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美、感悟美、表现美、创造美

2020-11-23张小琦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审美创新

张小琦

摘要:本文基于民族民间舞蹈具体的教学实践,通过一系列方法手段引导学生发现舞蹈作品之美,感受舞蹈艺术所表达的情感之美,学会最大化表现出民族舞蹈的审美特质,最终产生舞蹈艺术的创新创造之美,可实现丰富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全方面掌握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律和背后的文化意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民族民间舞教学模式的发展提出建议参考。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教学;审美;创新

中图分类号:J7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6-0064-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045

舞蹈本身是一種传达美表现美的艺术,民族民间舞也是如此。民族民间舞是在各民族传统艺术的基础上用舞蹈传递民族特质和文化传承的审美艺术。在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舞蹈知识以外,应该运用一些方法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舞蹈动作和风格韵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认知生活,感受民族民间艺术,并能够创造美好事物,达到学习舞蹈作品、提高文化素养和追求美好精神境界的共同目标。

一、善于发现,引导并培养学生审美的眼光

发现对于审美来说,是极其可贵的品质,没有发现就不知其所在,就不能体验其美好,更谈不上去创造。在民族民间舞蹈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舞蹈动作的同时,发现动律之美并激活审美眼光,是培养舞蹈学生艺术鉴赏力的必要条件,应该成为学校培养舞蹈艺术人才教育的起点。

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结合所学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美学特质,利用音乐、绘画、道具等多种艺术手段或多媒体方式,在课堂上创造一个美好的自然空间,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感到一种美的陶冶,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入一个艺术美的氛围中。

其中要关注两个重要因素:一是音乐。音乐可以带给学生无穷无尽的遐想和美的感受,教师在授课前应充分准备能够体现各个民族风格的、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并选择出有不同节奏和情绪的音乐片段,上课前先让学生倾听,用优美的旋律和特有的民族风情来传递不同的情感,做到身未动,心以远。

二是运用语言。用语言的描述来营造氛围。语言可以让情感的表达具体化和表象化,配合音乐示范动作并加上语言的描述,可以让学生直观生动的感受到民族民间舞蹈和音乐所表达的民族文化和情感特质。例如:在教学蒙古族舞蹈体态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描绘出一幅辽阔草原的景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等等,让学生们瞬间在音乐中回到了蒙古草原,回到了蒙古族人民纵马驰骋、把酒当歌的生动鲜活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到辽阔壮美的自然风光和蒙古民族豪迈雄壮的民族情怀,自然而然的将体态和动作融入这种情感中。通过这样的手段与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独特的艺术环境,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受,培养学生发现和感受到民族艺术之美,从而潜移默化完成后续的舞蹈教学。

二、激活感受,唤醒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美学感知

民族民间舞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艺术,必须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实践,来体会民族舞蹈艺术之美。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启发学生,用肢体语言展示美并感受美。舞蹈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动作、节奏、风格和情感,而这四点也是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和唤醒学生感受舞蹈艺术美感的重要步骤。

首先,要唤醒学生对动作美的认知。学习民间舞从体态动律开始,从掌握到熟练,发现动作的依托和合理的运动轨迹,从中体会到流畅、舒展的美。要通过对动作的解读和分析,使学生理解不同的动作轨迹的合理性和表达出的不同的美学特征。例如朝鲜族舞蹈基本体态中要求含胸、垂肩等,如果在肢体动作的表达中以挺胸抬头等动作来展现,则无法体现出朝鲜民族性格中的柔韧优雅而深沉之美。

其次,要激活学生对节奏美的感知。舞蹈动作是在有节奏有韵律的状态之下进行的,让学生理解音乐节奏的变化对舞蹈动作的要求,要掌握如何将节奏和动作完美结合的重要方法,要用动作的变化来体现节奏变化的美学内涵,最终体验到肢体在节奏中律动的美妙。

再次,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舞蹈的风格美。不同民族在不同的环境、历史、信仰影响下会形成完全不同的舞蹈状态和舞蹈心态,例如新疆维吾尔族在葡萄架下打起手鼓唱起歌时,用微颤和移颈的动作来配合多符点、切分的节奏型,以表达出欢快、热烈的节奏和喜迎丰收时的喜悦心情;四川康巴藏族在藏戏表演时,用不断转圈式的身体旋转结合低沉的音乐来表达出庄严肃穆的宗教内涵等等。不同的民族舞蹈风格会传达出不一样的审美,要不断引导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民族舞蹈风格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之美。

最后,要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无论是快乐、悲伤、喜悦、沮丧还是向往、深思苦闷,都是不同情感特征的表现,要让学生体会到舞蹈动作中所流淌的真实情感,感受到舞蹈艺术中所传达的情感之美。例如2020年中央电视台鼠年春节晚会中的舞蹈作品《晨光曲》,改编自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群舞《渔光曲》,它用一个个身穿旗袍温婉柔美的江南女子的窈窕身段和缓慢安静的动律节奏,展现出上海弄堂里朴素简单的清晨那静谧安详的生活场景,充分的表达出中国汉民族性格中追求和谐、平凡的生活理念和质朴的民族情感,同时也将东方女性的婀娜、含蓄、温婉演绎的淋漓尽致,展现出朴素而真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记忆之美。因此,将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节奏、风格、情感相结合,并熟练的掌握和充分的感受,就能够体会到舞蹈艺术美之所在,诠释出舞蹈艺术的情感表达。

