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障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探析

2020-11-23朱玉飞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4期
关键词:岗位因素职业

文/朱玉飞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与发展,就业竞争愈发激烈,导致残障大学生的就业更加困难。残障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人群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就业是残障大学生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关节点,是他们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地位、平等融入社会的基础,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键,是他们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环节[1]。据中国残联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现有残障人士大约8500万人。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残障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他们就业的选择,残障大学生由于对岗位的认识不同,就业价值的取向也会发生变化,还受不同因素的影响[2]。

一、残障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特点

(一)就业选择更注重兴趣与发展

健全大学生在就业价值取向上倾向自己的兴趣和个人发展,残障大学生也不例外。据调查显示,个人兴趣与发展是残障大学生选择职业时最优先考虑的因素。残障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除了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所需之外,还会关注是否能够使他们有所发展,对未来是否有保障,能否通过岗位不断接触新兴事物,发展自己的能力,在量变之中实现质变,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社会的变革下,残障大学生已经不再着眼于眼前的得失,而是对于自己的将来有着憧憬和向往。

(二)就业选择更注重专业对口

本次基于南京某高校的调查问卷之中,超过60%的同学认为毕业之后的职业选择应该和自己专业对口。残障大学生在高校中主要接受职业教育,少数残障大学生接受高等融合教育,这也和残障大学生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质有关。根据残障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南京某高校开设的职业教育专业有:服装设计、装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园林艺术等。对于听障大学生而言,他们的视觉信息处理与加工能力较为突出,对颜色、形状等事物的外在特征有着比正常人更敏锐的观察能力,所以他们在专业学习上也更倾向技能型的职业技术类。对于视障大学生,部分程度较轻,如低视力大学生,会参与高等融合教育,在专业学习的领域比其他残障大学生更为宽阔,在就业选择上会根据自己的专业进行岗位的选择。对于残障大学生来说,就业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大部分会在普通院系接受高等融合教育,其专业发展服从于整体的人才培养方向,因此在毕业后职业上的选择就更加倾向专业对口。

(三)求职行为趋于理性化

虽然现阶段有很多的残障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薪酬期望还是较高,但是相较于以前残障大学生功利化地追求一个薪资待遇好的岗位,如今的残障大学生更注重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匹配的岗位。虽说从调查看来大部分倾向会在大城市或东部发达地区以及中小城市发展,但是每个人对于职位的选择更加的理性。对企业提供的岗位,残障大学生会结合专业、自己兴趣和个人将来的发展前景等诸多因素进行考虑与分析,或者是向有经验的人咨询,寻求建议,最终选择一个自己最适合、满意的岗位。

(四)利用多渠道信息就业

时代的飞速发展,新时代社会发展大背景下的价值体系的影响与建立,网络、媒体信息爆炸一样冲击着年轻人群,残障大学生也会受此影响。网络就如同一个“聚宝盆”,残障大学生通过学习如何使用网络,去查找就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如工作环境、员工的评价、上司的品行、员工福利、休假等。残障大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也更广,为自己选择合适岗位方法更多,为其融入现代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打造坚实的基础。

二、残障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的影响因素

(一)个人主观因素

据调查,在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残障学生大都是通过单招考试后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技能,相较于社会上的残障人士,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所以他们对于自己的就业岗位的要求与其他健全大学生差别不大,他们会倾向选择一个专业对口,符合自己的兴趣和个人发展的需要的职位。目前,在校残障大学生全部为“00后”,都崇尚自由,喜欢符合自己兴趣的职业。他们在选择岗位时,主要以自己的个人主观想法为主,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进行就业的选择。现如今残障大学生已经不单满足于对物质方面的满足,对精神文化方面也有着更高的需求,如会追问工作环境是否良好,是否会有对于残障人士的歧视现象,会不会经常加班等。物质因素已经满足需求了,在精神需求的方面产生更高的要求。

(二)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每一个人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是他们成长、成熟的环境之一,对于残障大学生来说,家庭是影响残障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之一。相较于在外地工作,大家可能更加倾向在自己家附近工作、生活。在调查问卷之中超过六成的学生表示会将家庭因素作为自己就业时的首先考虑因素,或者说家庭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会具有一票否决的制约力。父母和亲朋好友可能会以自身经历为例,跟他们阐述在自己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残障大学生会接受家长给予他们的建议,这也会影响他们的就业价值取向。残障大学生在生活之中多有不便,而与家人在一起会大大降低残障大学生的惶恐与不安,使其在步入社会时,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各种问题和阻碍。

(三)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是所有学生成长、成才的地方,在这个环境中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高校学习的残障大学生接受更加全面的教育,他们接受的职业教育、融合教育提升了他们的能力与技能,对于他们的就业起着重要作用,据南京某高校近两年来的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表明,残障大学生的就业率达到95%以上。这和此高校所做的专门针对于残障大学生职业技能的针对性培训是密不可分的。鉴于残障大学生的特殊性,技能学习对他们的就业有根本性的作用。很多研究表明,残障人士面对就业难的问题,其中影响他们就业的重要内部因素是个人能力或者说是缺乏过硬的职业技能,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接受系统而全面的职业教育培训,缺少一技之长,阻碍他们顺利就业。而技能都是学校通过系统而全面的培养、培训计划实现的。学校作为残障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重要平台,能够给予残障大学生充分的学习准备时间以及专业的技能培训。

(四)社会影响因素

现阶段很多企业招聘招工时,对于员工的专业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残障大学生有一定的歧视,再加上残障大学生在面试招聘的时候总会因为自己的不足而产生一定的自卑和畏惧心理,这在面临就业之时都会对自己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残障大学生对自己将来工作环境较为担心,残障大学生希望工作在一个没有歧视、残健融合的工作环境之中。新时代的残疾人教育事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普通人对于残疾人的了解匮乏,无法进行换位思考,产生歧视和隔膜,这是阻碍残障人融入主流社会的重要原因,这种现象也直接导致残障人士的就业困难。因此,一个包容、和谐、无歧视的社会环境是让残障大学生融入社会,顺利进行就业的基础和保障。

(五)政策影响因素

近些年,各级政府对残疾人就业问题高度重视,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纲领,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残障人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保障社会中的残障人士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的完整体系,这对于残障大学生也极其有利的。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壮举中,促进残障人小康进程,还有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绝大部分的残障人士由于本身的特殊性,进入小康社会的难度还是不小。要使残障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需要首先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国家应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使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税收、财政等经济手段,调动用人单位接收他们就业的主动性”[3]。目前,虽然出台了很多有利于残障大学生或者是残障人士就业的政策,但在社会中还存在对残障人士的歧视现象,部分用人单位没有为残障人士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政策出台之后如何加强宣传和普及、如何加强监督,如何强化相关保障措施,从而有效促进残障大学生就业,使其实现人生价值、造福于社会,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岗位因素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解石三大因素
职业写作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