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10年护士职业倦怠研究现状

2020-11-23李春花

循证护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发文职业倦怠研究者

李 琴,李春花,唐 玲,高 灿,钟 山,孙 玲

当前,全球护理人员严重缺乏,护理人员离职意愿高等诸多问题影响整个护理人才队伍的稳定性,2019年6月新加坡国际护士理事会大会(ICN 2019)将主题确定为“引领之声——人人享有健康”,此次大会将护士的安全和尊严提高到了相当的高度,认为护士现在和未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更被需要。长期以来,护士是职业倦怠发生的高危人群,近年来有不断增高的趋势[1-3]。护士职业倦怠一旦发生,会导致抑郁、焦虑、工作满意度降低等慢性疲劳和减少工作能力,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4],不利于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护士职业倦怠一直是职业压力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关注焦点[5-6],发达国家相关的理论研究相对领先,研究内容已经较为成熟,并取得了一定成效[7-10]。基于信息化的数据挖掘系统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为了更好地帮助研究者在进行相关科研工作时快速、精准定位研究的参照追踪对象,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11],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和整体推进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采集

本研究数据源来源于美国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检索策略为主题=“nurse*”“burnout”or“occupational stress”,文献类型限定为“article”,时间限定在2009年—2018年,以陆军军医大学图书馆为网络检索平台,检索时间是2019年4月10日。

1.2 数据预处理

将上述检索结果利用CitsSpace软件的数据预处理模块进行数据除重。

1.3 参数设置

设置时间跨度为2009年—2018年,时间切片为1,阈值为Top 50。最后选择寻径网络算法对网络进行剪裁,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节点类型,绘制相对应知识图谱。

1.4 分析方法

建立时空知识图谱、作者合作图谱、高频关键词分析、突现词分析,对护士职业倦怠近10年的发展现状进行不同层面的分析。

2 结果

2.1 时间分布

2009年—2018年共检索到护士职业倦怠相关文献2 328篇,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年份为2018年,达到378篇,2015年和2018年增长幅度较大,分别增加62篇和57篇,2016年增速减缓,详见图1。

图1 2009年—2018年护士职业倦怠发文量趋势

2.2 空间分布

2.2.1 来源期刊

本研究纳入的文献涉及92个学科,包括护理学、公众环境、职业健康、精神病学和卫生保健等,其中护理学占55.9%,其他公众健康、卫生保健及职业健康领域也有所涉猎。来源期刊分布在496种期刊中,12种核心期刊载文量为722篇,占总文献的31.01%,详见表1。

表1 2009年—2018年护士职业倦怠论文核心期刊分布情况 (n=722)

2.2.2 国家分布

发文量最多的是美国,发文603篇,其次是澳大利亚,发文191篇,我国以发文量176篇位居第3位,其他国家如加拿大、巴西、英国、西班牙、德国发表论文也在100篇以上。

2.2.3 作者分布

发文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者的学术能力。发文量在10篇以上的有9位学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Aiken LH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护理学院Laschinger HKS 2位研究者发表论文数量最多,分别发表25篇,中国医科大学的王烈(Wang Lie)发表20篇,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有6 866位,占84.26%。2009年—2018年护士职业倦怠研究排名前10位的发文作者见表2。对作者进行共现分析,得到图2的作者合作图谱,图谱中,节点字体大小代表中心性,连接边表示合作性。结果显示,网络节点数量为420,连接数量为429,网络密度为0.004 9,其中的主要作者大部分形成局部化小团体,合作较为紧密的有以Aiken LH、Douglas S、Laschinger HKS、Wang L、Bogaert P为中心的科研团队。

表2 2009年—2018年护士职业倦怠研究排名前10位的发文作者

图2 护士职业倦怠研究者合作网络图谱

2.2.4 研究机构分布

2009年—2018年,西安大略大学发文量最多(25篇)其次是中国医科大学和安特卫普大学,研究护士职业倦怠的机构主要以高等院校为主,对机构进行共现分析,几乎没有合作连线或连线很弱。护士职业倦怠研究排名前10位的研究机构见表3。

表3 护士职业倦怠研究排名前10位的研究机构

2.3 研究热点

2.3.1 关键词

运行软件后将同义关键词合并后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共包含106个关键词,309条边,网络密度为0.055 5,其中“结局”“影响”“职业压力”呈现出较高的中心性,成为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重点,倦怠是整个网络的中心节点,也呈现出较高的中心性,是研究核心所在。在生成关键词共现网络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得到6个聚类标签,包括:0#聚类,代表外在影响因素,中心度为0.689,关键词有“实践环境”“工作环境”;1#聚类,代表自我调节,中心度为0.438,关键词有“压力”“恢复力”;2#聚类,代表自身因素,中心度为0.449,关键词有“资源”“工作投入”“工作压力”;3#聚类,代表护士类别,中心度为0.589,关键词有“注册护士”“重症监护室护士”;4#聚类,代表压力来源,中心度为0.676,关键词有“付出回报失衡”“心理压力”“职业压力”;5#聚类,代表产生不良结局,中心度为0.612,关键词有“二次伤害创伤压力”“普遍性”“同情疲劳”。2009年—2018年间护士职业倦怠文献中出现的高频次和高中心性关键词见表4。此外,选择“Timzone”,并对节点适当调整,得到护士职业倦怠关键词时区图谱,见图3。

