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生女的拙劣爱心,被4个70岁邻居“团灭"
2020-11-23华庭散人
华庭散人
自从到急诊科上班,我每天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病人,其中包括许多老年人。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一下子接待了5个年龄超过70岁的老人,从进医院到离开医院,他们的行为举止,让我至今难忘……
沉默等候
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我在急诊室被各种病者包围着,忙得焦头烂额。不过,我早就习以为常了。我一面面不改色地给病人看病,一面在病人的呼叫声中筛查症状严重的病人,准备优先给他们看病。
忽然,我瞥见门外角落里的平车上坐着一个年老的病人,周围站着4个家属。一般来说,护士看到症状比较重的病人,都会先让他坐在平车上。我连忙起身走出门外,只见平车上的病人披着军大衣,裹着被子,家属正在用卫生纸捂住她的头,纸已经被完全浸透,血正一滴滴地往下流着。家属赶紧又掏出纸,接着捂住病人的头。尽管病人和家属脸上都带着焦急不安的神情,但他们都在规规矩矩地沉默等候着。
其他在排队的患者看到老人的情况,终于不再催促和叫喊,纷纷安静下来了。
我问家属:“老人年纪多大了?”“92岁了。”家属回答。我又问:“她的头部是怎么受伤的?”家属皱了皱眉:“年纪大了,自己摔倒弄伤的。”
我示意家属别捂住她的伤口,家属立马松开手。在我揭开卫生纸的那一刹那,血“呼”地一下涌了出来,只见大面积的头皮撕脱伤,伤口长约12厘米,呈弧形,因为伤者高龄,皮肤松弛,皮肤撕开的面积大,已经能看到白色的颅骨了。我迅速还原撕脱的头皮,用多块纱布压住,再用弹力绷带包扎压迫止血,立即将她送至抢救室测量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
“医生,请您告诉我们,情况怎么样了?”直到我忙活完一切,老人的家属才紧张地开口问我。“还好,生命体征平稳,情况尚可。”我平静地说,心里也暗暗松了一口气。
这时,我才注意到老人的4位家属,一男三女,年纪最小的看起来也有快70岁了。年纪最大的女家属应该是老人的妹妹,我听到她一声声“大姐”的称呼老人。那个70岁左右的男家属大概是老人的儿子,老人管他叫“曾明”,其余两位女家属应该是老人的儿媳和闺女。这4位家属无一例外地满脸皱纹,双手粗糙,家庭条件可见一斑。他们温厚老实,明知道情况危急,也没有惊慌失措地大呼小叫。
那个叫曾明的老爷子诚恳地看着我,问:“医生,您看,现在该怎么办呢?”
我快速地开检查单子:“先照个头部CT吧。虽然现在伤口已经不出血了,但还是要排除一下颅内有没有损伤。”语毕,我把检查单递给了他。
刚才还在外面打电话的老人的闺女走了进来,对着曾明摇了摇头:“还是打不通。”他们好像在想办法联系其他家属。
“那等一下再联系吧。”曾明说完,又拿着检查单有些犹豫地望向我,“医生,这个要多少钱?”我心里明白,他们在担忧费用的问题。我能做的就是努力缓解家属的顾虑,以及让家属意识到检查的必要性:“现在检查的费用都便宜了。必须通过检查,排除一下颅内是否有损伤,如果脑袋里面有损伤,没及时处理,是会出现大问题的。”
曾明看了看老人,又看了看那三个女家属,連连说好,转身去交费了。
我看到老人的闺女又走到外面打电话去了,但显然又没有接通,因为她很快又挂了电话。
肃然起敬
过了一会儿,老人检查回来了。4位家属异口同声关切地问道:“怎么样了?”我微微一笑:“结果很好,颅内没有出现损伤。”
“那就好,那就好……”家属们开心地笑了。我能感觉到他们的孝心,以及发自内心的高兴,但当我说出下面的一番话时,他们又默默低下了头:“给老太太办理住院吧。她的伤比较重,年纪也大了,住院会恢复得快一点,也能降低并发症的出现。”
曾明为难地说:“医生,我们不住院了。家里穷,实在没钱,您给她上点止血药吧。”那三位女家属附和地点点头。我当然还是希望老人可以住院,毕竟在医院有专业人员照看着,我尝试说服他们,告诉现在住院有很高的报销比例。那一刻,我看到曾明的目光亮了一下,但当我保守地说出住院的押金时,他的目光又黯淡下去了。
“医生,我们还是不住院了。您帮帮我们吧,这是我们剩下的钱,一共600块钱,我都交给您,请您帮帮忙吧。”曾明用哀求的眼光看着我。
老人听到我们的对话后,着急地摆摆手:“曾明,我没事了,咱们回去吧!”
