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独角兽企业成长环境优化研究

2020-11-23刘慧娟刘淑萍

北方经贸 2020年10期
关键词:优化

刘慧娟 刘淑萍

摘要:当前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降,实体经济萎靡,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求努力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从长远趋势来看独角兽企业有望成为未来的行业产业龙头企业,其在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和产业业态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意义重大。如何培育更多的独角兽企业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其中独角兽企业的成长环境更是重要的一环。现从政府服务、金融、人才等方面着手,优化独角兽企业的成长环境,促进更多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的培育和成长,为苏州市经济转型升级寻找新的突破口。

关键词:独角兽企业;成长环境;优化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20)10-0130-03

独角兽企业在全世界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的百分之四十,而全球前十名的超大独角兽企业,中国的独角兽企业就占据了百分之五十。国内各主要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扎堆出现独角兽企业,而其他城市如武汉等地也如火如荼的开展独角兽企业培育工程。

独角兽企业的成长环境,是指影响或制约独角兽企业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这些因素诸如经济、文化、政治、法律、金融、科技、人才等。独角兽企业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科技和资本的推动,科技和资本的推动更要有全方位的环境支持。独角兽企业质和量的增长都和其成长环境密切相关,量的增长要靠经济、融资和人才环境,而技术环境和法律政策环境又是质的提升的关键影响因素。独角兽企业成长环境中的各因素相互影响和作用,所以一个城市孕育和孵化出的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多少、质量如何,取决于独角兽企业的成长环境。

一、苏州独角兽企业发展现状

(一)上榜数量少,企业估值不高

目前苏州只有2018年上榜的一家独角兽企业,即信达生物,虽然近年来苏州公布了多家入库培育的准独角兽企业,但从全国范围来看独角兽企业在苏州发展速度偏慢。从企业估值来看,上榜的信达生物企业估值仅10亿美元,和名列榜单第一的杭州蚂蚁金服估值相差740亿美元,差距悬殊。准独角兽企业更是未达到估值标准。

(二)地域分布相对集中,行业分布广泛

通过对国内独角兽企业集聚地的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园是独角兽诞生和成长的主要地方。苏州市唯一上榜的独角兽企业信达生物就坐落在苏州工业园区,目前首批公示的准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大部分都是工业园区企业,主要是工业园区相较姑苏区、相城区、高新区在创业生态环境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从行业分布来看,上榜的信达生物属于生物制药行业,苏州工业园区加快发展生物医疗产业,所以首批入库的独角兽培育企业如基石药业、康宁杰瑞、派格生物、开拓药业、迈博思生物都属于生物医药行业。其次入库培育企业也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领域。

二、苏州独角兽企业成长环境分析

(一)苏州独角兽企业成长环境的优势

1.苏州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独角兽企业的一大核心特征就是创新,而创新的基础和载体是产业,因此新兴产业更容易出现和产生独角兽。苏州市狠抓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目前苏州工业园区纳米技术产业、苏州高新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昆山高新区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等均已初具规模,为独角兽企业的诞生奠定了较好的产业环境。这几年苏州市一直将发展重点放在优势产业如生物医药和纳米技术与应用产业上,最近开始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区域经济迅猛发展,一些行业企业一路单打独斗直至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这些领军企业可以作为独角兽企业孵化的种子,借助适宜的环境就能成长为独角兽企业。

2.苏州生物制药和MEMS 产业链支撑体系日益完备。完善的产业链条能够促进该行业领域独角兽企业的诞生,苏州目前生物制药和MEMS 产业链支撑体系日益完备。以工业园区为例,近年来聚焦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在药品研制和医疗器械方面创新成果显著。目前园区已经有登记在册一千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含自主品牌创新型企业八百多家)。从独角兽企业的成立时间和估值来看,基石药业和康宁杰瑞等医药公司极有可能成为独角兽。另一方面苏州的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发展较好,有最完善的MEMS 产业链支撑体系,成为国内最大的氮化镓材料与器件产业集聚区,在国内外微纳领域享有一定的声誉。

3.苏州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独角兽企业想要诞生和发展,创新是核心。据不同研究机构统计的中国城市创新力排名,苏州市都是在全国前十名以内,如上海社科院发布的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驱动力排名第四位、第一财经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创新力排名第九。专利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2017年专利申请量16.30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3.42万件,占比达40.3%;年末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8.66件,比上年末增加5.66件,位居全国前列。

