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精准帮扶工作机制构建研究
——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

2020-11-23张一弛宁悦何爽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4期
关键词:学业困难群体

文/张一弛 宁悦 何爽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在这里他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阐述和部署了精准扶贫工作。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习近平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1]。精准扶贫的内涵丰富,可操作性强,成了各界热议的名词。

新时代,经济飞速发展、高校扩招、社会对人才能力需求不断提升,高校内特殊学生群体所占比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违法犯罪、自杀等极端性事件,这不得不引起高校及社会的深刻反思,映射出了特殊学生群体教育管理与帮扶的极端重要性。从发展角度,特殊学生教育管理与帮扶及时、方法恰当,学生完全有可能摆脱困境,健康成长成才,也有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安全稳定[2]。特殊学生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将会严重影响他们对自身乃至对家庭、学校及社会的认知,为今后的发展埋下阴影。

一、高校特殊学生群体分类及特征分析

特殊群体学生,是指在经济情况、教育资源享有、身心健康、人际交往、自身素质、竞争能力、就业与发展等一方面或多方面处于不利的境地,或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学生。通过走访多所高校的辅导员、班主任等一线学生工作人员及实地调查,总结出特殊学生群体大致分为四类:学业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就业困难学生,每一类特殊学生群体都有其鲜明的特征[3]。

(一)学业困难学生

学业困难学生,俗称为学困生,一般指因意志、品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原因造成学业成绩不及格,甚至给予了学业警示及退学警示的学生群体。该类学生的表现有:一是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学生在考上大学后,由于缺少学业规划,对未来较为迷茫,加之缺少父母老师的叮嘱提醒,从而放纵自己,缺乏学习方向和动力;二是学习兴趣匮乏,部分学生在填报志愿前对专业了解不足,就读后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的预想有所出入,或所读专业为被调剂专业,存在一定厌烦抵制情绪,因而学习兴趣和动力也大打折扣;三是自控能力较差,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不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缺少原则和底线,沉迷玩乐中逐渐失去对学习的热情;四是学习能力欠佳,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科目学起来很吃力,学不懂加上学习方法又欠佳,长此以往,学习兴趣全无。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俗称贫困生,指家庭无力承担学生在校读书学费及其他费用,学生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无法达到学校所在地的最低标准的学生群体[4]。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在“奖、助、贷、勤、补、免”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资助,但该群体学生还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不能正视自身与他人家庭经济间的差异,存在自卑或攀比心理,存在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二是有的学生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从事兼职等工作,影响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三)心理问题学生

心理问题学生,即由于各种原因存在心理偏差、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群体[5]。受市场经济、网络多元文化等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当代大学生表现出独立又任性、自信又自卑、张扬又脆弱的矛盾个性特征。大学生心理普查数据显示,高校心理问题学生在逐年增加。该类学生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有自杀意念、自杀准备、自杀或自残行为;二是有攻击行为或暴力倾向;三是在发生重大事件后,例如家人去世、失恋、父母离异、违纪处分、人际纠纷、荣誉受损等,有强烈情绪或异常行为;四是长期有抑郁情绪、长期失眠、长期有人际冲突、无故不上课和缺考、饮食异常等。大多数心理问题学生无法正常学习与生活,是学校安全稳定的隐患。

(四)就业困难学生

就业困难学生是指因自身主观原因或外在客观原因,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不被用人单位认可、接纳或多次遭受就业挫折的学生群体[6]。就业困难学生多为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欠佳、择业观不正确的学生群体,表现为:一是盲目追求大城市、好单位、铁饭碗,一味追求高工资、好待遇,过于重视眼前利益,缺乏前瞻性,在职业规划上缺少应有的自我认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忧患意识以及积极主动的就业观;二是受原生家庭、自身能力等限制,因胆怯、不自信、经验不足等因素影响在求职时竞争力不强,找工作屡次失败后失去就业信心。

精准帮扶是在国家倡导的精准扶贫和高校实施的“精准资助”的基础上提出来的[7]。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精准帮扶,是在对特殊学生精准认定的基础上,采取精准的教育帮扶方式,辅之以精准的管理,改进他们的经济、学习、心理、就业状况,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促使他们的正常化转化,最终健康成长成才。重视特殊学生群体,构建精准帮扶工作机制,是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二、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精准帮扶工作机制构建的内容

(一)精准认定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情况错综复杂,要实现精准帮扶,就必须以真实性、全面性为基本原则,精准认定四类特殊学生。首先,在新生报到时,辅导员、班主任可与新生家长谈话,了解家庭基本情况。在安排学生填写基本信息的同时,可将家庭人数、家庭年收入、有无遭受重大灾祸、是否为“七类学生”等情况囊括其中,便于更深层次地了解;其次,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可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工作,分类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数据库,对于库内的学生密切关注;在新生军训期间,辅导员和班主任可重点关注学生的军训具体表现、内务整理情况等;在期末考试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复习情绪、思想状况,关注考试成绩有无挂科等。针对毕业生,重点关注其就业情况,了解他们的就业心理预期、就业积极度等。

在精准认定四类特殊学生基础上,建立好每名特殊学生精准帮扶工作台账,充分掌握每名特殊学生的困难情况和思想动态,切实落实帮扶计划及帮扶措施,并翔实记录帮扶过程和帮扶结果。

