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农惜粮,杜绝浪费
2020-11-23白锋哲
白锋哲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自古以来,勤俭节约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大量古训都提醒我们要敬天惜粮、爱惜食物,可如今为何餐饮浪费现象却司空见惯、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随着我们国家整体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农产品供给的极大丰富,擺在人们面前的是三个“远了”。一是离饥饿远了。人们在“吃得饱”后,又要追求“吃得好”“吃得多样”“吃得健康”,逐渐淡忘了饥饿的滋味。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年轻人更是不知饥饿为何滋味,以为食物极大丰裕是理所应当的。二是离食物源头远了。过去我国有80%以上人口是农民,春种秋收、起早贪黑,多少次烈日当空,多少次披星戴月,方能赢得丰收的果实,他们深知一粒米、一颗麦中饱含的辛劳。而今,当多数人远离了农业生产一线时,则极易忘记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三是离崇农惜粮意识远了。当不再饥饿、远离农业之后,随之而来的则是忽视了粮食的珍贵,淡漠了对农业的尊崇,忘却了对食物的敬畏。
但是,饥饿真的远离我们了吗?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食物供应紧张及多国禁止粮食出口的影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对粮食安全我们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要知道,国人完全吃饱肚子不过才三四十年的时间,而仅是近代以来的一百多年里,我们国家就遭遇了多次饥荒。尽管当前我国粮食足够国人敞开肚皮吃上一年,但是粮食安全并非高枕无忧,粮食供求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因此,我们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危机感时时都要有。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即便是饿不着,也绝不能大肆挥霍浪费食物。有人会说:“我花的是自个儿的钱,关别人什么事?”也有人觉得:“我人小量少,浪费一点点,能怎么样啊?”还有人认为:“浪费不正好还能够拉动消费吗?”应该说,这些都是片面而错误的认识。首先,钱的确是个人的,可粮食却是全人类的资源,一个人的浪费就意味着消耗了本属于别人的那份资源。其次,浪费粮食看上去是个人行为,但我们常说,中国是有14亿人口的大国,任何一个微小的数字,不管是浪费还是节约,乘以14亿,都将是惊人的数量。另外,浪费绝不是消费,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促消费是鼓励人们不断追求美好生活,浪费却是对资源的不必要消耗,是以消费之名行浪费之实。更何况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还有500多万贫困人口,而在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之后,我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仍然靠后,我们又怎能未富先奢?
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要在全社会形成科学理性的食物消费文化;要加大对新一代年轻人的教育,针对部分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切实加强引导和启发,对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等提出明确要求,让他们更多接触农业劳动,参与农事活动,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
对于庄稼人而言,粮食产量每提高一公斤,都需要付出百倍甚至千倍的努力,若再遇到农业自然灾害,更可能会造成颗粒无收。“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因此,我们唯有从自身做起,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爱惜食物,节约粮食,不仅仅是节省自己的“腰包”,更是为国家做贡献,为全人类做贡献。
(本文节选自《农民日报》2020年8月13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