4.苏州金融支撑體系日益完善。资本是创业企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良好的独角兽成长生环境应包括高效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苏州市加快推进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从产业链到创新链,再到资金链,在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设立专门的投资基金。政府专项基金的示范引领下,国内外的风险投资基金大批涌入苏州,直接聚焦扶持新兴产业。以工业园区为例,至2017年末园区内有301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其基金管理总数达到1800亿元以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苏州吸引了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的目光,集聚各类金融资源,苏州对新兴产业的金融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其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持的资本基础,催促更多的独角兽企业诞生。

5.苏州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是一个多元素共同作用的生态系统。独角兽企业的孵化和培育离不开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以工业园区为例,目前拥有国际科技园、创意产业园、生物纳米园等5家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和13家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金鸡湖创业长廊目前已入驻了62家众创空间,引进了蒲公英、腾讯云基地等一批创新型孵化器,借此吸引大批孵化项目集聚。在科技创新研发方面,苏州不断研发科技创新平台和各技术服务支持平台,引进来,走出去,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完整的创新研发体系基本形成。初步取得一定的成果,如国际合作方面,2017年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在创新创业方面达成协议,在两所世界名校设立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苏州第一个)。2017年国内第一个博士(后)创投中心落户苏州,全市有四十多家企业入选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企业名单。

(二)苏州独角兽企业成长环境的劣势

1.苏州互联网经济优势不明显。互联网经济是独角兽企业产生的时代背景。在“互联网+”思维下,实现了多领域、多产业的跨界融合,短时间内催生了众多独角兽企业。虽然苏州市的信息化指数位列江苏省首位,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也在稳步推进,但和杭州上海等城市相比,互联网经济优势并不明显。如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2018)》中深圳排名第1位,杭州排名第9位,而苏州排名第13位,虽然近两年排名上升了4位,但苏州互联网经济与产业融合度不够,未能出现如微信、支付宝这行互联网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极大限制更多的独角兽企业在苏州出现和成长。

2.缺乏孵化独角兽的大型平台型企业。互联网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平台的效应性,但苏州互联网平台建设上不如广东的广州、深圳、浙江的杭州、宁波等城市。通过分析国内独角兽企业集聚地,发现平台型企业孵化出的独角兽企業数量众多,平台型企业通过业务分拆,整合线上线下上下游产业链资源,一个全新的商业平台出现,从而在业务分拆的细分领域孵化出独角兽企业。苏州市没有如阿里巴巴、腾讯这类大规模和高影响力的互联网平台企业,难以形成适合独角兽企业成长的产业生态圈,通过平台企业自孵化和战略投资出现独角兽这条路径基本是不可行的。苏州大多数创新创业企业都是自力更生,单打独斗,与依赖大型互联网平台孵化出的独角兽企业相比缺乏资源和渠道,创业失败风险更大,成为独角兽企业的机率就降低很多。

3.核心技术原创性不足限制了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全世界上市公司里市值最高的三家公司苹果、谷歌和微软,无疑都是以核心技术为制胜法宝。独角兽企业的诞生离不开核心技术。商业模式创新型独角兽企业也许不依赖技术,但是技术驱动型独角兽企业,如果没有核心技术作为支撑,必然不能成为领先行业的话语权。一直以来苏州大多数企业都是外资企业的制造基地,更多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也都在重复模仿或者某些地方改进式创新。在硬科技和黑科技领域自主创新明显不足,重大的关键性创新成果较少。如高端制造领域“缺芯少魂”。这与苏州的高层次科教资源跟不上产业创新的进程有很大关系,市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偏少。

4.资本对接不畅是独角兽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在培育期资本服务方面苏州市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规模总体偏小,市内市场化风险投资基金实力普遍不强,政府引导基金和市场化风险投资基金两方面作用发挥不够。在IPO支持方面,大部分独角兽入库培育企业因创立初期大量“烧钱”形成“资本深坑”,仍处于亏损或盈亏平衡,引入战略投资时往往设置同股不同权AB股,不符合现行国内资本市场发行制度。而政府对海外上市的政策辅导和服务不足,海外上市的政策风险和成本较高,财富和税收流失在所难免。在境外扩张的资本对接方面,受制于我国当前较为严格的资本项目外汇管制,生物制药等企业通过海外收购重组实现对国外技术、专利、人才等高端要素快速整合的渠道不畅。

5.政策不够精准是独角兽企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苏州的独角兽企业和独角兽入库培育企业都普遍面临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的较大竞争压力,特别是高端制造、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领域顶尖人才集聚效应不够;如互联网顶尖人才要从美国和国内的中关村科技园等集聚区引入。有些企业反映营改增后总体税负仍然较重,达到 9.8%,如金融科技领域企业普遍反映税负比传统金融机构要高。科技立项、财政奖补和政府采购支持较少。