(二)精准施策

在摸准被帮扶学生基本情况基础上,采用最合适、恰当的形式施策。湖南文理学院主要推进了以下四项工程建设。

第一,推进学风建设工程,树立学生自律意识。一是加强学业咨询,帮助学业困难学生做好学业生涯规划,学业生涯规划要科学、合理、可操作;二是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学业困难学生完善自我。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作用,积极开展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解决其影响学习的思想问题,帮助增强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完善自我人格;三是建立“一帮一”制度,帮助学业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充分发挥专业教师、成绩优异学生的学习辅导作用,建立“一帮一”机制,共同在学习上对学习困难学生实施帮扶。此外,还要树立学习的先进典型,对取得进步的帮扶对象要进行鼓励。

第二,推进资助育人工程,树立学生自立意识。对精准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除享受国家、学校提供的已有的资助项目外,还可以开展以下工作:一是优先推荐学校勤工助学岗位。湖南文理学院设立了勤工助学专项基金,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可申请“一岗多薪”;二是组织各种力量进行帮扶。比如积极争取校外个人、企业的资助,比如在经济帮扶的基础上组织专业力量进行“发展性”帮扶,“输血”的同时培养“造血”功能,激发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增强学生自我解困的能力;三是做好精准育人。2015年,湖南文理学院与中国人民银行常德市中心支行共建了诚信文化教育基地,全省人民银行与高校首个诚信教育合作项目成功落地。5年来,依托于诚信文化教育基地建设,通过一系列有规划、有目标、有特色的诚信教育活动和举措,建立起了银校联动的诚信文化教育机制,打造了资助育人新载体,树立了品牌效益,在实践中巩固了大学生自立自强意识。

第三,推进就业创业工程,提升学生自强意识。一是设立专项援助金。湖南文理学院对有求职意愿的城乡低保家庭毕业生、残疾生、孤儿等提供求职成本补贴;二是实行分类指导。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理心理缺陷、性别劣势等不同类型的就业困难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培训和心理咨询,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我和行业、找准自身的优势,树立信心,更新就业观念,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合理定位,提升就业能力和整体素质;三是优先重点推荐。在校园招聘活动中,优先重点推荐就业困难毕业生,帮助其就业,此外,还积极组织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专场招聘会等活动。

第四,推进心理辅导工程,培育学生自尊意识。一是建立预警系统。根据不同类别的“心理危机预警库”和帮扶对象的情况,分配相应专业人员对帮扶对象长期进行关注和帮助;二是建立支持系统。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工作,发挥课程主渠道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尤其是借助“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咨询服务、拥抱大赛等教育活动,全面打造校园心理文化;三是建立治疗系统。联合学校附近医院建立“医校联合体合作单位”关系,开辟学生在精神疾病方面就诊、医治的绿色通道;四是建立求助系统。设立多部“生命热线”电话,便于对发出危机求救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援助。

(三)精准管理

1.建立动态化管理机制

精准管理最重要的是在精准帮扶工作中建立起四类特殊学生动态化管理机制,就是对四类特殊学生及其困难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并适时采取帮扶措施。特殊学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有效的教育、管理、帮扶,特殊学生转化为了正常学生,即可从台账中清除出来,整理归档,而新出现的特殊学生,则需及时纳入台账中,实现帮扶对象的动态出入。此外,在动态化管理过程中,特殊学生的困难情况、思想动态、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帮扶效果要及时跟踪记录,使帮扶工作人员能准确了解帮扶对象的即时情况,使帮扶措施更加有力有效。

2.建立预警机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警机制的建立实际上就是从源头上及时发现问题、在问题产生严重的后果及影响之前,及时处理和解决。做好特殊学生群体的精准帮扶,建立预警机制十分必要。创新信息渠道,从“寝室—班级—学院—学校”四个层次构建覆盖全面、信息畅通的预警工作信息网络,建立好学生、辅导员、安全信息员队伍,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状况,及时化解矛盾冲突,维护好校园安全稳定。

三、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精准帮扶工作机制构建的基本保障

(一)队伍建设

辅导员、班主任是特殊学生群体精准帮扶工作的主要施行者,要发挥其骨干作用,不断提高对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科学引导力;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行为表象背后的真实动机,确定准确的问题关键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工作。尽管四类特殊学生群体的分类不同,但这四类特殊学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易引发心理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发挥其辅助功能。此外,还需强化学生干部队伍的引领示范、沟通监督职能,及时将学校的教育管理思想与措施传达给同学,还要将同学的思想动态及时汇报给老师,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二)制度建设

湖南文理学院制定出台了四类特殊学生群体精准帮扶实施总方案及学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心理问题、就业困难学生的具体帮扶方案,构建了全方位的精准帮扶体系。按照“精准识别、一人一档、动态管理”的总体原则以及“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理念,建立了精准帮扶学生台账制度。学校还进一步深化了工作模式,将党员干部、党员教师纳入精准帮扶工作中,每一名帮扶对象、由一名领导负责、一个班子开展工作、一套帮扶方案、一抓到底[8]。

(三)效果评估

对四类特殊学生群体的精准帮扶是否达到了“效能精准”,还需建立评估体系。提出科学可行的“效能精准”测评指标,对四类特殊学生群体精准帮扶进行工作考评,通过计算帮扶成功转换率,评价精准帮扶工作的成效。这样,进一步保障了帮扶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增进四类特殊学生群体的可获得感。

四、结语

学生发展、学校建设和社会进步与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精准帮扶工作息息相关,高校应不断加强精准帮扶工作机制建设,从精准认定、精准施策、精准管理三个方面发力,不断进行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与效果评估,实现特殊学生群体精准帮扶的真正精准与真正帮扶,最终使其健康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学业困难群体
困难中遇见团队
艰苦的学业
困难我不怕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选择困难症
35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