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体育旅游产业需求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优化*

2020-11-23秦炜棋

体育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旅游体育专业

秦炜棋

广西体育旅游产业需求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优化*

秦炜棋

(百色学院 博物馆,广西 百色 533000)

广西体育旅游产业已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但发展方兴未艾,亟需创新复合型人才引领与支撑。文章以广西百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在解读利好政策内涵的基础上,梳理人才培养存在问题,提出相关优化策略;藉此因势利导推动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转向融合,以期开创广西体育旅游人才培养新局面。

体育旅游产业;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策略优化

在全球创新竞争大背景下,我国已进入“跨界融合”新时代,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民众对健康身体、休闲生活的追求日益深入。2016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接连出台,运动健身理念深入人心,体育消费成为现代“消费社会”的重要表征,健身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变革需求,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供不应求。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体育+”的角度重点阐述了体旅融合的时代必然、理念思路和实践举措。广西旅游资源丰富,体育事业发展势头强劲,多样化体育运动和旅游休闲的需求渐增,体育旅游“绿色、健康、朝阳”的特质正催生强大的发展后劲。可以预见,体育旅游人才需求将逐步攀升。因此,如何抢抓发展机遇,主动适应新形势,优化人才培养内涵,成为百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升级转向的首要问题。

1 广西体育旅游产业政策解读

2019年12月,广西体育局、广西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下发《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大力推进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意见》明确“依托山水资源,稳步推进户外体育旅游产业;传承壮乡文化,弘扬发展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加强开放合作,合力构建东盟体育旅游产业;促进体养融合,创新发展健康旅游体育产业;做大赛事策划,激活引爆竞技体育旅游产业。”[1]以上政策要点清晰指明了广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点。桂西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生态、民族文化、经济业态等基础条件高度契合相关政策指向,凭借体育旅游发展“东风”,将体育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就业,助力扶贫和振兴乡村有重大意义。

任何产业发展都需要人才引领和推动,人才资源及培养是关键。针对广西体育旅游人才培养问题,《意见》指出“鼓励区内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休闲体育专业中增设体育旅游方向或增加体育旅游课程,鼓励有关高校组织编写体育旅游系列教材;加快培养体育旅游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服务技能人才。鼓励发展户外运动培训专业机构,鼓励体育旅游企业(基地)与体育、旅游类院校合作建立体育旅游实习实训基地。将体育旅游内容纳入我区导游培训体系,加强体育旅游从业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1]体育旅游属于交叉应用型学科,必须通过旅游管理专业和体育专业融合衍生出新的专业知识体系,此类人才应具备技术、管理、营销、服务四大核心能力特征。因此,亟需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创业就业等方面进行调整,现有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2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若干问题

2016年,《广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发布,区内民众对全民健身的认知变得更加理性和透彻,参与健身锻炼的人数迅速增加,健身消费潜力加速释放。为顺应时代潮流,紧跟健身行业需求,百色学院体育学院现行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定位为: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健身运动指导、户外运动策划与组织、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社会体育专业与社会发展联动紧密,需要不断革新以适应社会需求,当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若干关键问题。

2.1 本地就业空间狭窄

百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始设置于2009年,经过十多年培养,改变了百色地区社会体育人才匮乏的局面,为全民健身的实施做出了巨大贡献。专业人才力量推动了百色地区健身行业进入“黄金期”,健身运动场所林立,从业人员数量迅速飙升。但百色属于小型城市,城区人口不足30万人,健身消费群体小众,健身运动场所吸纳专业人才就业接近饱和,对社会体育人才的整体需求呈趋缓态势,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本地从事健身指导工作的比例逐年下降,就业竞争压力大,创业有利时机流逝,外流或改行的居多。

2.2 专业师资不足

一定程度上,专业师资水平已经成为决定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因素。依据现有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培养学生“健身指导、户外运动、保健推拿”三大专业技能。在专业师资配备方面,社会体育专业共有13名教师(不含外聘),多数教师教授传统体育项目和理论,核心技术授课教师由户外运动教师、健身指导教师、保健推拿教师各1人组成,采取外送培训进修的方式,让少数教师转向学习新技能,以此弥补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所需。随着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人数增加,又肩负公共体育教学任务,现有专业师资力量在人数、时间、精力方面极为有限,难以拓展体育本体之外的其他专业技能,满足新兴课程任务。

2.3 课程更新滞后

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由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发展课程、实践课程构成,专业核心课程理论类必修课程14门,专业发展课程决定人才培养特色及学生就业能力基础,限选课程是核心中的核心,有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羽毛球、户外运动、健身指导、保健康复等课程,授课3个学期;任选课程作为辅助,有体育经营管理、民族体育、时尚运动能力、职业素质提升等能力课程,授课1个学期。在当下利好政策与健身行业人才匮乏背景下,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健身类指导课程成为热门选择;但多年过去,行业需求逐渐转向,课程调整受制于师资力量及硬件设备,更新滞后,课程内容相对陈旧。

2.4 实践能力薄弱

社会体育专业是应用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效、教学质量的根本手段与重要保障。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课程实验实训、企业见习实习相结合,实验实训内容包含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保健推拿、户外运动实操、健身指导实操、健身俱乐部经营与管理能力实训、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培训及体育职业资格培训等,校内实训各环节与社会工作标准有较大差距,主要依托本地的健身俱乐部及少数外地拓展培训企业进行见习实习,力争补齐短板。由于健身企业以盈利为首要,大部分学生欠缺行业实战经验,会被分配到不熟悉、不理想的岗位实践,专业特长难以发挥,因而造成消极心理,加之实践评价随意、不客观,无法达到既定实践目标,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薄弱。

