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翻转课堂”打造本科“金课”教学改革探索
2020-11-23柏乃宁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江苏张家港215600
柏乃宁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1 引言
2018年,教育部司长吴岩明确了金课打造标准——“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吴岩指出,课程是中国大学普遍存在的短板、瓶颈、软肋。要大力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每个学校都可以建、可以用、可以学,充分应用线上“金课”进行本地化改造,探索线上“金课”的多种应用模式,打造适合本校学生特点和培养需要的“金课”[1]。有效将“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实现课前主动自学、课上积极互动、课下踊跃交流思考的学习模式,为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机遇[2]。但是,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范式,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素养要求,比如使用相关课程教学平台和教学互动APP的信息素养能力,设计多元互动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和师生有效和谐互动沟通的教学素养能力[3]。
笔者通过多年教学一线实践经验,探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和互联网+、智慧课堂在金课打造中的应用效果。并应用互联网+翻转课堂进行工程合同管理课程的教改实践,对实践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为实现我国本科金课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实例参照。
2 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性分析
2.1 教学场所单一
目前,我国的本科教学,正常情况下的教学场所就是教室,教学场所单一。学生每节课面对的就是不同教室的讲台、屏幕、黑板和老师。每个教室配备的讲台、黑板等硬件几乎都是统一的,桌椅也是固定于地面不可移动的。学生唯一的自主性就是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不同角度的位置入座听讲。
2.2 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方式上,仍然停留在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单一[4]。虽有多媒体配合教学,学生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较以往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但整体上,教师仍然是整堂课的“演员”,学生是每堂课的“观众”。即使教师设置少量的讨论等“客串”环节,主角仍然是教师,主要方式仍然是讲授法[4]。所以,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但高校“水课”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参与行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都是决定课程质量的因素[5]。
2.3 考核方式单一
传统考核方式,主要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个部分,大部分院校的设置比例:平时成绩占20%~40%,期末成绩占60%~80%。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作业和课堂表现三方面。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生联合调查显示,学生眼中的“水课”通常指老师要求松、打分好、容易过的课程,所以“水课”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课水、人好、分高、好过”[6]。由此可见,传统考核方式的主观性大,教师可操作性高。教师和学生普遍对于期末考试的重视程度过高,而期末考试更多的是对学生短暂性记忆力和理解力的考验,并不能客观全面地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表现。
3 “互联网+智慧课堂”平台应用金课的打造
3.1 “互联网+”微课平台助力教与学
金课一定是建立在利用“互联网+”平台基础上的,利用互联网平台上的课程群,不同等级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不同难度系数微课的录制或对现有平台资源进行引导性的共享使用。通过不同难度系数的微课,可以体现金课的“高阶性”,学生不断地选择和在线测试,可以实现金课的“挑战度”。普通高校教师在互联网上利用“MOOC+同步/异步SPOC”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普通高校的本科生享受到重点大学,重点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同时配合本校教师的在线教学管理,不仅在教学上扬长避短,还保障了教育的公平性。
3.2 “智慧课堂”平台助力课堂教学改革
如果说“互联网+教育”的课深刻地影响了今天,那么“智能+教育”有可能开启教育的未来。我们一方面在做“互联网+教育”,另一方面要紧紧跟踪、探索创新“智能+教育”[1]。移动智能手机是完成传统课堂到智慧课堂改革的必备要素之一,实现传统教学任务的“创新性”。目前,市场上智慧课堂APP平台很多,如:慕课堂、雨课堂、泛雅、青鹿,还有各种微信小程序等,各类学校和教师会根据需求选择合作平台。
4 “互联网+翻转课堂”应用“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教改实例
