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利器
2020-11-23程刚
程刚
穿甲弹,顾名思义就是能穿透装甲的炮弹。在战场上,战士们面对装甲车船,要穿透它们、摧毁它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于是,穿甲弹就诞生了。
擅长强拱和硬钻的穿甲弹
穿甲弹是一种典型的动能弹,靠速度和能量取胜。它们的弹体和头部通常采用钢合金、特殊合金等,其硬度比装甲车、坦克的装甲强度要高多了,再加上它们初速极高,接触到目标后,靠着强拱和硬钻,高速旋转很快穿透目标,以达到破坏装甲的目的。
穿甲弹最大的特点是强大的穿透能力。这种能力得益于3个条件:初速非常快、直射距离大、射击精度高。
穿甲弹可分为尖头穿甲弹、钝头穿甲弹和被帽穿甲弹。这3种弹也是普通穿甲弹的分类。尖头穿甲弹自不必說,肯定是弹头越尖,穿透力越大。而钝头穿甲弹,因为弹着目标时受力面积大,而且对目标表面摧毁更大,所以,它的穿甲能力比尖头的还要强。被帽穿甲弹,不但能减小飞行阻力,有效保护弹头,目标表面即使加了硬化处理,它们也能有效穿透。
穿甲弹的发展
穿甲弹大概经历3个时期,而这3个时期,也堪称3次技术突破。
第一次技术突破是穿甲弹的发明。初期的穿甲弹非常普通,技术含量几乎为零。它们只是在弹头的硬度上做文章,用最高强度的合金钢,以期望在触碰目标时,在硬碰硬中实现穿透,这是穿甲弹能力较弱的时期。
第二次技术突破,是穿甲弹在稳定性和材料上的突破。为了保持穿甲弹发射后的速度,控制出膛后的精确度,穿甲弹采用了旋转的方式出膛。弹头也采用高强度碳化钨,有效地解决了上述这两个问题。但不足的是,穿甲弹在旋转过程中,消耗了过多能量,直接影响了穿甲效果。
第三次技术突破,是不旋转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诞生。它有效解决了第二次技术突破的瓶颈问题,实现了质的突破,因此,也堪称穿甲弹的技术革命。
我国的穿甲弹技术
穿甲弹是在与装甲目标的斗争中发展的。穿甲弹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最初主要用来对付覆有装甲的工事和舰艇。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坦克以后,穿甲弹在与坦克的斗争中得到迅速发展。普通穿甲弹采用高强度合金钢做弹体,头部采用不同的结构形状和不同的硬度分布,对轻型装甲的毁伤有较好的效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重型坦克,相应地研制出碳化钨弹芯的次口径超速穿甲弹和用于锥膛炮发射的可变形穿甲弹,减轻了弹重,提高了初速,增加了着靶比动能,提高了穿甲威力。
一直以来,我国的穿甲弹一直使用引进的俄罗斯BM19穿甲弹。与此同时,我国对穿甲弹的研究也同步快速展开。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穿甲弹技术可以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