3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转向融合”优化策略

只有与时俱进地锲入体育行业发展的时代需求,社会体育专业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作为朝阳产业的体育旅游,发展势头迅猛,人才需求强烈,其特点决定人才培养应由体育院校完成[2]。社会体育专业具备与旅游融合的前提条件,即高度贴近产业政策,有基础运动技能保障,具备一定服务管理知识,现已开设的户外运动课程内容涉及一些体育旅游项目,推动社会体育专业转向升级是不二的选择。为避免教师能力、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造成人才“同质化”问题,导致毕业生竞争力不足,须构建人才培养优化策略,满足体育旅游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3.1 提升培养目标蕴涵

当前的培养目标包括“健身运动指导、户外运动策划与组织、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等内容,培养规格也从知识、能力、素质加以定位。但粗放式、模板式的培养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既要掌握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心理科学、人体科学的知识,又要具备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康复与保健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学生面对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为宽泛,特色与重点不显著,导致人才培养“蜻蜓点水”,不利于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社会体育人才专业化、差异化、层次性的需求[3]。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注重与地方经济发展、产业需求、工作岗位要求、职业标准等契合,细化、突出职业知识和技能要求,集中优势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含金量。

3.2 打造多元师资队伍

体育旅游的交叉复合属性,决定了师资队伍结构必须多元化,应以社会体育、旅游管理、民族学等专业出身的师资为主。针对百色学院社会体育师资力量薄弱问题,可加大引进和外聘人才力度,调配其他体育专业教师的办法,补充师资数量。加强新兴运动项目学习培训力度,利用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政策,采取“自学+外培”方式,促进教师开展自学新技能知识,有计划、分批次外派教师参加相关专(职)业培训,定期聘请相关行业、企业的资深技术人员到校指导,助力教师拓展社会体育技能;旅游管理师资面对崭新的专业,须从体育与旅游双重角度熟悉此专业的特点和规律,应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多参加学术会议,关注前沿,开拓视野,汲取欧美、日韩等体育旅游发达国家的理论经验;并通过进入体育旅游公司脱产践习,积累多岗位实践经验,摸索出适合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3.3 调置体旅融合课程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要用发展和战略的眼光来看待。现阶段,在人、财、物等现实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大幅更新专业核心课程不切实际,因此对核心课程的取舍应遵循“循序渐进、有需则变”原则,围绕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正在建设的体育旅游项目进行课程调整。例如,百色乐业县、凌云县、靖西县依托自然环境,大力推动攀岩、洞穴探险、户外徒步、热气球观光、漂流溯溪等山地旅游项目,可动态调置整合专业发展限选和任选课程,同时在专业发展课程中植入旅游管理专业的接待礼仪、导游讲解、旅游摄影、民俗文化等内容,为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拓展知识空间;另观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尝试由两个学科的教师协商甄选适合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旅游管理类知识,增设《体育旅游学》《旅游管理学》《服务心理学》等课程,课程应采取案例、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4 加强就业实战能力

为了促进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必须接近“实战化”。现有实习实训基地以健身俱乐部为主,亟需建立培养体育旅游人才的实践平台。《意见》指出“2020年7月-2021年12月,各市、县(市、区)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大力推进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体育综合体、体育旅游小镇、体育旅游特色营地等重点项目建设”[1],在新形势下,力争“政、校、企”合作,将以上项目倾力打造成高质量、高规格的就业创业训练基地,全力支持人才培养;探索建立“全程实践”机制,引导师生从大一至大四,利用寒暑假进入实践基地开展见习或实习,增加“接地气”的实践机会,将就业观念和技能训练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改进实践质量监测和评价方式,由校企双方制订分层次、分岗位、分阶段的实践指南,让学生明确不同层级的实践目标,实践导师按照专业水平、执行能力、工作成效及创新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和校内教师根据评价反馈,及时梳理成“问题清单”,以“问题”找差距,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反推教学质量提升,切实加强学生就业能力。

4 结语

体育旅游不是简单的“体育+旅游”,是以体育为载体,用旅游的方式结合文化、教育、大休闲和科研[4],与诸多领域会发生“化学反应”,融合成“体育旅游+”,衍生出更多新型产业,进而形成巨大的专业人才需求。面对如此机遇,基于为广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动能的目标,百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管理者,应超前预判并循着产业趋势的主流走向,抓紧推进人才培养改革,提升人才培养格局,努力探索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校本化“百色方案”,以期在未来占据领跑之位置。

[1]自治区体育局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EB/OL].广西体育局官网,2019-12-31.

[2]万怀玉,朴勇慧,刘政军.论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旅游学刊,2003(1).

[3]胡勇卿,李元.广西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4).

[4]董二为.更快更准更精发展中国特色体育旅游[N].中国旅游报,2019(11).

On the Demand for Guangxi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Strategy Optimization for Social Sports Professional Training

QIN Weiqi

(Baise University, Baise 533000, Guangxi, China)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右江流域民族节庆体育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0KY19007)。

秦炜棋(1983—),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历史文化、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旅游体育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旅游
我们的“体育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