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位”教学让学生轻松掌握核酸碱基计算

2020-11-23四川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20年6期
关键词:越位碱基核酸

四川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以下简称必修2)第3 章第2 节“DNA 分子的结构”中,核酸碱基计算是一个教学难点。对于此部分内容,部分教辅只是直接简单罗列出核酸碱基计算的相关公式,部分高中生物学教师通常直接将其引用,并让学生识记应用。学生对公式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其识记仅仅是简单的机械记忆,导致学生理解深度不够,掌握不牢,最终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生物学教师教学“越位”,即在生物学课堂兼授数学定理,以“复习定理,巩固数学基础”“制作模型,掌握基本关系”“利用定理,推导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为四环节进行讲解,可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让学生利用数学定理,理解、推导并运用推导出的公式解决相关问题,从而轻松掌握核酸碱基计算方法,发展逻辑推理等学科核心素养。

1.复习定理,巩固数学基础

“复习定理,巩固数学基础”是指生物学教师在生物学课堂,以数学教师身份,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解决生物学问题需要的数学定理”,为学生利用数学定理推导公式解决生物学问题打下基础。

推导核酸碱基计算公式所需的数学定理是等比定理。该定理的生活应用场景较少,平常未能得到巩固,大多学生到高中时已遗忘。因此,有必要在生物学课堂复习该定理。其内容是:若a/b=c/d=e/f=…=m/n(b、d…m ≠0;b+d+…+m ≠0),则(a+c+e+…+m)/(b+d+f+…+n)=a/b;证明过程如图1 所示。

图1

教师“越位”,以数学教师身份复习等比定理,可让学生快速巩固相关数学知识,助力生物学问题的解决;也可让学生觉得教师的知识很“渊博”,无形之中提升教师魅力,体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

2.制作模型,掌握基本关系

“制作模型,掌握基本关系”是指让学生利用DNA模型组件,制作DNA 物理模型,在模型制作中掌握DNA中碱基的基本数量关系。

制作的DNA 模型可高度简化为图2。从图2 可直观得到DNA 中碱基的基本数量关系为A1=T2,T1=A2,G1=C2,C1=G2。教师“越位”,以数学教师身份引导学生,运用数学中等式性质可得A1+A2=T2+T1,G1+G2=C2+C1,即DNA 双链中A=T,G=C。

图2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是“教学过程重实践”。通过模型制作,“越位”引导,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真实发生。这样的学习过程,符合《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与人类自然认识规律;既是知识的学习过程,又是方法的学习过程,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能让学生对DNA 中碱基的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能让学生“模型与建模”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3.利用定理,推导计算公式

“利用定理,推导计算公式”是指让学生利用相关数学定理,推导解决生物学问题所需的公式,以解决生物学相关问题。

以DNA 中碱基的基本数量关系A1=T2,T1=A2,G1=C2,C1=G2为基础,利用数学定理,经逻辑推理,可推导出很多核酸碱基数量计算相关的公式。常见的有:

其中,公式①②的推导很简单,将(A1+G1)/(T1+C1)中的A1用T2替换,G1用C2替换,T1用A2替换,C1用G2替换即可,可用“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在已知链与互补链之间互为倒数”来对其进行概括,辅助记忆。公式③的推导则要用到等比定理,其推导过程如图3 所示,公式④的推导同理。运用数学等式的性质,公式③除以公式④可得公式⑤,可用“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在已知链、互补链和整个DNA 分子中相等”来对其进行概括,辅助记忆。

图3

教师“越位”,以数学教师身份,让学生利用数学定理,推导核酸碱基数量计算公式,能让学生以理解的方式掌握公式,而不是简单的机械记忆,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初步掌握跨学科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方法,即使没能记住碱基数量计算公式,也能在需要时临时推导;学生的科学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培养。

4.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是指运用或变通运用推导的公式,解决生物学中的实际问题。

【例1】已知某双链DNA 分子中,G 与C 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其中一条链的T 与C 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 和C 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多少?

【答案】34% 16%

【解析】双链DNA 中,G+C=34%,根据公式④可得G1+C1=34%,进而可得A1+T1=1-(G1+C1)=66%;又已知T1=32%,C1=18%,所以,A1=66%-T1=34%,G1=34%-C1=16%;根据DNA 碱基的基本数量关系可得,互补链中的T2=A1=34%,C2=G1=16%。

【例2】一个双链DNA 分子中碱基A 占30%,其转录成的信使RNA 上的碱基U 为35%,则信使RNA 上的碱基A 为多少?

【答案】25%

【解析】部分学生初读此题,会有些迷惑,认为没有计算RNA 中碱基数量的公式可用。教师讲解过程中可设计“公式③~⑤是以什么为基础推导而来?双链DNA 的两条链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DNA 其中一条链与由其转录而来的信使RNA 有没有这种关系?公式③~⑤能用于计算DNA 与由其转录而来的RNA 中碱基数量吗?”问题串,让学生深度思考,明确公式③~⑤适用于有互补配对关系的核酸链碱基计算。只不过在RNA 中,U 替换了T的位置,公式要做一点调整,将T 换成U。以本题来说,公式③应调整为(ARNA+URNA)/(ARNA+URNA+GRNA+CRNA)=(A+T)/(A+T+G+C)。双链DNA分子中A=30%,则T=30%,A+T=30%+30%=60%,根据调整后的公式③得ARNA+URNA=60%,又已知URNA=35%,故ARNA=60%-35%=25%。

公式的推导应用,是为了快速计算核酸中碱基数量,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其追根溯源,把握本质,灵活变通应用(如例2)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同时,公式的灵活变通应用过程也是科学思维这一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过程。

总之,在核酸碱基计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越位”,兼授数学,能让学生较轻松地运用数学思维,以数学定理推导相关公式,有效解决生物学问题,从而降低教师教学难度与学生学习难度。再者,运用数学思维推导并运用公式的过程,是一个以逻辑推理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模型与建模、逻辑推理的科学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事实上,生物学教师需要更多的“越位”,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哲学等知识解决生物学中的诸多问题。例如,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生物学动物运动问题,运用地理学知识解决生物的分布预测问题,运用哲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遗传与变异的辩证问题等。“越位”教学,能让学生多学科同步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正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目标。

猜你喜欢

越位碱基核酸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基因“字母表”扩充后的生命
核酸检测
创建新型糖基化酶碱基编辑器
生命“字母表”迎来新成员
生命“字母表”迎来4名新成员
《老人与海》中的伦理越位与斯芬克斯因子再思考
2011~2012赛季中超联赛山东鲁能越位特征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