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一线专家,小龙虾产业未来将何去何从

2020-11-23魏友海,黄鹏丹

科学养鱼 2020年10期
关键词:环沟稻虾虾苗

科学养鱼:近年来小龙虾的热度引发养殖热情高涨和资本助推,供应量迅猛增长。但同时,部分地区养殖户技术不过关,小规格小龙虾产量过溢,价格明显下跌,很多养殖者几乎收支难平,今年甚至出现了“弃养潮”。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陶忠虎研究员:开展虾稻共作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力发展虾稻共作,十分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也是提高农田单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举措。但是一定要因地制宜,科学施策。一是要选准种养模式,二是要科学种养。目前我国小龙虾养殖发展迅猛,但在许多地方存在技术储备明显不足、盲目跟风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种养效益,加之今年消费市场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许多养殖户没有应变能力,虾苗卖不出去,又没有及时降低密度,造成小龙虾“投食不长、不长不投食”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小龙虾养成规格和产量,出现了收支难平,甚至弃养,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弃养是不可取的。只要大家紧盯市场变化,不断优化模式,小龙虾养殖特别是虾稻共作,仍然是现代农业最好的发展模式之一。

张家宏研究员:前几年市场上小龙虾确实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小龙虾一时成为“网红”食品,养殖户受利益驱动,社会资本纷纷投入到养殖小龙虾的行业中,因此生产上出现了自发性很强的“大养虾”热潮。据权威部门统计,2019 年稻田养殖小龙虾面积比2018 年增加了300 多万亩。但是随着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再加上2020 年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小规格的虾和虾苗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小龙虾苗种和小规格虾价格与往年同期相比,价格下滑幅度很大,养虾户收益严重缩水,尤其是新近入行的养虾户,多数由于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原因,出现了亏本现象,有弃养情况发生,但“弃养潮”之说并不符合现实,大多数处于坚守或做适应市场育好苗、养大虾的准备。

科学养鱼:小龙虾养殖经历了几年前的快速发展,到目前价格回调,有人认为小龙虾产业后劲不足,正面临“中年危机”,对此两位专家的看法是什么?

陶忠虎研究员:我不赞同这种说法。我国小龙虾产业是从2013 年虾稻共作模式诞生才真正开始发展起来的,至今也不过8年时间,目前虽然发展的体量很大,产量成倍增加,但由于小龙虾一、二、三产业融合度很高,小龙虾已成为“网红”休闲食品,市场消费群体在呈几何倍数增加,小龙虾一直都是产销两旺,产业发展势头仍然强劲。虽然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小龙虾堂食餐饮消费受到很大打击,但大规格商品虾价格不降反升。小规格虾价格有所回落,主要是由于养殖密度大、幼虾规格小、产量高所致,但也没有出现卖不出去的情况。只要我们适应市场需求,改以往前期卖虾苗、后期卖库虾的盈利模式,变“养小虾”为“养大虾”,紧紧围绕加工和餐饮两大需求,开展科学养殖,小龙虾产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持续火爆。我认为小龙虾产业在未来十年仍然是朝阳产业。

张家宏研究员: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确实解决了小龙虾市场供不应求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虾价的走低,尤其是小规格虾、虾苗跌到了几元钱一千克。但是大规格成虾(尾重在40克以上)的市场价格却一直比较稳定,“两虾”的价格则更高。随着疫情趋于缓解,小龙虾消费的市场需求将逐步回暖,小龙虾依旧是一个有希望的产业,我并不认同“中年危机”的说法。小龙虾产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很明确,那就是从过去的“大养虾”向未来的“养大虾”转变。这是小龙虾养殖业一次重新洗牌的重要信号,未来小龙虾养殖业要向苗种优质化、养殖标准化、投入品专用化方向发展。在实行繁养匹配、繁养分区、繁养轮转的同时,实现错时繁养和错峰上市,既能满足稻虾田的休养生息,改变稻虾田周年泡在水中造成土质变化现象,又能满足市场对精品虾的需求,提高稻虾综合种养效益。

科学养鱼:小龙虾产业如何才能持久健康发展下去?