三、苏州独角兽企业成长环境的优化对策

(一)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首先是提供创业发展空间。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发展生物制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如工业园区的国际科技园)。独角兽企业的成长环境离不开产业基础,可以考虑未来将苏州各个区零散的独角兽培育企业集中起来,建设独角兽特色产业园,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作用,完善新兴产业链条。独角兽特色产业园的建设符合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可以集聚一批创新企业,其中孵化出一批独角兽培育企业,对独角兽培育企业制定更优惠的用地政策。对于苏州现有一些老工作区等存量用房,可以考虑改造成创新企业的研发用房,从而解决其办公、生产、发展空间的问题。其次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推进行业准入创新办理方式,加快推进“一企一策”“最多跑一次”改革。放宽新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简化行政许可事项中的审批环节,如新兴行业中新设企业的前置审批、变更等事项。可借鉴深圳设立独角兽培育企业政务服务VIP窗口,专人一对一辅导和办理,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二)建立灵活多样的金融支撑体系

积极推进与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引导国内外资金投向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独角兽企业生长周期的不同阶段对资金有着不同的需求,需要各类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个性化的金融创新产品。另外,要扩大苏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优化股权投资运作机制,强化与国内外证券交易所的合作关系。金融机构可以针对独角兽企业,提供贷款和股权投资结合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对于企业来说,要积极利用苏州现有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进行融资,企业也可尝试发行“双创债”“绿色债”等新型债券进行融资。围绕创新经济的所在产业,设立专门的苏州市独角兽企业引导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尤其是吸引知名国际投资机构的参与。

(三)建立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与培育体系

要充分落实《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全力支持独角兽企业引进具有引领性、原创性、突破性技术的国际国内顶尖人才,按“一事一议”的原则给予支持。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奖励,落实创新型人才居住、子女入学教育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进入苏州。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通过营造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发展软环境,为来苏的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解决其后顾之忧。通过优化环境等保障服务,对优秀人才在日常生活、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保障。聚集苏州的高校资源,建立校企合作,同时运用互联网等平台,创新培养模式,为创新产业输送人才。苏州高校应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利用本地行业、企业的资源提升校企合作内涵,力求和企业一起建设新兴行业人才实训基地,开展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人才的岗位技能培训,举行专业实践训练,切实提高学生及从业人员的职业创新能力。

(四)构建多层次的准独角兽企业培育库

首先是制订准独角兽企业的评价标准体系,要以未来的视角结合行业的发展前景、市场容量等因素,以企业的业务数据、财务指标、增长速度、融资规模、估值等作为主要指标,结合技术能力、团队等创新指标。其次是要结合苏州企业的实际情况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领域内,寻找具备独角兽基因的企业,如高新技术企业、已列入计划的瞪羚企业等,采用政府组织、企业自荐、机构推荐等方式,每年进行遴选,形成苏州准独角兽企业的培育库。对已遴选发现入库的准独角兽企业,建立企业数据库,通过开展“一企一策”的量身定制等,对重点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五)重点培育平台型互联网企业

从独角兽企业行业属性来看,最为集中的领域无疑是互联网平台企业,如阿里系、腾讯系,杭州的阿里巴巴和深圳的腾讯在其生态圈中孵化出了相当数量的独角兽企业,因此,平台型企业是产生独角兽的加速器。苏州市要立足现实,重视大型平台型企业衍生孵化独角兽企业的优势作用,在大数据、电子商务、互联网 + 等新兴产业等方面深化与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现有大型平台企业的战略合作,强化外地平台型企业的引入。要重点扶持自身具有发展潜力的本地平台型企业,逐步建立苏州市平台型企业培育体系,政府要鼓励本地平台型企业参与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等领域,从而提高其技术、扩大其规模,孕育孵化成独角兽企业。

参考文献:

[1] 朱 婧,胡品平.广东独角兽企业发展特点与趋势—基于《2016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J].科技创业月刊,2018(2).

[2] 胡 峰,李 晶,黄 斌.中国独角兽企业分析及对江苏的启示[J].科技与经济,2016(5).

[3] 陈 华,王 晓.培育独角兽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建构研究[J].上海企业,2018(5).

[责任编辑:纪姿含]

猜你喜欢

优化
基于NETMAX的基站网络优化
优化问题设计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30)
活用数学公式 优化数学课堂
基于OptiStruct的麦弗逊悬架下控制臂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