4.1 课程背景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是一所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工程合同管理”是我校重点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也是我校“金课”培养目标之一。2016年,笔者对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开始尝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2018年,开始制作在线微课,迄今为止已录制完成55节微课;2019年,开始联合使用泛雅平台的“超星学习通APP”和MOOC平台,进行“互联网+翻转课堂”教改实践。2020年2月,在MOOC平台开设本课程的SPOC课堂,且与全国招投标软件市场占有率高达70%以上的“新点软件”合作,给学生提供制作电子招投标书的实操环节,帮助学生更深程度地学习工程招投标内容。
4.2 教学模式
2016年~2018年,采用“部分翻转课堂”线下教学模式,每次课预留2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用于案例分析汇报讲解。此部分任务,教师至少在2周前布置给学生,其他70分钟左右的课堂时间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行组成小组,每小组最多不超过5人,由组长带领并讨论分配任务,主要包括:搜索资料、分析资料、制作资料PPT和讲解汇报,四部分的内容。教师按案例内容、PPT制作和现场汇报三部分对学生小组案例分析进行评分。
2019年,采用“MOOC课程+部分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课前需要通过MOOC平台自学一部分内容,教师课堂中要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重新讲解,并及时提问,对于学生的案例分析要进行专业点评。
2020年,自建在线开放课程完成,在MOOC平台和QQ直播平台上采用“SPOC+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注: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故以QQ直播平台替代原本的线下教学平台)。以自建资源为主,配合使用部分MOOC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流程如图1。
4.3 考核方式
2016年至今,本课程考核方式一直根据教学模式的变化作出不断调整。2020年,将期末考试比例下调至40%,过程性考核调高至60%。且考核比例中首次去除传统的“考勤”比例,引入“网络活跃度”指标,评分标准是MOOC平台给出的学生参与并完成网络视频学习的数据,以及回帖的数量和质量等。而“作业”的形式也从传统的有相对标准答案的问答题,变更为没有标准答案的思维导图等新形式的作业内容和要求,保证了学习结果的探究性和个性化。作业难度的提升,其考核比例也相应调高。
图1 2020年“SPOC+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流程
图2 2016年-2020年考核比例分配图
由于考核结果对学生学业影响较大,所以笔者在教改实践中一直非常慎重,不断微调。到目前为止,考核方式中还没单独设置金课要求的学生“个性化”评分部分。在明年的教学中将引入学生个性化评分内容,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考核方式。
4.4 教学评价
学生评教近三年数据显示,2017年,采用部分翻转课堂线下教学模式,经验不足,学生满意度偏低;2018年,继续尝试部分翻转课堂线下教学模式,并总结经验加以细节改进,学生满意度很高;2019年,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课后学习任务加重,导致评价又有所波动。但总体上,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评价较好。
4.5 课程特色
①思政融合的多样化教学内容
本门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理论知识点枯燥繁杂,很多专业名词相近不相同。笔者在微课中增设“追根溯源小课堂”环节,其中包括:定金&订金、废标&无效标&流标、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撤销合同等23个极易混淆的专业名词。从字典解释到字词由来,再到专业含义,引导学生追根溯源其背后的故事,进行类比讲解,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又将思政素质教育融入教学之中。
②理实一体化的多样化体验方式
引入招投标软件系统,保障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论结合实践。与“新点软件”合作,将实操软件引入教学环节,在模拟制作电子招标书和投标书的过程中,既给学生提供了模拟实操的平台,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③专兼职并进的多样化师资团队
除主讲教师外,本课程还邀请了3位具有15年以上丰富工程实战经验的企业专家来承担部分教学任务,3位行业教师均为一级建造师、注册造价师、评标专家库专家。他们一是承担录制工程实例案例分析微课,二是定期做专题讲座交流会,三是在线上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互动。作为工程合同管理的一线专家,他们的实战案例讲解不仅更客观、更实际、更具体,也更满足学生对现实的好奇心。
5 结语
“金课”的打造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使得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最大化,也提供了可供学生选择的不同难度系数的课程资源,符合金课“高阶性”和“挑战度”的要求;结合智慧课堂,将单一的课堂环境变革的更加多样、趣味,也给了学生更多的展示平台,符合金课“创新性”的要求;通过翻转课堂,翻转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符合金课“高阶性”和“挑战度”的要求;与教学模式相匹配的考核方式,加大了学生学习过程性考核的力度,总评成绩能够更加客观公正的体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能力、态度和水平,符合金课“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要求。笔者近5年的本科专业课教改实践表明,“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打造本科“金课”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