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路山水风光小康
2020-11-23供图
文 供图
“贵州要脱贫、交通要先行”。“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结果调整深度融合、同步安排,先后启动了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等,农村公路捷报频传——2017年实现建制村100%通畅、通客运,2019年6月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让农村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出行历史,让“出门走上硬化路、抬脚能上车”的梦想成为现实。如今,一条条农村公路环绕在绿水青山间,穿越于阡陌之中,编织出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网络,为贵州省实现乡村振兴架起了一座座桥梁。黔路通途,乡村更美,百姓变富。连峰际天的贵州,“圆梦小康”指日可待。
遵义市仁怀市高大坪乡旅游公路 (摄影: 张祥兵)
/省级经验篇/
“一路通 百业兴”的贵州经验——贵州省“十三五”期间“四好农村路”建设发展成效
文贵州省公路局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聚焦农村公路,通过实施“建养一体化”,推广应用“通村村”农村出行服务平台、“四好农村路”综合管理系统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彻底打通群众出行真正意义上的“最后一公里”,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更为贵州全省人民铺筑了一条脱贫奔小康的金光大道。
成绩 规模双突破 服务大提升 脱贫新成效
五年来,贵州省凝聚各方力量,调动各种资源,破难题、攻难关、打硬仗,奋力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建设里程和固投规模实现双突破
通过广大公路交通人的持续奋斗和不懈努力,贵州“四好农村路”创建取得了丰硕成果。五年来,贵州省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9亿元,新建农村公路5.7万公里、农村“组组通”硬化路7.87万公里,农村公路及通组硬化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128.9公里,较2015年每百平方公里97.3公里提高了31.6公里;完成投资和建成里程分别为“十二五”期间的2.8倍、2.2倍;按1元投资直接拉动3元的经济增长测算,累计拉动经济增长3717亿元,为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列和公路水路投资连续6年超千亿元作出积极贡献。
凯里市板溪通组硬化路 (摄影:陈沛亮)
贵州第一条“建养一体化”农村公路——遵义市仁怀市鲁班至坛厂公路
管理养护和运营服务呈现大提升
“四好农村路”建好是基础,如何养好、管好、运营好是关键。为此,贵州省在所有县均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局或公路管理所,95%的乡(镇)成立了交通管理站;全省实现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75%以上;2017年成为西部第1个、全国第14个实现建制村通畅,第10个实现村村通客运的省份;于2019年6月在全国率先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的省份。贵州还依托“交通+”的扶贫模式,定向开辟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等扶贫就业岗位,增加贫困群众稳定收入,实现家门口的路群众参与修、群众承包养。
截至2019年底,贵州省累计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9个、省级示范县33个,累计打造“美丽农村路”2.3万公里。农村公路将乡村旅游点、美丽新农村、重要产业区等串珠成链,建成了一大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最美乡村,形成人、车、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先行引领和助力脱贫取得新成效
修好“大马路”,幸福“抄小路”。“通县达乡畅村到组”的农村公路,全面打通了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了“黔货出山”和当地老百姓物流畅通问题,形成了“一路通、百业兴”的发展景象,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农村交通先行引领作用,助力了全省脱贫攻坚,贵州省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26.8%下降到2019年0.85%,成为全国减贫人口最多的省份。
做法 完善法规体系 接续会战攻坚强化创新突破
聚焦顶层设计,完善法规技术;加强组织保障,接续会战攻坚;强化创新突破,深化行业治理……“十三五”期间,贵州省依托“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广应用了一系列精准管用的“贵州经验”。
“天线”“地气”两头接的工作法规体系
政策导航好,工作才会目标清、方向明、路子通,既要接“天线”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也要接“地气”顺应群众期盼。