三、学会表达,启发学生最大化地表现出各个民族的独特审美

在我国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中,传承下来的不仅是舞蹈的形式和动作的样式,更是不同民族、地域、演变过程、宗教信仰、审美意识的民族历史沉淀。每个民族独特的艺术审美是其民族舞蹈艺术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因此如何最佳表现出各民族特有的舞蹈艺术美感、韵味以及审美情趣,也是每一个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教学目的。

学生在学习初期接触的是大量的舞蹈动作和细碎又具体的动作要求,只能感受到各个少数民族的基本舞蹈样式,这是民族民间舞学习的第一步。如果民舞教师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基础动作的教学,不对动作背后蕴含的民族文化美学层面的内涵进行启发和讲解,那么学生的学习也只能停留在“形”,而学不到“魂”。在一些教师的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舞蹈组合编排十分漂亮,内容丰富,动作难度高,而学生表演出来却总是缺少了“味道”,感觉并没有表现出其民族特有的风格特点。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过于注重动作的规范性,使学生只掌握了规定动作的点位、线条、路径等,却忽略了对该舞蹈所代表民族的文化历史审美等内容的讲授和启发。

因此,民舞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教会学生基本动作以外,还要引导学生表现出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

一是讲好舞蹈动作背后的故事。教师在准确地教授每一个民族的舞蹈动作的时候,也是传授大量的知识信息的最好时机,要学会讲好动作背后的故事,用语言让学生将动作和文化连接起来,将音乐和情感连接起来。让学生不仅学会了基本舞蹈动作,更了解了民风民俗民情民乐等知识信作,还理解舞蹈动作的深层含义。例如:告诉学生某个动作的来历,当地少数民族老百姓为什么会这样跳?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地区的民间舞蹈动律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结合教师本人对动作的感觉和理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和感受,学会在做动作的同时运用好自己的表现心态,达到民族独特性的最佳表达。

二是學好少数民族的传统舞蹈形式。我国少数民族记载和传承下来的传统舞蹈形式非常丰富,不同民族或不同地域的同一民族都有着不一样的舞蹈形式流传至今,是其民族历史、生活习惯、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鲜活写照。在教学中要最大化挖掘出传统舞蹈形式的意义和价值,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完成民族独特性的表达。例如,在学习维吾尔族舞蹈中的刀朗舞时,一般采用分解式教学,可能造成学生对刀郎舞蹈风格的了解浅表化,教师可以采用整体式教学,将完整的刀郎人传统舞蹈表演形式形成组合,引导学生系统性感受刀郎文化,更加深入的体会古西域乐舞文化的沉淀,在独特的舞姿动律中看到刀郎人劳动狩猎与征战的鲜活形象,感受到刀郎人质朴、豪放、浑厚、粗犷的民族风格。

四、勇于创新,让学生尝试创造美

舞蹈艺术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学习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懂得如何用舞蹈语言传情达意、表现生活、塑造形象、传递美好。

在我们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中,相同的教材和多年的教学习惯代代相传,往往以惯性的舞蹈思维来舞蹈,用固化的教学模式来传承,人为的筑起了不可逾越的藩篱。这样的模式和习惯一方面保持了民族民间舞蹈传统的严肃性和传承性,但同时也限制了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创新发展和时代性需求。教师按照专业舞蹈教学的方式和规范的舞蹈标准要求学生,把规定动作、固化的脚手位置、标准的技术技巧训练方法等层层渗透、层层传递,来达到规范教学目标,以保持民族民间舞风格的纯正。

当前,学校舞蹈课程大多直接选用专业院校的舞蹈训练教材或作品,普遍缺乏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内容,造成了学生不太习惯用自己的身体讲述自己的情感,学生的学习目的变成了以展示技艺为最高标准,缺少了审美的情趣,失去了天然纯真的舞蹈悟性和质朴并充满活力的创造能力。

舞蹈教师的任务就是开发和引导,引导学生把创作变成一种趣味,变成一种愉悦心灵的劳作并产生无限的遐想。因此,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应该拓展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方法,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例如,在民族舞的单元课教学结束后,在课堂中可以专门安排出一些时间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尝试在不同的音乐情境下,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民族生活感悟,再结合所学的民族舞蹈基础知识,编出一些小组合,展现一些少数民族朴素的生活场景;又或者利用民族民间文化中的小故事、小典故和传说,作为创作素材来编创出一些独立的舞蹈作品,参加比赛展演等活动,鼓励和激励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作激情;再比如从自己真实感受开始,从身边的生活开始,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无拘无束的舞蹈起来,即兴舞蹈,任想象在自由的空间纵情驰骋。同时,还可以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关于草原的舞蹈作品时,可以带学生去户外草地上练一练,闭眼感受大自然和青草地的清香,体会一下回归茫茫草原的豪迈与悠长;在学习江南水乡的舞蹈作品时,可以带领学生去溪水河边跳一跳,聆听潺潺的流水声和淡淡的花香,感受一下融入细雨江南的恬静与温软。在真实的意境中,领略不一样的心境,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也能提高班级凝聚力,最终对课堂教学产生有益影响。

从古至今,人们对美好的理想和创造,一直是感召着一个人的进步和一个民族的发展、前进的动力,人们从未停止过对美的渴望和追求。因此民族民间舞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民族舞蹈基础知识以外,还要站在审美的高度去引导学生发现舞蹈艺术之美,用美好的心灵感受舞蹈艺术之美,用传承和发展的思维启迪学生打开追求创造、追求创新的思想之门,大胆勇敢的去创作作品、创造艺术、传承美好。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舞审美创新
提高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关于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分析
民族民间舞体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