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营地教育中体育游戏的选择与实施
2020-11-23赵科研
赵科研,张 军
前言
作为一种新兴的育人模式,营地教育有效弥补了应试教育的不足,注重儿童人格成长、团结协作等品质的形成,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为了更好地开展学前儿童营地教育,教师必须创新教育模式,挖掘最能满足儿童学习知识、成长需求的教学方案。体育游戏就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既能开发智力,又能锻炼身体,特别是对学生竞争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着重研究学前儿童营地教育中体育游戏的选择与实施,以便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健康与茁壮成长,全力呵护祖国的花朵。
1 营地教育的意义
目前,为了培养优秀的现代化人才,我国非常注重儿童教育质量的提升,多元化教学模式势不可挡,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并举,户外营地教育也加入其中。所谓“营地教育”,它是一种以户外团队生活形式为主的活动,倾向于创造性、娱乐性、教育性的持续体验,对于人们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促进意义。首先,在营地教育模式下,学生体验生活的机会更多,也能吸收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并且在实践中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第二,营地教育强调“师生平等”,注重师生互动,让学生学会理解他人、体会他人的感受,增强团结意识,形成完美人格。第三,营地教育考虑学生的全面认知,让学生从自身兴趣出发,主动学习,不断开发创造潜能,获得创新能力。第四,营地教育注重实事求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其承受挫折的能力。
2 学前儿童营地教育引入体育游戏的价值
2.1 促进儿童体能健康发展
学前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必须重视孩子们的成长,确保学生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才会赢得美好的未来。众所周知,儿童是家人的掌上明珠,是祖国的希望,父母对其百般呵护,全社会也要关爱儿童,特别是要注重儿童的体能健康,学前教育肩负着不可替代的重任,可以采用学前儿童营地教育的模式。儿童年幼贪玩,喜爱游戏,教师很有必要在营地教育中引入体育游戏,吸引学生参与营地教育活动,实现“乐学教育”。在体育游戏的辅助下,儿童能够尽情享受游戏活动所带来的愉悦感,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跟随营地教育活动的安排进度,在营地教育的体育游戏中锻炼身体,不断增强体质。
2.2 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体育游戏带有一定的娱乐性,趣味横生,许多活动内容都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相连,容易让儿童理解,吸引儿童的参与兴趣,培养其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体育游戏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组织,为儿童与伙伴合作创造了机会,可以增进交往,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如果将体育游戏应用于学前儿童营地教育之中,必将活跃营地教育的学习氛围,去除儿童面对枯燥活动环境的消极情绪,进而发挥其对儿童的心理保健功能。不难看出,在学前儿童营地教育中,融入合理的体育游戏,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2.3 促进儿童智力健康发展
学前儿童刚刚步入校园,迈向了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开始学习知识,获得智力发展,但是儿童的思维能力不够成熟,许多智力的开发都要由游戏来完成。一般来说,少儿都喜欢运动,特别是对于体育游戏充满极大热情,再加上民间体育游戏简单、易于操作,需要体能、技巧、智力的配合才能实现。可见,在学前儿童营地教育中,体育游戏也是一个促进儿童智力健康发展的正确选择,通过观察、分析、判断不同的游戏情景,儿童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反应,有助于锻炼儿童各种感官的敏锐性,在营地体育游戏中提升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学前儿童营地教育中体育游戏的选择与实施
3.1 学前儿童营地教育中体育游戏的选择
3.1.1 器械类游戏
大千世界,游戏种类繁多,不同游戏具有不同的特征,其游戏方式更是五花八门,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在众多的游戏当中,器械类游戏独树一帜,运用方式独特,风格新奇,易于引发儿童的兴趣,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儿童探索未知世界,大大地调动起儿童的求知欲望。所以,在学前儿童营地教育中,教师应当重视这个类型游戏的选择,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应用器械类游戏,且要针对性地选用器械及其使用方式。例如:为了促进儿童的体能发展,教师应当在儿童营地教育活动中合理地运用蹦床、跳绳、滑梯等器械游戏;为了锻炼儿童的身体协调性,培养儿童的反应能力,教师可以在儿童营地教育活动中灵活引入篮球、足球等机械游戏。在具体的儿童营地活动中,教师还要综合考虑户外营地设施,并结合教学目标,做到科学选择体育游戏。
3.1.2 对抗类游戏
新形势下,企业越来越注重员工的团结协作能力,对于录用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团结意识、竞争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好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这就表明学前儿童营地教育可以采用一些有益于儿童合作能力的体育游戏,以游戏培养儿童的竞技与团结意识。实际上,教师可以选择合作对抗类游戏,丰富学前儿童营地教育内容,让儿童敢于面对各种失败,不怕困难,迎难而上,锻炼其坚韧又抗压的能力。例如:选择“揪尾巴”的合作对抗类游戏,该游戏能够让儿童面对许多问题,督促其自行解决问题,在胜与败之间教育儿童不骄傲、不气馁的品质。作为学前儿童营地教育的重要引领者,教师不但要选择好游戏类型,还要强调“合作”的作用,鼓励儿童拼搏到底,永不放弃。