“十三五”期间,贵州先后出台《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实施意见》《贵州省通组公路建管养实施细则(试行)》《贵州省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方案》《贵州省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决战方案》《贵州省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贵州省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建立了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等工作法规体系,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交通主力、多方协作、社会参与和省级指导、市州统筹、县区主责的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体制机制。
持续会战让贵州农村公路一年一台阶
在“四好农村路”建设过程中,贵州省始终聚焦“机制、保障、调度”等关键环节,省政府建立了农村公路联席会议制度,多次召开专题调度会,千方百计汇集各方力量,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加速向农村公路集聚,高位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
2014年3月、2016年9月、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四好农村路”作出重要批示后,贵州迅速召开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传达学习,精准制定地方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脱贫攻坚普通公路建设,以及“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靶向投资政策,相继启动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基础设施“路网会战”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连续17年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强力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实现贵州农村公路“一年一台阶”“三年大提质”“五年大跨越”的转变。
以改革创新激发农村公路事业发展
五年来,贵州省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激发农村公路事业发展,深化行业治理的关键抓手,在全国率先探索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实施模式,将纳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规划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打捆招标,引进技术力量强、资金雄厚的社会资本,负责农村公路项目融资、建设和验收后的五年养护工作,2016年至2018年,共实施了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项目2.06万公里。
“四好农村路”综合管理系统平台
黔东南州凯里市正在用快速检测车检测农村公路
此外,贵州省还研发使用了“四好农村路”综合管理系统,对农村公路“规划计划、招标投标、建设进度、质量验收、信用评价、督查管理、管理养护”等关键节点实施全过程数据监控,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在全国率先开发应用“通村村”农村出行服务平台,贯通农村客运、物流运输、农村电商等领域管理,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群众出行、运输企业经营、快递物流进出、运输安全监管等难题,大数据发展为农村群众出行提供极大便利;运用快速检测车年均检测2万公里农村公路PQI,为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研究出台了《贵州省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省、市、县按5:2:3的比例分级筹集县、乡、村、组道日常养护资金,大力推行市场化、专业化为主,群众承包为辅的多元化养护改革,自建沥青拌和站降低养护成本,加速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转型升级。
未来 结构优化 品质精良 服务优质 规范有效
“十四五”期间,贵州将紧扣建设交通强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目标,围绕“规模结构优化、设施品质精良、运输服务优质、治理规范有效”的总体要求,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高质量发展。
贵安新区平坝樱花园公路 (摄影:卢迪)
把农村公路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最先一公里”,持续拓展农村公路服务功能。结合农村产业革命、乡村旅游发展、“三变”改革、人居环境整治等,贵州省将深入推动“美丽农村路+”融合发展,有序推进乡(镇)通三级公路、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改造、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加速完善美丽农村交通网络,实现农村公路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及其他运输方式衔接顺畅,更好地服务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把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改革作为优化农村公路管理体系的有力抓手,持续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政府考核指标,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推广“路长制”,设置县级路长、乡级路长办公室,将爱路护路纳入乡规民约、乡村民约,引导群众深度参与,构建农村公路“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管理机制。同时,以贵州省“四好农村路”综合管理系统为抓手,发挥数据“聚通用”作用,完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科学决策体系,精准制定农村公路投资方向和养护内容,全面形成上下联动、运转高效、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保障到位、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