陶忠虎研究员:要从4个方面着手。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选准养殖模式,量力而行发展养殖规模,在模式上不断转型升级,在技术上坚持科技引领,实施标准化养殖,改养小虾为养大虾,提升小龙虾规格。二是加强科技创新,突出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在深加工和精深加工上下工夫,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强化质量监管,严把从田间到餐桌各个环节的质量关,不断提升小龙虾品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四是注重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张家宏研究员:一是地方政府要有明确的总体规划,在沿湖、沿运河、沿江等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产业,避免盲目或无序发展。二是政策支持要持续跟进,对于稻虾共生这个新兴产业,政府一定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优质苗种繁育、配套投入品研发上给予大力支持,同时重点培育典型示范区或经营主体,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三是产业布局要合理。应加强产业规划,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养虾、吃虾、钓虾”协同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四是要明确主推品种和模式。现在稻虾田水稻品种多而杂,稻、虾难以和谐共生,所谓的稻虾共作大多为稻田环沟养虾,小龙虾产量较低。稻虾田水稻品种要选择适宜稻虾田生长的专用水稻,一般要具有“高、富、帅”特质。一般小龙虾要具有“白、富、美”特质。“白”即鳃白、腹白、肉白,“富”即营养丰富(虾质优良、含肉率高),“美”即体形匀称。苏南、苏中地区适宜推广“一稻两虾”“一稻三虾”模式,而苏北地区适宜推广“一稻一虾”“一稻两虾”模式。五是要健全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体系。现在稻虾综合种养推广的速度超越科研的进度,需要院校、科研院所根据生产上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开展攻关研究,诸如专用水稻品种、优质小龙虾苗种、配套投入品以及水稻大苗机插、小龙虾养殖自动投饵、自动捕捞等。六是技术培训要专一。七是品牌效应要打造。应着力打造“虾田米”区域品牌,提高稻虾种养综合效益。

科学养鱼:目前大家都在提倡育养分离,对此专家怎么看?

张家宏研究员:育养分离也是通常所说的“繁养分区”,这是必须倡导的,纵观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上都是这么做的。以往小龙虾自繁自育、近亲繁殖已经导致其种质退化,诸如个体小、病害重、繁殖率低、生长缓慢、商品性差等。这种养殖方式不利于小龙虾种质的创新和提纯复壮,更难以保证养殖的产量和质量。目前小龙虾养殖大多采用自繁自育的方式,稻虾田长期不清塘,老少“三代同堂”是普遍现象,因此养出的小龙虾大小不一、品相不好、价格不高。最好的养殖方法是“茬茬清”,即投优质亲虾育好苗、投优质虾苗养大虾,做到每季繁殖或养殖结束就清塘,再进行下一季繁殖或养殖。这样繁出的虾苗规格整齐,养出的成虾大小一致。

科学养鱼:小龙虾亲本怀卵量较少,几乎成了制约小龙虾优质苗种培育的瓶颈。小龙虾优质苗种的培育问题应如何解决?

张家宏研究员:与沼虾等其他虾类相比,小龙虾的怀卵量相对较少,一般个体重35 克左右的雌虾也就在300粒左右,若要开展规模化小龙虾苗种繁殖需要亲本虾的数量较大,确实也是小龙虾优质苗种培育的瓶颈。现在比较好的做法是“两区分设”,“稻前虾”亲本繁殖早苗俗称“秋苗”,“稻中虾”亲本繁殖晚苗俗称“夏苗”。一般3月中旬用“秋苗”养殖“稻前虾”,6 月初用“夏苗”养殖“稻中虾”。“两区分设”的做法是设立“亲虾驯养区”和“虾苗繁殖区”。在稻虾田辟出5%左右的面积作为“亲虾驯养区”,驯养两个以上不同生态区的小龙虾种群,这些种群分别在捕捞销售“稻前虾”或“稻中虾”成虾中筛选而来,用于繁殖期亲本交叉配组。“稻前虾”的种虾一般在4 月底、5 月初筛选并投入驯养培育,“稻中虾”的种虾一般在7 月底、8 月初筛选并投入驯养培育。再在稻虾田辟出20%左右的面积作为“虾苗繁殖区”,其中一半面积用于繁殖早苗,另一半繁殖晚苗。早苗繁殖一般在8 月中旬,晚苗繁殖一般在9月底、10月初。将驯养在“亲虾驯养区”的性成熟亲虾交叉配组后投放于“虾苗繁殖区”,亲虾投放量一般在50千克/亩左右。非繁殖区秋冬季进行晒塘、消毒灭菌、清除野杂鱼后种植水草,为养殖“稻前虾”作准备。“亲虾驯养区”“虾苗繁殖区”和其他大部分养殖区可每年、每季进行轮转,实现繁养匹配、繁养分区、繁养轮转,这就是通常所称的“茬茬清”“一稻三虾”模式。

