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迄今最成功的金星探测器:“麦哲伦号”
2020-11-23金小飞
金小飞
金星在人类深空探测领域中并不是热门的星球,观察人类探测地球附近的其他行星就会发现,与同样是地球邻居的火星相比,它享受到的“待遇”存在很大差别。
实际上,人类不是一开始就对金星缺乏兴趣。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苏联就掀起过一轮探测金星热潮。美国和苏联相继发射了“水手”系列探测器和金星系列探测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美国发射的多颗“水手”系列探测器在探测金星时,只能算作“走马观花”式的考察。在美国发射的一系列金星探测器中,最成功的当属后来发射的“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
1989年5月5日,“麦哲伦号”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由“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携带升空。当航天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时,“麦哲伦号”从“亚特兰蒂斯号”的货舱内施放出来,约1小时后,推力约4万千克的两级惯性顶级火箭将其送上前往金星的路程,并最终于1990年8月进入金星预定轨道。
金星浓密的大气和云层使得探测器从外部几乎完全看不到地面景象。这时,要想观察金星地表,除了派遣着陆器进行探测外,最好的做法就是发射雷达成像探测器,利用雷达波波长穿透力较强的特点,穿透金星的厚重大气,洞察并测绘金星地图。
“麦哲伦号”的任务正是如此。从它最初的名字“金星雷达绘图探测器”便可見一斑。1985年,该项目被正式命名为“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以纪念16世纪葡萄牙的伟大航海家麦哲伦。
“麦哲伦号”是一个重5.55吨,采用三轴稳定的航天器,在运行中姿态控制所用的能与动能均由一对太阳能电池帆板和3个陀螺回转的动量轮来提供。
从外形上看,该探测器的底部是推进系统,中间是多面棱柱体的仪器舱,其表面装有温度控制窗、扫描器、平衡航等设备,两个太阳能电池板如同两把扇子插在探测器的“腰间”,探测器顶部是大型抛物面形状的高低频增益天线。
“麦哲伦号”的科学任务目标主要包括:获取高分辨率的金星全球地表雷达图像;获取金星全球地形数据图;获取金星的全球重力场地图等数据。
美国宇航局为节约开支,“麦哲伦号”的很多零部件都是从之前执行过行星际探测计划的备件库里找来的,包括“旅行者”计划,“水手”系列探测器等。“地主家也没有余粮”,这是各国实现科学与经济双赢的一种常用手段。
“麦哲伦号”在金星轨道运行期间,获取了迄今最好的金星全球高分辨率雷达地图。探测结果显示,金星地表基本全部被火山喷发物覆盖。而在该探测器前,虽然科研人员已经获得了分辨率较低的金星全球雷达地图,但只有在“麦哲伦号”后,科研人员才首次能够真正对金星地表各项景观,包括撞击坑、火山、山脉、峡谷以及疑似板块运动痕迹等开展各种分析与研究。
1994年10月12日,被誉为人类迄今最成功的金星探测器——“麦哲伦号”与地面失去了最后的无线电通信联系。美国宇航局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随即宣布“麦哲伦号”发出的最后信号于当天10时02分抵达地球,对其进行的无线电监听此后还持续了8个小时。
根据数据判定,“麦哲伦号”与地面失去联系的原因是探测器上太阳能电池输出电压过低,无线电装置已无法维持工作。对于失去这颗在飞行最后阶段还在为人类航天事业作出贡献的探测器,美国宇航局的广大科研人员十分惋惜。但在伤感之余,他们也在为“麦哲伦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感到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