把多元养护作为农村公路提质增效的实施载体,持续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水平。全面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有序推进市场化、专业化养护,将农村公路建设和一定时期的养护捆绑招标,将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日常养护等捆绑招标开展区域化养护,引导养护企业加大农村公路养护投入,运用成熟的养护施工工艺和设备,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设置农村公路养护公益性岗位,鼓励沿线群众参与或承包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并优先选择贫困边缘户、脱贫监测户就近参与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增加农村群众就业收入,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农村公路有钱养、有人养,养到位。
把融合发展作为优化农村公路综合运输体系的主攻方向,持续提高农村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地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建设步伐,扩展网络约车、共享出行、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不断完善“货车帮”“通村村”App服务功能,推动公共交通设施向农村延伸、交通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构建便捷优质农村公路运输体系,确保农村群众“行有所乘、人便于行”。
毕节市威宁自治县县乡公路建设现场
《贵州省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简析
2020年5月28日,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贵州省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黔府办发〔2020〕13号) (简称《实施方案》)。
目标任务
1 规定到2022年,基本建立“县为主体、乡村参与、各方支持、多方监督、政府考核”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实现“三个100%、四个不低于”。
2 到2035年,全面建成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
三个“100%” 四个“不低于”
·农村公路路长制实现县、乡、村三级100%全覆盖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100%纳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
·农村公路列养率100%
·年均养护工程比例不低于5%
·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75%
·创建“美丽农村路”里程不低于20%
·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州)2个、示范县不低于50个
主要特点
1 突出担当作为
《实施方案》梳理了2007年以来贵州省出台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政策,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在筹资比例上,充分考虑市、县两级财政支出困难实际,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及通组公路养护资金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按5:2:3承担。
2 细化责任落实
《实施方案》明确省有关部门和市、县、乡、村五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权力和责任分工,厘清各级各部门职责,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总体思路,强调省级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各负其责,落实“省市统筹、县级负责、乡村齐抓、社会参与”的管理责任,构建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
3 明确资金标准
《实施方案》对落实成品油税费改革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投入提出了具体标准。“替代养路费部分”用于普通公路养护的比例一般不低于80%且不得用于新建,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资金不得低于15%。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资金标准不得低于:县道每年每公里10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5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3000元、通组公路每年每公里1500元。为确保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按时足额到位,6月18日,联合贵州省财政厅出台《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的通知》(黔交公〔2020〕2号),进一步明确资金来源、投入标准、筹资比例、计算方法、资金监管和相关要求。
