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女性社交风险防控:小心那些“熟悉的陌生人”
2020-11-23若非
若非
编者按:
随着各种新型社交方式不断出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元化,熟人、朋友甚至陌生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以前,只有熟悉到一定程度、有了一定交情才称得上朋友,现在,网上聊几句就成了网友甚至朋友,彼此缺乏了解,甚至连姓名、年龄、住址等信息都一概不知。这样的“朋友”,交往起来风险可想而知。但很多年輕人安全意识淡薄,尤其是年轻女性,常因此在社交活动中遭遇“朋友”的各种侵害。
年轻女性社交安全事件频发:她参加辅导班老师生日宴遭性侵;她应同学之邀参加聚会醉酒后坠河溺亡;她通过社交软件结识一男子被骗财骗色……
几年前发生的一起19岁女孩遭辅导班老师性侵事件,至今仍在网上刷屏。受害人小玉(化名)应辅导班代课老师魏某之邀,与几名同学一起参加魏某的生日宴。席间魏某不停劝酒,大家都喝得有点多。生日宴结束,魏某又请同学们去KTV唱歌,接着喝了不少酒,直到小玉醉酒。魏某称自己家有空床,让小玉随他回家住。几名同学对魏某很信任,根本没往坏处想。就这样,已经醉酒的小玉跟魏某来到他的住处。次日早晨醒来,小玉发现自己祼身与魏某睡在一起,但之前发生了什么她完全回忆不起来。当她痛哭流涕怒斥魏某无耻时,被魏某再次强奸。虽然魏某最终受到了法律惩处,但原本性格开朗的小玉仍因此患了抑郁症。
比起小玉,昆明女大学生李心草的遭遇更令人惋惜——因参加朋友聚会,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2019年9月8日晚,大二学生李心草受室友之邀,到昆明市区参加一个聚会。聚会由李心草室友的校友罗秉乾组织,一行4人在酒吧喝酒。李心草饮酒后出现醉酒反应,烦躁不安、胡言乱语、拍桌子、砸物品,甚至走出酒吧想翻越护栏跳江。有人建议拨打120或110报警,但未被罗秉乾采纳。其间,罗对李心草实施了俯身贴近、掌掴等行为。按照罗的说法,他是想安抚李心草。次日凌晨2时许,李心草走出酒吧坐上出租车,后突然下车穿过绿化带跑向盘龙江边,随即翻越江边护栏坠江。一直在后面追赶的同伴们立即呼救并报警。但事发突然,施救已经来不及,李心草溺水身亡。
除了遭受人身伤害,年轻女性面临的社交风险还有感情欺骗及财产损失。
2018年9月,北京姑娘小玲通过某社交软件结识了南宁网友小方。网聊一段时间后,小方向小玲表白,并提出见面。2019年6月的一天,小玲乘飞机到达南宁,小方手捧鲜花在机场接机。见小方长得很帅,小玲以为找到了真正的爱情。接下来的几天,小方以男朋友身份带着小玲四处游玩,“顺便”告诉她南宁政策好有发展空间,并以考察“工作”为由带着她见家人、朋友,同时向她推介某“发财”项目。经不住对方利诱,小玲前后投资了近6万元。直到回北京后收到自称小方女朋友的小丽的加微信好友申请,小玲才知道自己被骗了。据小丽说,小方全家人都在做传销。被他骗的“女朋友”除了她俩,还有好几个人。小方所谓的恋爱,其实是传销组织幕后操纵的。付出了真心与真情,却被无情欺骗,小玲痛悔不已。
世界充满阳光,但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人们在社交活动中,稍有不慎就会置身于阴影之下,尤其年轻女性,更容易遭受人身伤害或陷入感情骗局,应引起高度重视。
深圳一女子与熟人一起就餐,却被对方在水杯里下药。相关视频网上曝光后,“熟悉的陌生人”一时成为年轻女性首要的社交风险
前不久,一则“深圳一女子自曝水杯遭熟人下药后被好心店员所救”的消息在网上疯传。该女子称,她跟一朋友在一家自助餐厅吃饭时,朋友趁其离开时在她水杯中下药,店员发现后以续杯为由收走了水杯。随后女子被店员私下告知实情,并在店员掩护下离开后报警。该女子称,对她下药的男性朋友是她4年前在一次辩论活动中认识的,两人并不是很熟。
女子所指的男性朋友严格来说并不是真的朋友,更接近于我们生活中所说的“熟悉的陌生人”——彼此认识、熟悉,却无深交。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距离变得越来越近。除了同学的同学、朋友的朋友这些原本还有些关联的“熟悉的陌生人”,还有许多毫无关联的人会走进我们的生活,比如外卖小哥、快递员、理发师、美容师、保健师等为我们提供生活服务的人,或其他生活中需要打交道的人,彼此存有联系方式,慢慢地变得“熟悉”起来。就会成为我们生活中“熟悉的陌生人”。这些人很轻易地就获取了我们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甚至连我们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都一清二楚。这就给一些居心叵测的人留下了可乘之机。
23岁的小倩至今听到“快递”二字还心惊肉跳,原因是一年前一个快递员闯进她家对她施暴。她长期通过那个快递员寄快递,两人比较熟,她对他也很信任,万万想不到他会做出那样的事来。那天上午她因前晚上夜班调休,快递员给她送快递时突然进屋把门反锁,然后把她按倒在地欲强暴她。她苦苦哀求、挣扎,他反而更粗暴。幸亏有室友回来拿东西撞见,她才躲过一劫。事后小倩认为,一定是快递员对她的生活规律了如指掌,而她也对他毫无防范,才导致事情发生。如今,小倩拉黑了那个快递员,搬离了那间出租屋,但仍心有余悸。
更有大量“熟悉的陌生人”来自网络虚拟世界。随着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社交软件的广泛应用,年轻人更热衷于网络社交,特别是年轻女性,感情丰富,更容易陷入网恋,一不小心就可能遭遇感情骗局,被骗财骗色。
