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克服职业倦怠的路径分析

2020-11-23张晓萍

就业与保障 2020年6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辅导员职业

文/张晓萍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习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这支队伍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要保证后继有人。国家肯定辅导员队伍的重要作用,但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象普遍存在,且在部分院校尤为严重[1]。职业倦怠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辅导员的服务对象“95后”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影视媒体与新媒体的影响,使他们每个人的心路历程与性格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情况,这就给高校管理者特别是直接面对他们的高校辅导员带来了巨大的管理压力,容易使高校辅导员因不堪压力而产生职业倦怠情绪。笔者根据工作经验,深入分析高校辅导员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就高校辅导员在管理学生工作中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展开探讨。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进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们往往刚刚成年,刚刚接触到真实的社会,心气比较高,但思维都非常稚嫩,而且由于中国家庭惯有的考试改变命运的思维模式,他们中很多从小接触到的社会都只在家庭与学校两点一线之间,涉世不深,极易被外在事物所影响干扰,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2]。这就使高校的辅导员必须要担负起不仅要照顾到他们生活,更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在让他们逐渐接触到社会,增加社会经验的同时,保护好自身的权益不受侵害。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几乎人人都可以直接接触到新媒体,而新媒体的内容参差不齐,特别是会存在一些思想偏激内容。同时一些犯罪分子也会通过新媒体引诱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深陷泥潭,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大学生陷入网络高利贷、网络赌博与网络传销的现象。由于这些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新情况,无疑对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主体权威受到新挑战

在我国各大高校的思想教育内容来自正规且官方的渠道,目的也是以树立榜样,正面教育和表扬教育为主。传统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的是权威性和可控性的特点,而高校的辅导员想要达到思想教育的效果,通常要有意识地集中选择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目的。互联网全面普及的今天,网络信息具有极其复杂和丰富的特点[3],在给各种思想和文化的传播以及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多了大学生在选择方面的内容,学生也开始在这些内容之间进行自主选择,辅导员们逐渐失去了教育内容方面的优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辅导员想要进行思想教育就越来越难了。高校辅导员在信息的掌握方面处于劣势,相对来讲也很难掌握学生们的真实想法和需求,自然也就出现了教育内容和新媒体中的内容不平衡的现象,这样辅导员在工作时难免就会出现低效率的情况,无形之中也就加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概率。

(二)导向效果带来大冲击

新媒体的大环境下教育资源的来源呈现出丰富和复杂的特点,对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环境下,各类信息真假难辨、繁杂无序。而辅导员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就一定要甄别这些信息,如果不能进行分辨,那么在教育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虚假的信息。与此同时,因为信息的全面普及,高校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难免会受到冲击,辅导员们营造出的思想政治方面的舆论效果也就受到了很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信息相互交错,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辨识能力,进而导致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很难再产生影响了。培养大学生对各种信息的鉴别能力,增强对网络负面信息的抵抗和免疫能力,这些给高校辅导员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三)网络教学迎来新要求

2020年初,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面暴发,各级各类学校迎来了教育教学的特殊时期,全国各地的学校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努力做到“停课不停学”。各级各类学校经过精准施策,精心组织,网络教学的实施保证了教学计划按期执行,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仍有部分教师难以适应网上教学要求,许多学生失去了新鲜感,给学校乃至全体教师带来了新挑战、新要求。随着网络教学的全面开展,新媒体环境改变了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联系沟通方式,这就使得辅导员只能通过网络来关注学生思想与行为动态,这就大大加大了发现问题的难度。同时,长期的网络教学也给了学生更多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时间,这些信息真假难辨,有些可能还涉及犯罪,而辅导员由于空间上的距离,无法第一时间发现,而很多学生的家长往往忙于工作,也无暇顾及,这就给这些学生的思想行为的管理带来了难题[4]。

二、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克服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全国各地都开启了网上教学模式,各级各类学校迎来特殊新学期,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乃至国家培养青年一代的战略部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通过重新认识自我、利用环境支持、培养职业兴趣、合理调节心理等有效途径,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改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部分现状。

(一)重新认识自我,提高辅导员自我效能

根据胜任力量表,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为辅导员进行自我岗位胜任力评估。对自我能力评价高的人,对工作的投入就会更多,也会更自信更坚定,其职业行为越来越稳固。另外,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个人过去成功事例,树立个人认可制度,邀请校级、省级、国家级优秀辅导员进行成就案例分享。

(二)利用环境支持,制定职业目标

组织辅导员进行小组讨论,叙述学校辅导员工作状况,分析学校学生工作的利弊,列出有利资源,制定个人职业目标。例如,学校学生工作有利资源支持有:校级科研平台门槛低,机会多;校级优秀辅导员培养计划平台;校二级管理模式下辅导员外出进修程序简易;校近年新近辅导员学历提高、专业广泛性增加,有助于形成团队等。每位辅导员选择有利资源,制定短期职业目标。

(三)培养职业兴趣,确定个性化工作方向

鼓励辅导员成立个性化工作室,提升辅导员个性化职业能力。根据自我能力评估、有益资源利用情况,结合职业兴趣,确定自身的个性化工作方向。根据职业匹配度,提升个性化职业能力[5]。如就业指导能力、创新创业指导能力、科研能力、新媒体应用能力等。

(四)合理心理调适,应对职业偶然与不平等

辅导员职业偶然性与不平等性容易造成辅导员工作积极性降低,职业定位不明确,如转岗、成长资源等。以案例分享的形式,了解职业现实,辨析和澄清个人的职业价值。一般来说,在目前工作体制中,造成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社会因素、组织因素等都是不容易改变的。

那么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克服就要从自身角度出发,做好职业定位、提升职业兴趣、树立职业目标、发展个性职业化方向、改变职业认知,形成个性化的职业工作室,向专家辅导员迈进。

综上所述,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队伍建设理论为总体框架,结合管理学的胜任力模型理论和心理学的成就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可通过社会认可、学校组织支持,辅导员自我提升三个方面,帮助高校辅导员克服职业倦怠的问题。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辅导员职业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职业写作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我爱的职业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