科学养鱼:夏季小龙虾生长速度减缓,绝大多数养殖户都会选择清塘准备种植水稻,而夏季小龙虾(“稻中虾”)养殖技术在养殖推广过程中大获成功。“稻中虾”的养殖秘诀是什么?

张家宏研究员:主要是做好虾苗、环沟水草和水稻管理工作。

1.虾苗管理

虾苗的选择:俗话说“好种出好苗,好苗养大虾”。影响小龙虾养殖产量、品质的关键因素是苗种,优质虾苗应具备6个条件。一是种质好。亲虾经人工驯养、异地配组和繁育标准化操作生产出的小龙虾苗种质量好。二是规格整齐。虾苗的大小应基本一致,整齐度达80%以上,因为虾苗个体大小差异越大,则自相残杀概率越高。三是大小适中。提供养殖的虾苗一般体长为4 厘米左右,约300 尾/千克。若虾苗偏小,其抗应激能力差、成活率低;若虾苗偏大,则养殖周期太短、性价比差。四是壳体青色。体色一致的青壳虾苗因育苗环境好,所以生长速度快,养成的规格大。五是体质健壮。虾苗壳体较硬,肠道粗细均匀、没有断节或空肠,肝脏呈金黄色。六是活力强。虾苗行动快捷,适应环境能力强。

放养密度:“稻中虾”养殖的原则是“低密度、养大个”,一般投苗密度为4 000尾/亩左右较为适宜。夏季稻田的田面水位浅、温度高,小龙虾更喜欢在水位深、温度较低的环沟生活,因此降低密度也有利于避免虾自相残杀的发生。

放养时间:“稻中虾”养殖期一般为6-7 月,放苗时间一般在6 月初。先将虾苗暂养于环沟中,待水稻活稞后再提升水位使虾苗进入稻虾田中,实行稻虾共作。如水稻大苗栽插,待秧苗活稞、上深水后,可直接将虾苗投放在整个稻田中。

2.水草管理

水草种植品种:夏季稻虾田处于高温季节,种植的水草应选择耐高温的品种。一般选择的品种有茭白、莲藕、水花生、水葫芦、雍菜、轮叶黑藻、苦草等。

种植时间:水草一般在环沟中种植,种植时间一般为5 月初,约在投放虾苗前30 天,以确保水草旺盛生长后为小龙虾营造良好的生长和栖息环境。

水草管理方法:稻虾田中环沟草的种植方法一般采用“点穴式”种植法,即一簇一簇地种,最好种植3层水草。在稻虾田环沟中靠围埂一侧的水边种植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如茭白、水花生(用竹竿从水花生丛中部插入沟底将其固定在水面上,以防随风漂入稻田形成草害或在围埂周边落地生根)等。环沟两侧的水下坡面、沟底种植沉水型植物,一般种植轮叶黑藻、苦草等。水草的覆盖率一般在30%~70%,以50%为宜。水草种植后应结合稻虾田肥水适时适量施用有机肥、肥水宝以养护好水草、促进水草生长。

3.水稻管理

水稻种植品种:稻虾田水稻品种应具有“高、富、帅”特质。“高”有三层含义:一是高秆。水稻株高应在1.2米左右,夏季田面水位可达30 厘米左右,便于深水环境下正常生长。二是高抗。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具有良好的抗性,在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水稻产量不受严重影响。三是高产。水稻的产量应在600 千克/亩左右。“富”是指营养丰富、米质优良、食味纯正、好吃好卖、效益高,或者是水稻有特色,如彩色稻、降糖米等。“帅”即指后期水稻植株挺拔抗倒性强,在不搁田或轻搁田、长期在高水位环境条件下,水稻不倒伏,且后期秆青籽黄、熟相好。此外,准备繁殖早苗或养殖反季节“稻后虾”的稻虾田,水稻还应选择早熟品种,利于早让茬、早种植繁苗或养殖反季节“稻后虾”需要的水草。繁殖早苗或养殖反季节“稻后虾”的稻虾田水稻一般在国庆节前后收割完成,还能确保虾田米早上市。