3.1.3 角色类游戏
在众多游戏中,角色类游戏深受儿童欢迎,他们喜欢扮成不同的角色去体验生活,发现未知世界的神奇,是儿童尝试探索人生的重要表征。学前儿童营地教育主要是为了开发儿童的智力,激发儿童的潜能,让儿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认识大自然,并培养其热爱生活的情怀。在营地教育中,教师完全可以选择角色类的体育游戏,在不同的角色表演中,学前儿童会充满好奇心,争先恐后地参与其中,亲身体验自己想要成为的角色。当然,在学前儿童营地教育活动中,角色游戏的趣味性、吸引力更强,该类型的体育游戏必然会让儿童获得更多技能和知识,逐渐提升儿童的体能、智力等能力,充分发挥儿童在营地体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儿童营地教育的成效。
3.2 学前儿童营地教育中体育游戏的实施
3.2.1 体能发展游戏的应用
学前儿童刚刚走进校园,初次接触新事物,对于外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活泼好动、热爱游戏是他们天性的外在流露。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首先要注重儿童的体能发展,可以在学前儿童营地教育中引入体能发展类游戏,关爱幼儿,必须从小就锻炼身体,形成强健的体质。为此,教师应当搜集一些有助于发展儿童体能的游戏,游戏内容要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儿童接受,进而科学地将这些游戏与营地活动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创设“警察抓小偷”的游戏,也可以创设“猫捉老鼠”、“丢手绢”等的游戏,激起儿童的参与兴趣,反复运动,逐渐促进儿童体能的发展。由于儿童的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运动不能过猛,而要多组织一些“跑跳”的体育游戏,帮助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3.2.2 角色游戏的应用
学前儿童营地教育的活动场所位于户外,以体育运动的方式展开,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而要让儿童积极参与其中,必须引入趣味横生的体育游戏。当然,儿童年龄较小,不可能自行组织游戏,只有让教师为其选择游戏,角色类游戏就是最好的资源,带领儿童扮演多姿多彩的角色。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冲过封锁线”的游戏,包括儿童扮演“哨兵”的角色,儿童扮演“士兵”的角色,被对方捉住的“士兵”必须营救,营救成功之后,所有士兵还要冲过封锁线,方可获得胜利。儿童面对紧张的游戏活动,四肢与大脑并用,灵活机动,争着达到目标,奋力前行,直到游戏任务结束,才能停止下来。在这样的体育游戏中,儿童的反应能力会大大增强,同时也培养了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进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3.2.3 教学主题与游戏的结合
营地教育之所以备受关注,就是因为它对儿童的人生观形成具有较强的促进功效,能够实现儿童的健康成长。学前儿童营地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认识世界,感悟人生,获得知识,同时也能有效巩固课本所学内容。作为儿童的启蒙老师,应当将教学主题与体育游戏相结合,确保儿童的游戏中学习书本知识,领悟知识在实践活动中的含义,调动起他们主动探索新知识、热爱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优选一些民间体育游戏,内容要与儿童教材上的内容贴近,再安排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组织儿童在一起参与活动,引起儿童正确地做游戏,同时教师也可以融入儿童游戏的活动之中,为儿童们加油,必定会使学前儿童营地体育游戏活动更加成功,更富有激情。
4 学前儿童营地教育面临的挑战
深受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前儿童营地教育在中国的全面落实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面临更多挑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由于升学压力较大,学校、父母都很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应试教育依然是主流,如何改变这种育人理念是关键。只有让人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营地教育的优越性,才能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当然,学前儿童营地教育的实施,在短暂的时间内很难看到效果,比如: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等,都是成人必备的能力,似乎对于儿童毫无用处,所以部分父母就会觉得营地教育浪费儿童的学习时间,严重阻碍了中国学前儿童营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敦不知,营地教育带给儿童
的不只是快乐,还有对其人生的永久影响。其发展势头不可阻挡。
5 结束语
总之,童年时期的经历决定着一个人的基本人格,加强学前儿童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热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体育游戏更能开发儿童的智力,加强其与同伴合作的能力,完全满足当前素质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条件。作为一种颇具功效的现代教育模式,营地教育有助于学前儿童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对儿童人格发展、素质提升起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学前教师有效开展营地教育,将体育游戏引入儿童营地教育的全过程,同时要注重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团结友爱、公平竞争的优良品质。唯有如此,营地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其在我国学前儿童教育中的应有功能,让中国儿童从小就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