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意向提升策略研究
2020-11-23王顺航
文/王顺航
一、创业意向的基本概念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有限的市场工作岗位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庞大的毕业生数量要求,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就业难的状况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李克强总理所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带领下,政府和社会各界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在党的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大学生创业作为破解“就业难”的一种有效途径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1]。
创业意向指的是把创业者的注意力引向某一特定目标的心理状态,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积极引导作用的心理倾向,创业意向是创业的原动力,是创业者进行实践活动的前提。而关于创业意向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创业意向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对未来的一种判断。第二,创业意向是一种动力,是推动创业者不断前进的关键。第三,创业意向是一种前提,是创业者进行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
二、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
(一)个人背景
个人背景主要指的是学生的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个人经历以及家庭背景等。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学生创业中,男性创业意向要普遍高于女性,家庭背景比较强势的学生要表现出更强的创业意向,这主要是由于家庭背景比较强势的学生,父母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人脉资源,在创业中所遇到的困难会比较少,创业的成功率也比较高。学生的受教育水平也会影响他们的创业认知,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所接触的社会群体和学习环境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创业意向[2]。
(二)个人性格
创业对学生个人性格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创新性、冒险性和独立性。拥有这些性格特质的学生一般会拥有较强的改变自身生活环境的意愿,在出现机会后,善于捕捉机会,在外界条件的刺激下,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业活动中,而不具备这些性格特质的学生,则更倾向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以满足自身对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创业环境
环境是影响一个人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许多经验并不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得到,而是通过社会观察习得。因此创业环境对于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是很大的,良好的创业环境可以提高学生进行创业活动的意愿,国家和社会为创业者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提供创业启动资金,进行创业指导等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向,最终开展创业实践,实现个人价值。
三、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向
关于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向这一话题,我们可以从政府、高校和大学生本人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政府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高校要在校园内进行有效宣传,积极组织大学生观看一些创业宣传片,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而大学生要抓住政府和高校在当前形势下所提供的有利条件,主动出击,多进行社会实践,选择合适的创业方向,提高承担创业风险的能力[3]。
(一)社会化政府
1.完善联动机制
政府要完善联动机制,强化政府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政府可以利用高校创业园区来宣传创业政策,指导创业活动,同时寻找一些有意向的第三方企业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服务,服务内容可以包括管理、财务、营销等等。通过政府高校与企业三方之间的联动,共同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解决大学生创业遇到的困难。
2.创造良好氛围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兴趣,政府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比如政府可以聘请一些创业成功者来担任大学生的创业导师,在大学校园内为学生提供直接的创业指导。另外,政府要利用一些传统媒体,比如广播、电视和报纸等来进行宣传,这样一方面是为了回应社会关注,另一方面是要利用这些传统媒体的权威性来给大学生吃下“定心丸”。
3.深化扶持政策
政府要深化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做好对大学生创业的精准扶持。政府要在坚持现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继续拓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企业的资金投入,争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创业起步资金和硬件设施,另外,政府还可以建立一个专业的创业咨询平台来为大学生免费提供咨询服务。咨询平台的建立不能局限于实体平台,可以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平台,比如QQ、微信等载体来提高服务效率。
(二)大学高校
1.开展创业教育
高校要在校园内有计划地开展创业教育,通过多种途径来把大学生的创业意向转变为创业行为。高校可以在校内课程设计上加入创业教育这一门课程,结合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全方位地向学生传达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
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上,高校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有理论知识的指导,又要提供平台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创业教育课程的指导,让大学生理性对待创业,积累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意向。
2.提供专业指导
高校要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大学生提供科学专业的创业指导。比如高校可以聘请一些有着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来担任创业教育课程指导教师,让他们以自身创业经历为例,通过线上网课、线下教学等方式为大学生提供指导。另外对于一些创业意向比较强烈的大学生,高校除了要配备校内创业指导老师外,还要为他们专门配备校外创业导师,这样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市场资源,把握商业机会,更好的帮助他们创业计划的实现。
3.强化创业宣传
高校要利用好自身的优越条件,强化校内创业宣传教育。比如可以定期给学生开展创业主题班会,或者是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利用大学生创业园区,积极寻求与一些企业的合作,由这些企业派专门的宣传人员在校内进行宣传,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创业初期所需要的手续及服务,高校要注重对一些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的宣传,在高校中营造一种良好的创业氛围[4]。
4.打造服务平台
高校要扩大对学生的服务范围,打造服务平台,为当前有创业意向以及正在进行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通过模拟测评和考核的方式,为那些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降低他们创业的风险。服务平台所提供的服务有一定的针对性,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背景的大学生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另外,高校要在网上建立一个创业信息共享平台,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以此来提高他们对于创业的热情。创业信息共享平台还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法律援助,提高学生利用法律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让这些创业者没有后顾之忧。
(三)大学生自身
1.转变个人态度
大学生要转变自己对于创业的看法,不能认为创业是不务正业,而是要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参与到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中。低成本,方便快捷的高校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获取创业基本理论知识的一个途径,因此大学生要抓住高校的这一优势,利用好高校为我们提供的便利,深入到工厂、市场等一线环境去了解市场发展,丰富创业认知,寻找创业机会。另外,高校是我们积累人脉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在参与创业教育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拓宽人际关系网,为创业意向转变为创业行动打好基础,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2.多方寻求支持
大学生要积极关注政府所发布发有关扶持创业的政策,合理利用好现有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通过大学生创业园区和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等平台发布自己的创业需求,多方寻求支持,同时要全面了解创业信息,避免在毕业之后进行创业时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增大创业难度,利用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政策扶持,为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5]。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选择创业也是一条出路。针对当前大学生创业意向不足的状况,政府和高校要完善相关机制,落实扶持政策,全面、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本文针对当前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分别从政府、高校和大学生本身三个方面来提出了几点提升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策略,为有关实践提供一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