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亭:一粥一茶烧出人间温情
2020-11-23夏一萌
夏一萌
10月16日,在温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徐伟中和温州市鹿城区文明中心主任韦龙成的引领下,《雷锋》杂志一行走进了网红慈善打卡地“红日亭”。
“红日亭”代表人物孙兰香,在街道旁亲切的迎接大家,《雷锋》杂志总编辑陶克看到善良的孙兰香,专门为其佩戴上“雷锋纪念章”,以此表达自己和《雷锋》杂志团队对她的敬意。
遍布温州城乡的“红日亭”,成为温州公民道德建设的一大亮点,公益伏茶点现象作为民间一种道德资源和形式,吸引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是温州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
来“红日亭”的路上,我随机询问一位便利店售货员:“你了解‘红日亭吗?”售货员看了看我,满脸流露出幸福的笑容,回答道:“当然了解啦!我们温州‘红日亭有很多站点的,温州出租车司机出门不用自己带水,携带一个空杯子即可,渴了随处可以去喝一杯茯茶……”售货员不经意地回答,更加让我对这个慈善地标的“爱心茶”充满期待。
1972年夏天,温州五六位退休老人自发在“红日亭”前向路人、环卫工人、特殊群体等免费供应伏茶,拉开了“红日亭”故事的序幕。如今,46年过去了,“红日亭”不仅成为了温州民间公益慈善的代名词,更成了温州一张亮丽的道德名片。
从“爱心茶”到“爱心粥”,到新增了二月二的芥菜饭、清明饼、端午节的粽子、八月十五的月饼、冬至的汤圆、十二月初八的腊八粥和新年的年糕……这些年,“红日亭”的服务项目越来越多,团队成员也逐渐壮大,从最初的五六位老人,发展到现在以孙兰香为代表30余位团队成员。他们中年纪最大有88岁,大部分是退休老人,其中女性占了三分之二。虽然一年四季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但阿姨们并不觉得辛苦,反而在这里找到了乐趣。
“我们早上三点多出门,来到这里为路人准备早饭,煮茶、熬粥等一套工序下来,路人正好在五六点经过这里时,可以吃上一口热腾腾的早饭。”孙兰香阿姨介绍说。
当我们还沉浸在梦乡时,这群花甲之年的阿姨们已在为路人奔波忙碌着了,每每想到这里,心里由衷敬佩。“很辛苦,但是我们每天都很快乐。这里每天用去80多斤大米、供应茶水达四五吨。”孙兰香阿姨见我们很喜欢她煮的茯茶,脸上洋溢着喜悦对我们说。
如今,过生日不去酒店,而专程来“红日亭”献爱心文明庆生祝寿的温州市民也逐渐增多。寿星们会选择在生日当天,将办生日宴的经费捐赠给“红日亭”,带上亲朋好友们在“红日亭”和路人们一起吃一碗长寿面。孙兰香等志愿者们为寿星们买来一个生日蛋糕,和路人们一起为其庆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就在这样一个友爱、简约的生日宴中被诠释着。
“温州市民选择在‘红日亭过生日、分享长寿面已经持续近10年了。”孙兰香讲到,最早是在2011年10月27日,市区一位90岁的谢姓老人,把子女给自己祝寿的3万多元捐给了“红日亭”,在“红日亭”连续施爱心粥9天,与700多名路人分享自己的長寿面。近几年,每年都有100名左右的温州市民来“红日亭”过生日。
“红日亭”是一种善行的积累和心灵的净化,承载了中华民族仁爱美德,继承雷锋精神助人为乐的内涵;“红日亭”代表了温州最原生态的民间慈善力量,“一粥一茶”将温州 “大爱城市、诚信社会、道德高地”的城市形象树立到百姓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