种类丰富,植物配置方式多样,更有利于调查的开展。
2 调查方法
采用实地调查法和文献查阅法,通过拍照、记录、统计等方式,记录了海东湿地公园内的园林植物种类和应用形式,并且为了使结果更加准确,查找了滇池以及周边公园的人文历史、树种资源等相关资料。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园林植物种类丰富
海东湿地公园内有乔木、灌木及藤本、地被、水生植物和竹类,园林植物种类丰富多样。
3.2 园林植物配置手法和配置形式
3.2.1园林植物配置手法。海东湿地公园内的园林植物配置手法多样,大多采用孤植、列植、群植、片植等。孤植手法大多采用树形高大的乔木作为景观构图中的主景进行景观营造,以此来展现出树形的体态美。列植手法采用树形相似的树种排列种植,在海东湿地公园路边两侧列植着柳树,这种手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形成整齐的景观,同时可以对游客起到引导作用。群植手法主要体现在公园路边草地上的中山杉杉树林,高低起伏,特别在秋季,整片杉树林层林尽染。片植适用于花灌木,增强景观连续性,公园里的薰衣草花园就用了片植的手法。
3.2.2园林植物配置形式。海东湿地公园各个区内的园林植物配置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乔木+地被的形式为主,配置形式是上层中山杉,再以白车轴草、麦冬等地被作为下层植物,营造植物景观,这种配置方式使得空间变得开敞明亮,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
公园内另一种使用较多的配置方式用于水岸边,主要以乔木+灌木+地被+水生或者乔木+地被+水生。以滇朴、垂柳、中山杉等作为上层高大乔木,中层配上石榴、枇杷、桃树等一些小乔木或大灌木,中下层则以美人蕉作为过渡,用百子莲、鸢尾等水生草本植物进行底层的衔接,水岸边沿种植纸莎草、再力花等挺水草本植物来柔化陆地和水岸边界线,睡莲浮于水面,这些水岸边植物倒映在水面上,呈现出水岸一体的空间景观。
4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4.1存在的问题
4.1.1缺乏后期管理养护。在调查中发现,海东湿地公园缺乏一些合理的养护方式和管理措施,公园内水边的再力花和薰衣草花园里的薰衣草肆意生长;一些区域地被裸露;滨水区内的植物杂乱无章,缺乏科学的配置手法等,对整体的景观观赏效果产生了严重的影響。
4.1.2植物配置形式单一。海东湿地公园内植物群落的种植方式稍显单薄,乔、灌、草复层种植形式应用较少,大部分种植形式为乔木+地被(绿篱),或灌木+地被(草坪),群落结构略显简单,在空间尺度上层次感不强。
4.2建议
4.2.1加强管理,提升植物景现。为了使区域内有可持续性的植物景观观赏效果,首当其冲的一点就是要增强对植物后期的栽培和养护的管理力度,比如:重视水肥管理、预防病虫害、及时进行修剪、疏理花果等,避免植物因无人管理而疯长。
4.2.2合理配置,提升景观效果。在湿地景观的植物配置中,采用乔灌草的复层种植形式,要注重景观的连续性和整体陸,不应只注意单一的群落美学。同时在有水的区域,注意水面的景观辐射倒影,避免水生植物过于密集。届时可适当调整群落种植方式,使竖向构图更丰富,景观效果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