我心里有点难受:“这样吧,老太太,我给您缝合伤口。”“谢谢您,真是谢谢您,给您添麻烦了。”四位家属齐声说道。
“缝合完伤口,你们要让老太太在急诊室观察一个晚上。再说,你们这么晚回去也不方便。”我补充说,怕他们不答应,又说,“一个晚上花不了多少钱,您的钱够用。”
可这时,家属们尚未开口,老人却提出反对意见:“曾明,我没什么事,可以回去的。那钱你留着吧,花钱的地方多着呢。”但曾明不同意,笑着对我说:“既然钱够用,那就在这儿待一晚上吧。”“是啊是啊,钱够用,那就明天再走吧。”三位女家属也同意。
我心里不由得生出一丝暖意,他们对老人的爱是情真意切的。
我交代好了老人的病情和一些可能出现的后果后,家属都表示理解,并签了字。随后,我便让护士带老人到手术室进行缝合手术。
手术室里,当我打开老人的伤口时,护士用诧异的眼光看着我:“这种伤口怎么不住院处理?”“家属经济上有困难。”我如实回答。护士便不再说话了。手术期间,为了减少出血,我加快了速度,还不小心被缝合针扎到了手。
我把手术费收到了最低,又把手术中所有用来止血的用品全部改成了自己结扎止血,因为缝合线是不收取费用的。
手术门打开的瞬间,我看到四位年老的家属齐刷刷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每个人都用感激的眼神望着我,向我道谢。我心里涌动着感动,鼻子酸酸的,我感觉到了他们对我的信任,对我职业的尊敬。
“接下来,要给老太太打破伤风。”我快速地开单子,“先带老太太去做皮试吧。”曾明双手接过单子,排队去了。
那时候,我心里只担心一件事,那就是老人破伤风过敏,因为免皮试的破伤风费用很高。
半个小时后,皮试结果显示阴性,我松了口气。
就在护士给老太太打针的时候,曾明又走到我身边来,我以为他有事要问我,岂料,他特意过来再次向我道谢:“医生,我知道,您给我们省下了不少钱。谢谢您,真的非常感谢您!”我有点吃惊,很少家属会如此几次三番地在急诊室跟医生郑重道谢。我对他说:“大爷,不用谢,等老太太打完破伤风,就让她休息吧。你们家属也歇息一下。”
曾明点点头,到外面与其他家属低声商量着什么,老人的闺女又在打电话了,似乎还是没有接通。
这天晚上,这四位老人,一直守着那位更老的老人。这个画面着实让人动容,走过的护士都忍不住跟我说:“真是温馨的一家人。”
到了第二天早上,我告诉老人的家属们,老人暂时没有大碍。他们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他们搀扶着老人准备离开时,我突然想到了什么,对曾明招手说:“大爷,我给您写一个注意事项吧。”曾明惊喜地看着我,立在一旁静静等待。
我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明,伤口不可以碰水,老太太精神状况不好要立即就医,还有换药和拆线的时间等等,最后还在上面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有问题随时打电话给我。”我把这张纸递给曾明。
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曾明认真地看着上面的字,当着我的面读了一遍。我微微一愣,说:“没错,就是这样。”然后,他还弯下身子冲着我鞠了一躬,并且就这么弯着身子,慢慢地退出急诊室。
我的心微微颤抖着,不禁站立起来,目送他们离开。这是我接待过比较特别的老年人,他们的年龄已经超过70岁,从进医院开始,每次都用“您”来称呼我,当诊室里满是病人的时候,他们也从没大声吵过、催促过和埋怨过,有的只是对医生的信任和感谢。从进医院到离开医院,他们的言行举止,让我印象深刻,肃然起敬。
母慈子孝,我想,他们应该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但是,我发现我错了。
人间大爱
半年后的一个夜晚,我再次见到了那位92岁高龄的老太太。
出人意料的是,这次带她来看急诊的是一位50來岁的女人,女人烫了卷发,打扮时尚。