种植时间:稻虾田水稻种植时间一般要前移,即5月初播种和6月初栽插,克服现有水稻品种生育期偏长的难题。一般秧龄要达到25 天以上,株高在30 厘米左右,栽插后采取及早灌深水、放虾苗的方法,以达到“水压草、虾吃草”而控制杂草的目的。

种植方法:新开发的稻虾田可以用插秧机进行大苗机插,长期淹水达2~3 年的稻虾田畦面较淤,一般的插秧机很容易陷入,此时应用深泥脚的插秧机插秧。稻虾田的水稻应宽行宽株栽插,适宜栽插密度一般为株距30~33 厘米、行距15~20 厘米,每亩穴数为1.0 万~1.5 万。水稻栽插密度过高不利于小龙虾进入稻田中间活动,而宽行宽株有利于稻虾田中下部通风透光,减轻稻虾病害发生,也为小龙虾开辟了“高速公路”,利于其在稻间来往穿梭取食稻虾田中害虫和杂草。同时,应将缓释性稻虾专用肥一次性施入稻根附近,以免在“稻中虾”养殖过程中撒施颗粒型肥料而引起小龙虾误食、诱发虾肠炎、造成死虾现象。长秧龄、钵苗机插是未来稻虾田水稻栽插的主要方式,因其无缓苗期、有利于早上水和上深水,能够控制稻田杂草发生和危害,并有利于小龙虾早进稻田生活和快速生长、减少在环沟高密度暂养导致自相残杀现象发生。

科学养鱼:水温26℃左右适宜小龙虾生长,却也是小龙虾最易发病的水温,在“稻中虾”的养殖模式下养殖户应该如何进行病害防控?

张家宏研究员:“稻中虾”养殖病害防控的关键在于水质的调控。一是清塘消毒。在“稻前虾”收获后,要用蛭弧菌、碘制剂等对塘口进行消杀除害。二是水源清洁。灌入稻虾田的水应是清洁水源水,不能带入污染性物质,如有害的无机物、有机物、病原微生物等,尤其不能灌排不分、造成交叉感染。三是彻底除杂。用茶皂素类制剂及产品清除水体中的各类野杂鱼,切断病害传染源,并消除小龙虾天敌。四是补充水草。在稻虾田环沟中种植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萍、轮叶黑藻、苦草等水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小龙虾免疫力。五是在小龙虾的饲料中适量添加大蒜素、三黄散、维生素、氨基酸多糖等,提高小龙虾抗病能力。六是稳定水质。适时适量使用EM 菌、小球藻等调节菌相、藻相。菌相、藻相失衡时也可用碘制剂、生石灰、漂白粉等产品改善水质。

科学养鱼:第二茬“稻中虾”养殖是如何实现的呢?

张家宏研究员:7 月中旬,“稻中虾”经45 天养成后及时捕捞上市,然后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一般用EM 菌、解毒宝等制剂泼洒。第二茬虾苗于7月下旬投放进稻虾田,投放密度为4 000尾/亩左右,其他管理同第一茬“稻中虾”养殖,在8月底、9月初便可养成上市。

猜你喜欢

环沟稻虾虾苗
大通湖流域稻虾种养尾水分析与治理对策
2022虾苗采购指南全新出炉!近50家优秀苗企等您来挑选
魏巍
苏南地区虾稻鳅综合种养模式初探
研究揭示稻虾共作时空分布特征
稻虾共作模式下小龙虾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不降价,不促销,业务员仅3人,他们一年却能卖出虾苗50多个亿
市场全面升温!虾苗/成虾两开花!2021小龙虾如何能一招制胜?这个模式可以帮到你
2021虾苗采购指南出炉了!近50家优秀苗企等您来挑选
虾稻共生生态高效养殖难点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