4 助力脱贫攻坚
《实施方案》鼓励公路沿线群众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参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支持各地开发农村公路养护公益性岗位,吸引农村居民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目前,在“9+3”脱贫攻坚县开发农村公路养护员就业岗位11058个,切实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贡献交通力量,体现交通作为。
5 着力改革创新
《实施方案》鼓励将农村公路建设和一定时期的养护捆绑招标,将农村公路与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等经营性项目实行一体化开发,运营收益用于农村公路养护。支持通过出让公路冠名权等方式,引导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多渠道筹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健全信用评价机制,提高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水平,建立多元养护、群众参与的长效养护机制。
/乡村振兴篇/
托起乡村振兴的梦想
文本刊记者 杨燕
有美不胜收的美丽乡村,才有气象万千的多彩贵州。然而,再美的胜景,没有路也只能是“养在深闺无人识”,多彩贵州也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深度融合,为“黔货出山”铺平了道路,也铺就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底气。
一条穿村路 改变一个村
在贵州省长顺县,就有这样一个小村庄——山泉从连环山套之中潺潺流过,郁郁葱葱的古树和飞泻而下的高山瀑布,诉说着这个村庄百年来的悠久历史。曾几何时,这个名为永增的美丽小山村,由于交通闭塞,并不为世人所知。而如今,一条穿村而过的9.4公里乡村旅游路,让这个原本“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尽现在世人眼前。
从求“通”为主到路网完善,在农村公路发展过程中,贵州公路人从未止步,在“四好农村路”的科学指引下,贵州公路创新引领,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当好先行。
黔南州长顺县农村公路
对于交通条件的改变给这个村庄带来的福利,永增村村书记文明可谓是深有感触。“从2018年升级改造铺设沥青路面,到现在依托公路开展的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我是看着村子在变化。”文明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交通闭塞,联通外界的只有一条狭窄的泥土路,别说吸引外来的游客,就是本村人通行都难。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路通到哪里,经济就发展到哪里。地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贵州“三山”麻山腹地的长顺县人民,更是深知这句话的含义。
近年来,长顺县坚持以改提质、以路兴游、以产养路的“三位一体”的路旅融合发展机制。长顺县先后3次对该公路升级改造,并充分整合了公路沿线的山、水、泉、林、田等资源,突出旅游公路的功能定位,逐步构建了以这条乡村旅游路为主轴的神泉谷景区。景区里,飞瀑激流,花海荡漾,山体层次分明、碧绿欲滴,高空玻璃桥划过天际,步步惊心。
“我们村是‘三位一体’发展机制的最大受益者,旅游公路通了,坐在车上村里的美景尽收眼底。”文明笑着说,“这不仅方便了村里的人出行,也有很多村外人来玩了。”
黔南州瓮安县农村公路
现在,长顺县的绿壳蛋鸡养殖达人班宋智拥有6个养殖基地,总面积达到1500亩,带动了500多户布依族老百姓一起养殖绿壳蛋鸡。(图片来源:品长顺微信公众号)
如其所说,随着以这条旅游公路为主轴的神泉谷景区名气的增加,每周都有上千名来自都匀、遵义等周边城市的游客纷沓而至,感受大自然赐予的碧水青山和鸟语蝉鸣。
仅2020年上半年,神泉谷景区就接待了游客超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000万元以上,成为贵州省十大网红景区,真正实现了“建好一条公路、开发一带风景、带动一类产业、服务一方群众”的发展目标。
“按照交通部门监管、运营主体养护的原则,我们还建立了景区运营主体反哺养路的工作机制,景区运营主体每年将旅游收入的2%作为养护资金用于公路养护,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长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荣告诉记者。以前外出闯荡的年轻人,现在看到山里商机无限,不少人都返乡创业。农家乐、民宿、便利店等周边旅游配套设施正在永增村生根开花,村民的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
“从没想过,开农家乐还能赚钱。”永增村的罗明华感慨道。2019年,长顺县依托神泉谷景区,引导当地群众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新增农家乐十几家,罗明华创办的红红农家乐就是其中一家。几十年来都是依靠地质勘测勉强支撑全家生活的罗明华,怎么也没想到,凭借着土鸡锅手艺开起的农家乐,竟让他圆了小康梦,近半年来营业额达20多万元。
