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时代工匠,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11-23方瑛韩子豪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工匠精神

文/方瑛 韩子豪

一、现状分析

(一)政府行为

倡导工匠精神,其核心是精益求精,通过兴趣、执着、自律、自省、强大的心理韧性和抗压抗挫能力,不断推进自身在本职岗位和本专业领域内锐意开拓,创新奋进,奉献自我,助力人、企和谐共赢,国家社会繁荣昌盛,这是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16年,教育部开展的职业教育活动周提出了“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2018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提出了“职教改革四十年,产教融合育工匠”为主题的活动。这些活动虽然等为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时代工匠,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但与企业、学校联系不够紧密,活动未得到深入开展[1]。

(二)企业行动

现代科学技术设备智能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生产高速发展,企业也开展了工匠人才的评选,推行了工匠技艺的传承,但在建立配套激励制度上、搭建工匠技艺学习交流平台上、提高技能、培养专业人才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营造工匠精神氛围不够,没能很好地激发员工积极性。

(三)学校动向

职业院校目前多数是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要求学生持双证(毕业证、技能证)毕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常抓不懈;但对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的培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被忽视;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比较单一;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专业技能的锻炼、职业行为的历练和工匠精神的熏陶[2]。

(四)学生状态

绝大多数同学对工匠精神有所了解,观看了工匠人才系列节目,普遍认为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成为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但在校学生实际表现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缺乏组织纪律观念,功利性强,小事不想做大事做不了,无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团队意识薄弱。

二、推动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措施

无论什么行业、什么岗位都需要极具工匠精神的职业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尤其是职业院校作为《中国制造2025》、国家建设发展最直接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输出的培养场所,更应该承担起培育新时代工匠的历史使命,培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专注细致等具有“匠心”“匠技”“匠艺”的人才,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落实到行动上。当然,只有学校单打独斗显然是很难走得长远,还需要政府、企业共同的参与,齐心协力才能推动工匠精神的培育。

(一)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弘扬工匠精神

网络、多媒体信息化技术正悄悄地改变着世界,学生获取信息几乎都是通过网络,学生的调查问卷佐证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可通过网络、多媒体和学校宣传、教育方面加大宣传力度。

利用网络平台打造以“鲁班匠心文化”为核心,推送《工匠人才》先进事迹、特色主题的《工匠技艺》、创新创业的《工匠创意》、服务社会的《匠心情怀》等让学生了解国家重点工程、世界领先技术领域工匠们的身影和重要作用,了解我国当代工匠大师的事迹和情怀,感受工匠精神,领悟工匠真谛,激发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立志做工匠人。

利用食堂、火车站、机场等有投影屏的地方播放《大国工匠》《大国重器》等工匠精神题材的影视片,打造工匠展示墙,组织《工匠大师》讲师团进校园进企业,用身边鲜活的事例,讲解成人成才路上的追求与坚守,让公众深刻理解“精益求精、严谨细致、耐心专注”的工匠内涵[3]。

在公共场所,如道路两旁、教室礼堂、员工宿舍等较醒目的位置上,投放工匠精神内涵等相关标语,使师生员工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熏陶和思想感染,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作用。

开通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提升工匠精神的社会认知度,树立优秀工匠标杆,分享其先进事迹,提高其社会地位,动员全民参与到工匠精神的学习中来,营造公众以工匠典范为榜样的浓厚学习氛围。

(二)政校企建立联动机制,培育时代工匠

时代发展需要工匠精神。作为一级政府部门需努力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和服务机制,积极打造标杆环境,为工匠人才展示工匠技艺、工匠创意、工匠情怀等提供机会,努力搭建上升渠道:

政府要充分发挥引领性作用,引导人力资源管理等部门制定衡量工匠人才的行业标准,颁布工匠典范评选条件;鼓励企业、学校培育工匠典范,给予配套的资金;提高工匠人的报酬或在购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委托行业开展《工匠技艺》《工匠创意》等竞赛活动,建立工匠资源库,推出《匠心情怀》等系列活动。

企业是弘扬工匠精神的最佳基地,更是培养工匠人才的最佳通道。在生产经营管理中要大力提倡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企业要鼓励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构建企业工匠文化;坚持品质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要求;适时开展工匠技艺培训、比评,举办技术创新的工匠创意活动;推出工匠人才,树立典范并予以奖励,鼓励学习;实施“匠带匠”传帮带,提升整体水平,助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

学校教育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把工匠精神贯穿始终培育工匠人才。专业课堂教学是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的主阵地,是进行工匠精神教育的最佳现场,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技能最宝贵,创造最伟大”的时代风尚,主动将最新的职业标准、职业规范、职业行为、职业道德融入教育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积极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精神高度地整合。

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员工、学生社团建设,它是专业技能培训、专业课堂教学的延伸。员工、学生社团作为企业、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对青年一代知识结构完善、专业技能的成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人际关系的建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员工、学生参加社团学习和活动,可以扩大求知领域,培养兴趣爱好,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企业和职业院校需将社团建设作为重点引入,安排工匠人才指导,在学习和活动中融入敬业精神、职业认知、职业信念、团队意识,不定期地开展一些社会服务活动,在活动中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落实到行动上。

(三)教师、学生夯实工匠精神,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和人才,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拥有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的基本保障;青年一代是发展社会的关键力量,是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最强力量,青年专业本领的强弱直接关系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和经济发展的进度。青年一代拥有正确的三观、过硬的专业技能、创新创造性思维是我们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最有力的保障。

教师首先要拥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勇于担当的职业意识,协同合作的职业关系,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将工匠精神内涵融入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其次是要不断地更新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提高,智能化的推进,教师要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在理论知识上不断更新,专业技能上不停打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学生,手把手地教学生。再次是引进具有企业经历的优秀高技能人才作为特聘教授,他们不仅有高超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行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所应具有的职业行为、职业规范、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在教育教学中很好地融入进去,缩短学生与职员的距离,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国家所需。

员工、学生个体更需要不断地弘扬工匠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严格遵守、履行员工、学生职责;以尚技崇德为荣,发扬爱岗敬业、静心专注的工作作风;传承艰苦奋斗、守住寂寞的奉献精神;践行挑战自我、求知探新的忘我品质;养成勤学好问、技艺特长的个人品牌;更好地投入到国家建设当中为中国梦的实现尽力尽责。

三、展望

工匠精神的培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的是一丝不苟的态度,一如既往的坚守,一门心思的奋斗;它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政策扶持,企业的配套激励制度、工匠技艺培育渠道,学校的引导培养;它需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高度融合和全社会共同关注,以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时代工匠,推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工匠神形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拿出精神
工匠赞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