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谭盾:《慈悲颂》里说敦煌

2020-11-23张雅晶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42期
关键词:谭盾星云交响乐团

张雅晶

如何将穿越千年的古老韵律与时下风潮进行有机结合,是不失内心最纯粹的音乐追求,是国内许多当代作曲家永远在探索的一个问题。谭盾耗时六年完成的新作《慈悲颂》,聚合了交响、合唱、传统乐器和敦煌千年的佛教文化,重现东方文明的魅力,让敦煌壁画通过音符传递出了人生哲思。

说起《慈悲颂》的创作初衷,要追溯到2013年谭盾去敦煌参观莫高窟的一段经历。他在那里遇见了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她问谭盾,能否用音乐重塑敦煌,让千里之外的人们共享这一古老文明。这一想法令谭盾兴奋至极,答应了她。

古老的敦煌壁画中记载了4000多件乐器,3000多名乐伎,以及500多个古乐队。壁画上绘制的乐队,比西方400年前巴洛克时期形成的交响乐团,还要早上千年。

创作之初,谭盾阅读了很多佛教书籍,跑遍全世界的博物馆搜罗敦煌古谱,然而,浩瀚的敦煌世界令他有些手足无措。有一天,谭盾带着费城交响乐团来到湖南演《女书》,偶遇星云大师。他前去请大师指点迷津。

星云大师说:“艺术的创作要独立和与众不同,才能在历史留下痕迹,但是写《慈悲颂》,你一定要从普罗众生、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把话讲清,把音写明。”谭盾有如醍醐灌顶,立刻把之前写好的两幕复杂深奥的乐章撕毁,重新开始。

如何从敦煌壁画数不尽的故事中挑选出可做成音乐的部分,又成了谭盾另一个需要攻克的难题。最后,是小时候外婆给自己讲故事的记忆,给予了他灵感。他将老人们讲过的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带回敦煌,按图索骥去寻找对应的壁画。

再次回到敦煌后,他突然发现,这些流落于民间、即将被遗忘了的故事,早已印刻在敦煌石窟中。于是,《慈悲颂》中的菩提树、九色鹿、千手千眼、禪园、心经、涅槃的六幕音乐故事便诞生了。《慈悲颂》的创作仿佛令谭盾发现了一个新的自己。

(摘自《财经》2020年第20期 )

猜你喜欢

谭盾星云交响乐团
有眼无珠
戴一片宇宙星云
用望远镜看星云是怎样一种体验(1)
船底座星云
卡内基特别支持,为青少年音乐家搭建平台
拉琴人的不同选择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世界十大交响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