“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农村公路建设理念,不仅带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也带动了旅游产品的开发,柴鸡蛋、山野菜等无公害农产品都成了抢手货,让沿线群众有了稳定的收入。
因路脱贫致富 依路创造幸福
其实,对于地处内陆贫困山区、2002年被列为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的长顺县,因为修路而改变生活的又何止永增村。
贵阳市开阳县农村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借着农村公路修到山间的优势,长顺县的绿壳蛋鸡养殖达人班宋智,将绿壳蛋销往全国,带动了当地3500余户脱贫;摆所镇热水村借助以通村沥青路为主线的20公里葡萄长廊,带动了200户2360人增收致富,成为公路助力脱贫攻坚的典范……这样的案例,在长顺县屡见不鲜。
截至目前,长顺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为1989.707公里,其中过境高速公路109.01公里;普通国省道267.534公里;县乡道464.523公里;村道475.854公里;通组公路608.231公里;其他公路64.555公里。长顺县已经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道为支撑、县乡公路为脉络、村组公路为毛细血管的“互联互通、内优外快”开放式交通格局。
“随着出行问题有效解决,交通运输发展对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更加突出,农村公路把一个个乡镇及村组连接起来,有效带动了农村经济,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长顺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赵萍表示,在长顺,越来越多的农民借路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群众脱贫致富不再是难事。
在“交通+扶贫”的有效带动下,2020年3月,长顺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打造农村公路升级版 家家户户奔小康
农村公路、“组组通”硬化路的畅通,让贵州广大农村地区真正实现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因为路,曾经一穷二白的山寨摇身一变成为美丽乡村。
据资料显示,仅2018年,贵州全省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4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3%,旅游业持续“井喷”,新经济、绿色经济、民营经济占比分别达到19%、40%和55%,城镇新增就业77.7万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6%,农村经济收获了农村交通大发展带来的红利,“四好农村路”已成为老百姓获得感最强、满意度最高的民生项目。
“目前,贵州正在打造‘四好农村路’升级版。”贵州省公路局局长张胤表示,在“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收官之际,2019年,贵州省又趁热打铁,启动了县乡公路路面改造提升工程,计划投资300亿元,实施3万公里,到2022年底彻底解决县乡公路“中梗阻”问题,破解农村公路“中间一公里”的出行难题,让这条民心路、小康路、希望路,在贵州越走越宽广。
一条条美丽的“四好农村路”犹如一道道特色鲜明的“经济走廊”,正在让贵州的农村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让家家户户奔小康不再是梦。
/养护就业扶贫篇/
交通就业脱贫的“贵州新模式”
文本刊记者 杨燕
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决胜脱贫攻坚大局。在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贵州省结合交通运输行业和定点帮扶地区实际,着力在就业扶贫上下真功夫、硬功夫、苦功夫,探索并发展了有组织的交通就业脱贫“贵州新模式”,共开发农村公路养护员公益性岗位11058个,实现贫困群众亦工亦农,离土不离乡,就近就业、稳定脱贫和公路养护增效。
1000名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9月10日,村民潘老明早早地起床吃完饭,他穿好反光背心、锁好门,推着斗车出门了,按照安排,他今天的工作是上路护路,任务是清理近日来因暴雨冲刷到路上的乱石。
潘老明,家住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斗里镇台里村,50岁出头,过去因为家庭经济不宽裕,2017年被定为贫困户。驻村干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给他安排了护路员的公益性岗位,每月工资1000元。
“自己也是拿工资的人了,一定把路护好,为村里多做贡献。”潘老明笑着说,自从有了这份工作,他性格越来越开朗,还撕掉了“贫困户”的标签。
2020年以来,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外出务工受到影响,全县、乡、村3118.743公里农村公路长期没有人员养护的实际情况,贵州省从江县县委、县政府按照“向外输出、向内拓岗”要求,下发了《从江县创新农村公路管养机制助推脱贫攻坚方案(试行)》(从府办发〔2020〕28号)文件,探索开发护路员公益性岗位,招聘对象为从江全县4027户11870人未脱贫对象和1188户5883人已脱贫监测对象中的劳动力人员。
“结合护路员公益性岗位就近就业、弹性工作时间等特性,我们首先向上有老下有小、不能出远门务工就业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开放岗位。”从江县扶贫就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总社)副理事长梁光源介绍,通过宣传动员和摸底排查,他们最终选定了1000名贫困户作为护路员培养对象。
