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之历史地位及遗产
2020-11-23游自勇
读书文摘 2020年10期
游自勇
魏征历史地位的快速抬升出现在安史之乱以后。乱后重建社会秩序,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教化,崇尚实学。魏征所倡导的“王道政治”又重新彰显出历史价值。
唐德宗是安史之乱后颇有作为的一任皇帝。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十二月,朝廷檢勘武德以来实封陪葬配飨功臣们名迹崇高者,魏征居宰臣一等第五位,这是高宗以后官方首次明确给予的定位。
魏征历史地位的重新提升,给后裔们带来了命运的转机。如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正月,魏征五世嫡孙魏猗授湖州司马;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十月,魏征四世孙魏可则授南阳县尉。这都属于额外恩典,没有走正常的晋升程序。在中晚唐诸帝中,唐文宗对魏征最为尊崇,这为魏氏中兴创造了机会。大和七年(公元833年),魏征五世孙魏謩中进士,成为同州刺史杨汝士的僚佐。两年后,杨汝士升户部侍郎,当时文宗急切地想复制如太宗与魏征那样的君臣关系,积极寻访魏征之后,杨汝士趁机推荐了魏謩。这一年十月,魏謩被提拔为右拾遗。唐宣宗即位后,魏謩备位宰相。唐宣宗经常说:“魏謩绰有祖风,名公子孙,我心更重之。”可知其重用魏謩,和魏征有很大关系。
从中宗到玄宗开元前期,由于“贞观故事”成为朝野共享的一种重要政治资源,官方开始主动提升魏征的历史地位。此时,统治者对魏征的理解基本集中在“忠直”上,认为臣下敢于进谏、皇帝勇于纳谏,这就算是恢复“贞观故事”了,也就是说,“贞观故事”已经变成了一种符号,魏征也被符号化了。这势必造成一种可以预见的后果:一旦皇帝对“贞观故事”不再感兴趣,官方对于魏征历史地位的评价自然会下降。开元中期至德宗即位前,魏征就处于这样的境遇。德宗以后,由于局势的变化,魏征的历史价值再次凸显出来。
(选自《华声观察》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