老人问题不大,感冒发烧,有点咳嗽。我开了单子,让老人在急诊室输液。女人搂着老人瘦削的肩膀,着急地说:“妈,你现在觉得怎么样?这里有医生、护士,不舒服要说出来。还有什么别的症状,你也赶紧跟医生说。”
我这才知道,原来这个打扮时尚的女人是老人的另一个女儿。
在她女儿去交费的时候,老人不好意思地对我笑了笑:“医生,她是我的小女儿,性子急,您别介意。”老人还是那么温和有礼,让人心里暖暖的。
回想起半年前,那四位家属带着老人来看急诊时,其中有一位女家属不停地打电话,大概就是打给老人的小女儿吧。毕竟老人的这个女儿明显更有经济实力,也许那时候他们正想跟她求助。我不由得在心里感慨,那四位家属与现在这位家属的贫富悬殊未免太大了。
老人并无大碍,这事本该到此为止。但我没想到,后面还会跟老人的小女儿有交集。
我听到输液室那边有吵闹声,立刻循声而去,发现是老人的小女儿与另外一位病人的家属起了争执。原来,老人的女儿在输液室打电话,那位病人家属觉得她太吵,便上前说了两句,语气有点不耐性,于是两人就争执起来了。
“请大家保持安静,不要打扰病人。需要打电话,可以到外面去打。”我淡淡地说。医生的话自然比家属的话管用,那位病人的家属安静地坐下来了。而老人的女儿冷哼一声,气愤地走了出去,留下老人一个劲儿地跟周围的人道歉。
趁没有病人,我到急诊室外面透气,正好听到老人的女儿在给人打电话。只听到她对着电话说:“唉,别提了,刚回老家一趟,就碰上老太太生病了。她说到附近的诊所看医生就行了,但老人家年纪大了,小病也要当作大病来看,万一有个闪失……我这不刚开车送她到医院看急诊吗?”
老人的这个女儿虽然说话不太中听,但听得出她应该是个孝顺的人。
不久,又有病人来了,我马上折回了急诊室。
一个小时后,我去巡房,经过输液室时,竟看到了惊人的一幕。老人的女儿正在给老人拍照,并且靠在老人身边自拍。老人脸上带着笑意,低声抱怨:“我又老又丑的,拍照片做什么呀?”
不料,她女儿笑着说:“拍照片发朋友圈呀!”“发什么圈?”老人不明所以。“朋友圈。”她女儿一字一顿地说,“发到朋友圈后,别人就都知道我带你来这儿看病了。”
“这太神奇了!”老人发出了惊叹,却不明白其实她的女儿只是想发朋友圈炫耀自己孝顺。
我心情有点复杂,当我回过神时,老人的女儿的电话响了,她一边接电话一边往外走:“哎,领导,您看到我朋友圈啦?为人子女,孝顺是应该的。我明天就回单位……”
正在这时,我一眼瞥见老人抬起手扶了扶额头。我赶忙走过去问:“老太太,你是不是觉得不舒服?”老人摇着头说:“哦,没有,有点困了。”
等老人输完液后,我叮嘱她回家好好休息,又对她女儿说:“老人家年纪大了,要多留意一下。”老人的女儿满不在乎地点点头,自顾自地对老人说:“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我回头跟曾明大哥他们说一下。”
既然她提到了曾明,我便随口说:“上次送你母亲来医院就是你的小姨、哥嫂和姐姐吧?我记得那位叫曾明的老大爷,他们身体都好吧?”
提到曾明他们,老人满眼笑意,刚想说什么,她女儿却一脸嫌弃地抢着说:“曾明是我哥?你看我们像一路人吗?我怎么可能有那样的兄弟姐妹?”我大吃一惊,想起他们的所作所为,不是至亲怎会如此尽心尽力地照料老人?
“他们不过是我妈的邻居而已。平常,我很忙,没空回家,我妈跟他们走得近。”老人的女儿居然脸不红心不跳地说出了这一番话。
老人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估计再也想不出合适的话语为她的女儿开脱了。看着老人和她女儿远去的背影,我越发觉得曾明一家的举动不可思议。他们让我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的对医者的敬重,更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大爱。老人的亲生女儿那带有表演成分的“小爱”在“大爱”面前,更显得无比渺小。
远亲不如近邻,原来还包括子女在内。
编辑/郑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