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真的消逝了吗?
2020-11-23向娟
摘要: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尼尔·波兹曼(NeilPostman)在其代表著《童年的消逝》中他批判随着电视媒体的出现,成人世界过度曝光在儿童面前,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界限模糊,提出了“童年消逝”这一命题。但是童年真的消逝了吗?现在我们还并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本文主要借助相关的名著和资料来简单的讨论这一命题。在当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童年真的消逝了吗?
关键词:童年;儿童;童年的消逝
一、“童年的消逝”的命题的提出
美国著名学者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在其作品《童年的消逝》一书中,用一种怀旧的、沮丧的心情描述了“童年”如何在印刷术的产生下而产生,又如何在强大的媒介沖击下逐渐消逝的现实。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所提到的“童年的消逝”命题存在一个基本的理论假设:童年被视为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而非一种自然存在的实体,童年是被发现(更确切地说是被发明)的。准确来说,波兹曼所言的“童年消逝”是一种特定童年概念的消逝,这种童年概念建立在将生物与社会、儿童与成人、童年与成年进行清楚区分的基础上。
二、旧时儿童的童年生活这里有关“旧时儿童的童年的生活”的描述主要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电视和网络还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的时期。童年生活的描述主要是来自,由薛原主编的《童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这是一本由文化大家自述童年的回忆文章结集选用沈从文、冰心、丰子恺、等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的有关童年记忆的文章。主要分为四篇:“儿时影事、青灯有味、星星点点、最初的梦”,从这四个篇章来描述上个世纪人们的童年生活。
文中呈现出来的童年生活各不相同,有“潇洒放荡”的沈从文的童年生活,沈从文不管是在私塾还是新式学堂逃学撒谎已是家常便饭,但是就算是这样他的成绩也不曾拉下,但也因为如此他才有“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的机会才会自小就熟识家乡的人文风俗和社会的百味杂陈这也为他日后抒写对家乡的挚爱写下著名的《边城》奠定了夯实的基础。这里为我们呈现的童年记忆和童年时光的是不添加成人的附加要求的童年,它是一种顺利天性的童年。在这样的童年生活中孩子们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创造者自己的属于自己的童年。
三、童年真的消逝了吗?
如果说波兹曼提出的“童年的消逝”是成立的,那只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被建构起来的一种现代童年概念的消逝。波兹曼自己也强调,“当我说到童年的消逝时,我指的是一个概念的消逝。如果我们还记得童年概念的诞生所面临的种种障碍,以及支持它成长的种种影响,那么我们也许会加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更不用说由于童年概念的消逝而感到的失落。”在新童年社会学中把童年看着是一种结构性的存在,童年时儿童生活中由社会建构起来的一段时期。也就是说童年就像社会阶级和年龄群体一样,是社会的一种类别或者一部分。对于儿童来说童年时短暂的一段时期,但是对于社会来说,童年时一个永恒的、具有结构性的社会存在或者社会类别,它永远都不会消失,即使它的成员不断的发生变化,它的本质和概念也随着历史时空的演变而呈现出不同。
著名影视作品《家有儿女》的主题曲中有唱到“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小小肩膀大大书包上呀上学堂;给我们一片自由自在同龄人广场,让我们自己创造也许会更好;不知不觉就会超过你们的想象,我说妈妈呀哎呀呀可不可以让我有个完全放松的角落;琴棋书画文理双赛补锌补铁补血补钙呀”歌词中的描述无疑是对现代儿童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样的,每天早上起床背着大大的书包去上学。除了繁重的学习以外,周末的时间也为父母“不能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信念而牺牲了,周末奔走在各种辅导机构,音乐、舞蹈、钢琴、美术、足球、跆拳道、智力培训班、脑力开发班等等。有时候我们或许应该给孩子们一点自由的时间,就像歌词中唱的“给我们一片自由自在同龄人广场,让我们自己创造也许会更好;不知不觉就会超过你们的想象”,给孩子们一些和他们同龄人相处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创造自己,或许我们会发现一些意料之外的惊喜。当然父母对孩子采用“协作培养”的方式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更好的社会资源,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了孩子的能动性,孩子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他也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让其自由的成长也是很重要的。
四、人们对童年的呼唤
法国作家安托瓦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童话《小王子》,篇幅不到五万字,但自1943年问世以来,陆续被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全球阅读率仅次于《圣经》。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小王子》会如此收到人们的喜欢呢?刘晓东曾在其《儿童精神哲学》一书中曾说:“《小王子》之所以能够跨越地域与时间的限制,感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成为阅读率仅次于《圣经》的小说,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中的童年原型。童年原型是“一种‘前生记忆,是我们遥远的祖先留下的生活痕迹”。在近几年,《小王子》一书再一次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并拍成了影视作品,收到了大众的好评,大家都在歌颂故事中小王子形象的纯真、快乐和善良。有相关的研究通过对《小王子》这一本书的阅读者的背景调查发现,其中成年人占据着重要的比例。这不仅让人思考,为何这一本童话书籍会获得如此多的成年人的喜爱?
我想这无疑是《小王子》的故事中童年原型的形象吸引着人们,故事中的小王子是善良、纯真、真实可爱的代表。小王子的童年原型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人类生命原始时期的状态和童年原型的回归旨意。小王子的童年原型彰显了人类生命原始时期的生命张力、自然本色以及丰盈饱满的生命状态。童年原型的回归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回归,而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回归,童年原型实质上是人类对诗意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性回归的渴望,是能够勇敢舍弃与灵魂无关的身外之物的精神返乡之旅。”或许我们消逝的并不是童年这个躯壳,而是在童年的灵魂:一份纯真、快乐和善良。
作者简介
向娟(1995.04—),性别:女,籍贯:湖南,民族:土家族,职称:学生,学历:硕士,研究方向:童年社会学、儿童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