表4 2009年—2018年护士职业倦怠文献中的高频次和高中心性关键词

图3 护士职业倦怠研究关键词时区知识图谱

2.3.2 突现词

通过突现词的历史共现频次分布总结其在一段时间内的趋势,从而确定研究领域的前沿。护士职业倦怠研究近10年词频变化率较高的关键词有17个,这些突现词反映了近10年护士职业倦怠领域的研究前沿,突然出现型突现词有“护理学生”“验证”“计划”;上升趋势型有“风险因素”“病人安全”“同情疲劳”;平稳型有“工作倦怠”,详见图4。

图4 护士职业倦怠研究突现词

3 讨论

3.1 时空分布广泛,一线管理者需提升关注度

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多研究者认为护士的执业安全与病人安全同等重要[12-14]。职业倦怠作为影响护士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并且持续火热,但发文量各国不尽相同。本研究结果显示,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占84.26%,与“写1篇论文作者的数量约占所有作者数量的60.00%”数据模式相差很大,说明有较多的研究者关注这个领域,但大都浅尝辄止,深入研究还未能到位;期刊分布广泛但符合布拉德福定律,核心期刊集中在管理类和精神卫生领域类杂志,提示该领域是管理者关注的焦点;研究机构以大学院校为主,一线管理者发表论文较少,阻碍了护士职业倦怠的纵深发展。这一方面与一线管理者对护士的心理状态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另一方面高校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及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也对科学研究有一定的影响。提示下一步研究中应不止步于调查性和相关性研究,着重于提高一线管理者对护士心理状态的关注,形成特色的研究方向和普适性干预处方,从而更贴近实际的视角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3.2 理论研究初见雏形,行为机制尚未明了

一部分研究者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护理学院的Aiken等[15-16]的研究结果显示,护患比、更高的教育水平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对护士留任与病人预后有积极的影响,此研究结果影响了美国、爱尔兰、澳大利亚等医院护患比的制定,同时也是世界上各地护士短缺的权威;来自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Laschinger等[17-18]对新入职护士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和病人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员配置短缺、工作性干扰、一线管理者工作压力、个性因素、人际关系、组织资源是影响新毕业护士倦怠的重要因素,提出授权、工作投入和职业倦怠又是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向的重要的预测因子;来自中国医科大学的王烈团队的研究结果显示,组织承诺和心理资本是工作满意度的重要预测变量,通过提高护士的应对技能、护士长的变革型领导能力、心理素质可以减低护士职业倦怠[19];王烈团队最新的1项研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索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多态性(Val66Met)与慢性压力的关系[20]。以上3位作者在该领域科研成果十分显著,但都以相关性理论研究为主,缺乏对护士职业倦怠的顶层设计及框架模式构建的理论研究,且对职业倦怠影响护士心理、行为的机制尚未明了。

3.3 研究热点

本研究关键词分析表明,2009年—2018年间护士职业倦怠相关研究包括以下4个主题:①受影响的专业人员,主要包括护士、注册护士、医生、重症监护室护士、护理学生;②职业倦怠发生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组织、个人和社会3个层面,组织层面集中于来自组织内部的不公平对待,个人层面如工作满意度、职业性紧张等,社会因素如社会支持;③受影响的专业结局,体现在健康生活质量、照顾质量、病人安全、结果、影响等;④应对方式,包括积极应对、组织承诺等。Britto等[21]认为,工作是人们在健康的环境中因个人追求感觉良好地完成任务,工作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如缺乏结构性资源、工作组织和相互冲突的人际关系,会增加护士产生不良后果的风险,工作中的生活质量是由个人因素和工作环境决定,当人们期望达到某种社会地位而需要生活质量做出妥协时,势必对身体和精神造成伤害。Laschinger等[22]提出,领导在实践中创造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授权能有效减少职业倦怠,通过提高护患比、高学历护士以及改善工作环境来降低护士倦怠,从而提高照顾质量;Han等[23]的研究表明,积极的心理应对和组织承诺可有效降低护士职业倦怠。从关键词时区图可以看出,“健康”“压力”“倦怠”“护士”“工作满意度”是近10年间研究者关注的核心所在,可将时区图大致分为以下3个阶段:分别是:2009年—2012年为现况调查阶段,该阶段以调查性研究为主,包含“社会支持”“风险因素”“注册护士”等;2013年—2015年为负面影响及干预探索阶段,该时期关注重点为护士发生职业倦怠的不良结局,包含“同情疲劳”“照顾质量”“有效性”“病人安全”等,2014年干预研究开始萌芽,代表关键词为“干预”;随着研究的深入,2016年—2018年分支拓展阶段,该时期关键词相对减少,尤其是2016年,有关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出现了短暂的停滞,进入酝酿期,随后研究者转向由现象观察到理论探索再到指导实践,开始关注护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同事间的冷暴力对护士造成的心理创伤,代表词有“护理学生”“心理弹性”“二次伤害创伤压力”等。

3.4 研究前沿

本研究突现词图谱表明,近10年来,现况研究及围绕影响因素的分析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可以预测未来的研究热点主要向护理学生、验证、计划、病人安全等方向转移。

4 小结

本研究选取能较好地兼顾文献的全面性和权威性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2009年—2018年护士职业倦怠领域的高质量文献进行了全面分析,对科研工作者快速定位国际上热点和精准获取相关知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发文职业倦怠研究者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