为解决这1000名护路员不懂养护公路知识,以及大多数护路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实际问题,从江县扶贫就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总社)还聘请了5名有多年公路养护经验的老师,并配5名从江县人社局工作人员作为助教,分为5个培训小组分布到各乡镇开展岗前培训工作。
公路小塌方要人工清理,无法清理时需及时上报乡镇政府和县公路局;定时清理公路边沟、涵洞中杂物;发现问题和隐患要及时做好警示标识并上报处理……通过一个月的实操培训,1000名养护人员已清晰知道自己养护的路段、养护的公里数,以及如何开展养护工作。
因为潘老明的积极表现,其被评为台里村5月份“公益之星”。他说:有了工作,努力去做,会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价值,生活也有了意义。图为潘老明正在清理路边杂草。
从江县台里村公示了每一个公益岗的责任区起始点,公示牌上有姓名、岗位类别、责任区段、联系方式等。
组图:已成为从江县养蜂达人的荀老学
随着护路员岗位能效的逐渐显现,部份贫困户家庭收入不达标、农村公路无人养护的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截至目前,从江县已发放1000名护路员4月至8月的工资,补助资金共计500万元,让1000名贫困户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94名护路员已增收18余万元
为解决家庭人多、务工收入少的护路员稳定增收、稳定队伍的问题,从江县在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大力帮扶下,还创新探索在护路员工作的3.2公里范围内配套发展中蜂养殖项目,切实提高护路员经济收入。
“从江县蜜源(五蓓子、柑橘花、油菜花)丰富,具备发展养蜂项目天然条件。”梁光源表示,从江县采取“公司+合作社+护路员”的模式,总共投资90万元,采购940箱蜂种,由94名护路员在工作的范围内开展养殖,整个养殖过程,公司全程提供技术指导,荀老学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份职业已给他带来了3万多元的收入。
2019年,因母亲病重,加之哥哥身体有缺陷,在外务工的荀老学只能选择回乡照顾老小。一家九口人的生活重担压在了荀老学肩上。考虑到荀老学的家庭实际情况,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为其争取了护路员公益性岗位,还动员他养殖中蜂。
9月16日上午,护路结束后的荀老学来到了他的养蜂基地。放眼望去,100余个蜂箱整齐铺开。“参加养蜂培训后觉得项目可以,投入小、收益快,所以决定试一试。”说话间,荀老学戴好面罩打开了蜂箱盖,密密麻麻的中蜂赫然出现在眼前。
35岁的荀老学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凭借勤奋努力,已经成为从江县的养蜂达人,还被养蜂公司特聘为技术指导员,月薪3000元,负责上门解决从江县其他村镇养蜂户的技术难题。
仅4多月时间,从江县94名护路员就销售蜂蜜1800多斤,产生收益18余万元,帮助护路员实现了多渠道增收。
贵州已开发农村公路养护员公益性岗位11058个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关于做好“9+3”县(区)农村公路养护促进就业扶贫的通知》,明确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并制作《贵州省农村公路养护员管理工作规程(试行)》,对农村公路养护员职责、招募、管理及监督考核作出规范。
遵义市桐梓县娄山街道杉坪村通村路建设现场
交通就业脱贫的“从江模式”,创新性开发农村公路护路员公益性岗位,不仅契合贵州省近年来村村通水泥(沥青)路、组组通硬化路后“管、养、运”的迫切需要,还符合扶贫攻坚总攻之年遭遇疫情冲击下保民生、保就业的首位要求,贵州迅速形成了农村公路养护促就业扶贫的“贵州新模式”。
目前,贵州省正在按照“五步工作法”,紧锣密鼓在“9+3”县区(“9”指2020年尚未脱贫摘帽的9个深度贫困县;“3”指2019年底剩余未脱贫人口超过1万人的已摘帽县)复制推广“从江模式”,推动建立农村公路养护与贫困群众利益连接机制,同步实现贫困群众就近就业、有效增收、稳定脱贫和公路养护增效。
2020年6月以来,按照人均承包4公里标准,“9+3”县(区)已经开发农村公路养护员公益性岗位11058个,每人月均增收1000元以上,就近招募未脱贫户、监测户、边缘户的劳动力参与农村公路养护。同时,基于巩固有组织的养护员队伍,以县为单位成立农民合作社或公路养护公司,采取理事会管理体制,建立工信、财政、人社、交通、农业、扶贫等行业主管部门作为理事单位的养护员就业“一盘棋”运行机制。
/运营服务篇/
“通村村”打通贵州乡村“微循环”
文本刊记者 杨燕
“地无三尺平”的贵州,由于地形复杂、居住分散,导致客运经营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群众出行难,物流成本高。为破解这一痛点,2016年,贵州开始研发“通村村”农村出行服务平台,同步推出“通村村”App,并于2017年6月在黔东南州雷山县试运行,成为全国首个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小件物流进山出山难的智慧交通调度系统,既减少了运输企业的运营成本,也让农村群众出行享受到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一改路边“死等”的尴尬现象
“有了这款App,村民一改过去必须在路边‘死等’的尴尬。”谈到“通村村”App时,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大塘镇新塘村村民张智竖起了大拇指点赞,现在出行都习惯先用手机打开“通村村”App,查看沿途的客运车到达村里的时间,合理安排出行。
张智提到的“通村村”App,是一个解决农村出行难、学生上学返家难、货运物流难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该平台通过人车联网,实现出行需求与运力供给信息实时共享并精准匹配,为群众提供农村客运预约响应和区域经营服务、预约包车客运服务、学生定制班车服务、班车/公交车服务、出行购票服务,满足广大农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出行服务新需求。
