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性化设计理论的阜新路口袋公园设计分析
2020-11-23韩宜臻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韩宜臻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1 引言
“口袋公园”通常是指零散分布于城市中的小公园,它常常依附于居住区周边,并且具有人性化的尺度,功能布置也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承担着日常的社交活动。此外,“口袋公园”也常被称为袖珍公园,它不仅充分利用了城市的边角空间,还激活了城市中缺乏活力的场所,使其变为规模较小的城市公共空间[1]。文中主要讨论的是位于上海市的四平社区新公共空间——阜新路80m口袋花园,它属于游憩型的口袋公园。之所以选择它作为分析的对象,不仅是因为它获得了许多奖项,更重要的是被它的使用现状所触动。它从普通的人行道到改造成学院的宣传空间,再到目前的居民休憩空间,已经切实地改善了它以往的使用状态。
2 阜新路口袋公园介绍
2.1 阜新路口袋公园设计背景介绍
阜新路口袋公园位于上海市杨浦区阜新路与鞍山路交叉口,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东门旁,街道对面是居住小区(图1、图2)。它是由同济大学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实验室与环境未来实验室共同设计。阜新路口袋公园的设计旨在将这80m的沿街绿化带,改造成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游乐空间。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就充分听取了社区居民的建议,并且此次改造主要利用了学校、居民、社区等多方力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区更新实践。事实证明,此次改造不仅给社区居民带来了游憩的公共空间,也使得原本死气沉沉的步行街道充满了欢声笑语。
2.2 阜新路口袋公园设计策略介绍
2.2.1 口袋公园区位分析
图1 区位分析图
在阜新路口袋公园一公里范围内分布有至少7所幼儿园和8所小学。基地位于小区和学校通行的必要道路上,呈带状,经调查了解该范围内小区建造时间大多比较久远,缺乏公共休闲与文化空间。
口袋公园距离四平创新空间仅有40m左右,且周围分布多个与四平创新相关的创新设计实验室。本次设计机会点在于为附近居民和儿童提供休闲游玩的场所,同时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推广创意四平的理念,吸引更多市民加入到城市微空间自下而上改造的进程中。
图2 街道剖面示意图
2.2.2 口袋公园整体布局
根据步行空间的内在要素分析可知,建筑形体设计及小品设计对步行空间的影响非常大,其中建筑的色彩及地面铺装、小品尺度、外墙质感、空间围合的开放程度是空间感受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图3、图4可以看到口袋公园旁的建筑围墙是红砖材质的实墙面,墙面上有一些视频宣传的窗口,其另一侧为行道树和花坛(图3、图4)。整体氛围属于半开放的室外空间。口袋公园里的小品设置分别为 D、&、I、四、平。
图3 装置布置
图4 现状
2.2.3 口袋公园尺度分析
①内外空间划分
口袋公园内部与原有展示墙围合成相对封闭的活动场所,外部花坛与人行道相接,不同的空间类型决定了设计策略的不同。内部空间围合感强因此作为主要活动空间,外部空间对人的感受更侧重于短期停留驻足,因此主要着眼于休息设施的设计改造。内外空间结合,更类似于舞台与看台的关系,带小孩来这里游玩的老人和父母也多在外侧休息。
②活动空间划分
根据使用者活动类型的不同,在口袋花园设计初期也考虑了不同的空间安排,在左侧集中了“D”、“&”、“I”、“四”、“平”多个互动娱乐装置,作为市民游乐交流互动的空间;在口袋公园右侧未设装置,供看报、休息的居民使用。
③铺地划分与材质
未改造前地块与相邻人行道存在踏步高差,且花岗岩材质地砖在上海湿润气候中,容易对行人产生摔倒的危险。改造后地面采用塑胶颗粒铺装,台阶改为缓坡,保证了市民、儿童活动的安全性,同时在原有地块花台划分的基础上,通过结合麻省理工实验室的行为分析技术,将场地分割为多个不规则色块组成的空间(图5),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进行游戏(如跳房子等)。
图5 地面颜色划分示意图
2.2.4 装置小品的含义与尺度分析
口袋公园里的装置在设计时都具有一定的含义,如:“D”字装置,利用D字自身的形状特征设计为躺椅,前开小洞可直接看到社区宣传屏幕。“&”字装置,利用&字特征和“and”的寓意,设计为从一边“转变”到另一边的滑梯,通过攀岩块登上滑梯,&字倒勾又成为攀爬时借力的把手。“I”字装置,I即代表“个人”,也是创新innovation的缩写,根据其寓意设计为单人秋千,高度适应儿童使用。“四”字装置,根据四字多个开孔的特征,设计为互动小屋,孩子们通过一个个洞口观察着公园和四平的街道。“平”字装置,根据“平”的寓意,设计为大人、小孩都可以游玩的跷跷板装置。尺度分析如下。