2019年,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强奸案,被告人李某多次用所谓的“迷药”“催情药”将通过交友软件结识的女性迷奸。21岁的赵某就是其中一名受害者。赵某没有男朋友,在网上结识李某后,感觉还聊得来,因此当李某要求见面时便欣然答应。两人来到杭州市一家饭店用餐,李某殷勤地点好菜,又给赵某开了一罐椰子汁。赵某对现实中的李某兴趣不大,只顾低头玩手机,根本没注意他做了什么。不一会儿,一罐椰子汁喝完了。饭后,李某开车送赵某去火车站。赵某在车上迷迷糊糊,不知不觉失去了意识。当她醒来时已是深夜,发现自己一个人躺在酒店房间里,衣衫不整,顿时意识到自己遇到了坏人。在朋友劝说下她报了警。李某被抓后供认,他是在跟赵某吃饭时趁她不留神偷偷在她的椰汁里下了“迷药”。据警方调查,李某是名惯犯,频频通过交友软件结识陌生女性,见面后趁机下药并实施强奸。
因为熟悉而放下戒心,因为陌生而无法识别其真实面目,这让年轻女性在与“熟悉的陌生人”交往过程中受伤害的概率加大。
年轻女性社交安全问题频发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女性自身要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全社会也应加强女性安全防范措施
在社交过程中,为何年轻女性容易受到伤害?从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案件中不难发现,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意识不强。突出表现之一为轻信他人,毫无戒备之心。相关统计数据显示,47%的年轻女性对自身的安全防范抱有侥幸心理。央视法制频道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年轻女性路边被驾车男子搭讪,10位之中有7位愿意搭车并同意约餐。年轻女性对他人如此轻信,可能与她们的成长环境有关——身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4+2+1家庭中,长期被爱包围,易忽视人性中的恶。
突出表现之二为泛化朋友概念。刚认识几天、只见一面甚至连面都没见过的人,都被认为是朋友。也难怪,独生子女缺乏兄弟姐妹间的相互陪伴与照应,交友的欲望一般都比较强烈。
防范措施不力。年轻女性在人身、财产遭受威胁时,往往不能采取明智果断的措施。这跟她们的心理特点和生理弱势有关。女性天生柔弱、胆小、同情心强、爱保护弱小,而在力量方面又无法与男性抗衡,不法分子便利用她们的这些弱点对她们进行威胁、恐吓甚至性侵害。
教育引导缺位。女性社交安全问题频发,教育引导缺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在社交安全方面对女性都缺乏科学正面的教育和引导。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安全教育更多停留在水、电、火等有形的危险点,对社交安全、女性安全等隐性的安全问题不太重视。此外,网络时代社交的复杂性也给安全教育增加了难度。
年轻女性社交安全问题频发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女性自身必须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社会层面也应加强对女性的安全保护。
个人层面,应时刻绷紧安全弦,做好应急防范。一是提高警惕,不轻信他人。对不很熟悉的人一定要有所防范,保持社交距离,保护个人信息,不接受陌生人邀请,不让不熟悉的人进自己的住所,不单独随单身异性进入其住处或其他封閉空间。二是网络交友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轻易与网友见面,不发生经济往来;养成良好社交习惯,参加社交活动时穿着不宜暴露,言行得体;出行乘坐正规交通工具,并将车牌号等信息发给家人、朋友;不接受陌生人的食品、饮料,与不熟悉的人一起进餐时不酗酒,特别是在娱乐场所,要保证自己的食品饮料不离开自己的视线;必要时随身携带催泪喷剂等防护设备,以备不时之需。三是出现问题要设法自救。一旦发现情况不妙,不硬碰硬,不刺激对方,懂得示弱,保持冷静,及时就近求救,或跟朋友、家人联系,并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不幸受到伤害,一定要保留证据,依法维权。
家庭、社会层面,应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对女性的关爱与保护。家长应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不仅有鲜花,也有毒草;培养孩子应急应变的能力,告诉孩子生命比财产重要,出门在外碰到险情要学会取舍。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变化。针对独生子女孤独封闭的性格特征和女孩子敏感细腻的心理特点,家长要倍加细心呵护,密切关注其心理变化,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引导和合理干预,避免更大的伤害。社会层面应加强安全宣传及普法教育,完善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筑牢安全防线,强化对年轻女性的关爱与保护。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织牢织密安全网,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年轻女性的社交安全。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