雷山县一乘客在手机上操作 “通村村”App,准备预约客运汽车。
雷山县“通村村”智慧交通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在实时监控一农村汽车站的客运汽车入站情况。
“从运行情况看,应用‘通村村’App后,农村群众出行平均候车时间由原来的2个小时降低到30分钟,部分农村地区客运车辆实载率从平台上线前的56%上升到80%以上。”“通村村”平台创始人、贵州智通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永安告诉记者。
“通村村”App不仅方便居民出行,也为农村中小学生提供了更安全的出行选择。
乘客坐在雷山县开往永乐镇的客运汽车里 (摄影:陈沛亮)
“学校都是封闭式管理,一到周末放学时,回家的学生有上千人。以前,要么是家长们来接,要么学生步行回家,还有的学生是乘坐‘黑车’回家,存在安全隐患。”雷山县思源实验学校老师杨昌胜说,“通村村”农村出行服务平台提供的学生定制班车服务,通过数据分析学生乘车需求,优化车辆调度,可以在较为集中的时间和地点接送学生,更通过“通村村”App为家长在手机上实时推送孩子的行程位置,确保每个农村学生有车可坐、家长有轨迹可循、行程有安全保障,让学校放心,让家长安心。
据统计,仅黔东南州雷山县,“通村村”农村出行服务平台就为农村学生累计提供定制班车服务4.3万人次,学生出行平均时间减少50分钟左右,人均出行成本下降近20%。
畅通双向物流通道
在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需求的基础上,“通村村”农村出行服务平台进一步挖掘客运班线货舱运力资源,整合利用电商服务站点资源和社会闲散运力,通过人、车、货、站、线等要素的精准匹配,推动农村物流发展,畅通了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物流通道。
贵州省雷山县大塘镇新塘村小卖部老板杨金福有了一个新身份——快件收取员。与其他快递员不一样的是,杨金福不送快递,只负责接收快递包裹,然后电话通知村民前来领取。
杨金福告诉记者,村里最近流行网购,日常生活用品都喜欢在网上购买,平均每天能收取大约80个大大小小的快递包裹。
“通村村”农村出行服务平台构建的物流渠道按照“多点合一、资源共享”模式,将现有的县农村客运站、乡镇农村客运站和农村零售店利用起来,打造成为集客运、货运、物流、邮政、供销网点、快递、电商、金融、商贸等多种服务功能融为一体的县乡村三级站点,并为站点赋予更多的业务,利用平台的信息共享和运力资源打通三级站点,形成“点-线-面”的三级联动,构建乡村出行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和末端服务网点,有效助推了黔货出山和电商下乡,让乡村群众享受到电商带来的便捷生活,农特产品快速运出、快速变现。
“特别是‘通村村’村级服务站以‘服务进家’为宗旨,为当地百姓提供零距离出行、物流、电商等一站式服务,带动当地农户参与营运管理,变输血为造血。”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雷山县试点村级服务站运营以来,帮助当地平台服务人员每人每月增收近1000元。
将构建全国乡村交通运输信息服务网
连通各个景区的旅游客车,从黄果树风景区的旅游公路上驶过 。(摄影:陈沛亮)
以雷山县为基础,2019年3月,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发布了《关于试点推进”通村村“农村出行服务平台精准调度工作的通知》,在贵州盘州、岑巩、雷山、瓮安、从江5个县开展交通运输行业创新改革试点,针对农村客运线路覆盖少偏远地区坐车难、运行班次少不适应村民实际出行需求、车型较大不适宜农村道路等问题,提出破解制约农村客运发展和“通村村”农村出行服务平台推广的措施,更好地解决农村地区出行难题。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试点地区盘州县,2020年平均每季度新增农村公交线路近9条,新增农村客运区域化经营车辆近70辆,新增班线车辆近25辆次,极大缓解了农村交通运力不足和人口就业问题。
在黔东南州雷山县“通村村”农村出行服务平台上可以看到完整的客运信息
遵义市凤冈县新建镇长碛古寨也通了农村公路 (摄影:张祥兵)
“除了推动客运转型发展,我们还将‘通村村’农村出行服务平台作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罗永安介绍,他们通过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通力配合,已将贵州全省2万余辆农村客运车辆全部接入“通村村”农村出行服务平台,并实现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监管云平台的数据连通、并轨运行,通过实时采集车辆人员信息、GPS定位、车内视频监控信息,实现对车辆的实时监管,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运政系统、联网联控系统交换数据,帮助管理部门加强对农村客运市场运行分析、运输组织调度、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事前审查审批的管理,严把发证关,遏制了客运车辆违规运营势头,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缓解了农村客运线路分散、执法力量不足带来的监管难题。
目前,“通村村”农村出行服务平台作为贵州省政务共享服务到家全国试点项目,已被交通运输部《智慧交通让出行更便捷行动方案(2017—2020年)》选为“开展农村客运智能化应用示范”的唯一示范项目。
按照交通运输部要求,未来,“通村村”农村出行服务平台,将在全国其他条件成熟地区启动推广。届时,以贵州为起点,以交通运输为纽带,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连接全国乡村的交通运输信息服务网络,将把县乡村、村与村连接起来,便捷百姓出行、服务农村生活、激活农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