2.3 阜新路口袋公园使用现状介绍
阜新路街区大部分由老旧小区组成,缺少独立的儿童活动场地,或者与小区其他活动空间混设设置且相互干扰。同时儿童活动场地普遍规模较小,设施陈旧,器械简陋。场地内或周边的环境,缺乏适应儿童心理和生理特征的综合设计,对于口袋花园所处的杨浦区,改造后的口袋公园目前是大受欢迎的活动场所,不仅内部的活动设施有许多小朋友在排队等候,靠外侧的座椅也有附近居民使用。相比以前,这块场地虽然也有座椅,但并没有人在此停留。在进行尺寸测量的过程中,也有居民问道,这里是否还会增添新的设计元素,因为他们对这里的设施使用、整体环境都十分满意,因此也期待是否会有新的休憩场所和游戏设施。
3 基于人性化设计理论的分析
人性化设计就是要在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能体现人本主义的思想,通过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进行人性化设计,其中需要考虑的是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心理需求和人体尺度等[2]。阜新路口袋公园作为城市街道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理论在街道空间改造中的应用。此次设计始终贯彻步行优先的设计理念,在强调公共性和可达性的基础上,满足了宜步性和趣味性。
此设计面向的群众主要是附近的居民,据调研可知,杨浦区阜新路附近的居民以退休的工人和教师群体为主。在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当下,社区养老也成为了主要的养老形式,但国内城市中社区活动空间普遍没有进行适老性改造。由于老人和小孩具有天生的亲近性,相关研究也表示,在老人和小孩可以同时游憩的场所,光顾频率明显有所提高。因此阜新路口袋公园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儿童和老人的活动尺度,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方式。并且地面的防滑处理,不同于以往的石板铺地,老年人在下雨天也可在此路面行走,更加具有安全性。此外,老年人由于身体不似年轻人般灵活和敏捷,外出经常需要停下来休息,也更倾向于热闹且具有舒适性的活动场地。所以阜新路口袋公园在游乐场所和人行道之间有休憩座位,可以满足他们看护儿童的同时有歇息的场所。
此外,阜新路口袋公园中活动设施的安置,不仅满足了附近居民对交往空间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满足他们对艺术活动等领域的精神需求,因为活动设施的增添,也吸引了许多街头艺术表演者在此演出。
4 结语
阜新路口袋公园的改造过程主要遵从了四条设计策略。
①本地性:口袋公园不同于传统公园,其尺度较小,因此其特征也受场地影响较大,该项目在设计时不仅考虑了场地本身的形状与尺度,也考虑了周边适用人群和文化环境的特征。
②易到达性和参与性:口袋花园与传统公园不同,更加贴近居民日常生活出行,因此更需要考虑视觉上的强调和提供参与的可能性,经过一系列人性化和艺术化设计,阜新路口袋花园具有了鲜明的视觉特征和较高的活动参与可能性。
③可持续性:口袋花园所处的城市空间不同于传统公园,往往处于更加快速的变化过程中,因此在项目改造时考虑了多采用可持续材料和设计手段,如以可回收钢材为主、利用原有空间的花坛和树木绿植等。
④街道氛围的传承:在口袋花园的改造中也需要考虑该空间原有的街道氛围和文化,阜新路口袋花园处于同济大学和阜新路社区之间的间隙地带,是学生、设计文化和传统社区文化的交错点,因此在地面铺装和器械设计中,该项目也考虑了二者结合的特征并加以运用。
⑤运作和维护:口袋公园的欢声笑语离不开运营人员和居民携手长期维护,该项目在设计初期就带领社区人员一同介入,通过与社区和周边小学建立共同维护,认领绿植的手段,使得公园在落地后一直处于良好的维护状态。
此项目达到了将剩余空间转变为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间,在提升街道品质的同时,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需求,使社区更加具有人情味。此外,阜新路口袋公园的设计可以为其他步行道的改造提供新的设计思路,这种利用街道中的微小场所进行公共空间的改造,不仅具有社会意义,还具有城市意义和生态意义。
因此,提倡口袋公园在国内的推行是十分有必要的。由上述分析可知,阜新路口袋公园不仅鼓励了更多的步行和骑行,使人更健康、更幸福。而且,它是居民、学生、社会人士等可以共同参与设计与建设的项目类型,培养了人们的社区认同感。阜新路的改造更新在改善城市风貌的同时,恢复城市街道的活力,把人们带回了公共空间,把人与人连结在了一起,也使社区变得更加活络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