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脱贫攻坚需要“雄健的精神”
2020-11-23张顺亮
张顺亮
“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深刻启示我们,决胜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不仅要拿出尽锐出战的扎实行动,更要坚定敢打必胜的精神意志。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源自《诗经》中的“小康”一词,代表着几千年来中国人对殷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會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初心和使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甚至每一分钟,贫困人口数量都在减少,贫困地区的“版图”都在缩小。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虽然我们已经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还要走最后一段最艰难的路,还要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这个“难”,难在剩下的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难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新挑战。胜负之征,精神先见。千难万难,砥砺初心、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就不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言必信,行必果。承诺了就要兑现。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曙光在前,重任在肩,越到最后时刻越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越到读秒时间越要一鼓作气、再接再厉,越要保持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忍不拔的毅力,切实兑现向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攻克脱贫攻坚“最后的堡垒”,打赢“硬仗中的硬仗”,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这场亘古未有的脱贫攻坚战,凝聚形成的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奋斗精神,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相辅相成,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法宝。现在,决战贫困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迎难而上、攻城拔寨,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