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双黄连”引发的闹剧
2020-11-23法人彭飞
◎ 文《法人》全媒体记者 彭飞
让多种声音发声,要比只让一种声音发出,更能抵达事实真相。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国多家媒体机构陆续派出多路记者前往。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至少有财新传媒、三联生活周刊、北京青年报、中国经营报、中国新闻周刊、第一财经、南方周末、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界面新闻、澎湃新闻、每日经济新闻、中国青年报、财经杂志、GQ报道等20家媒体,前往疫情一线进行现场报道。目前来看,以财新传媒和三联生活周刊的系列报道最为抢眼。财经杂志后来居上,以一篇《统计数字之外的人:他们死于“普通肺炎”?》,全网刷评,叫好又叫座,点击量至少以亿次计。
与此相反,这次疫情报道中也有个别媒体出现了报道上的“滑铁卢”。其中以新华社旗下新华视点发布的《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一文尤甚。这篇文章在深夜10点多发出,但快速广泛传播,并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应激反应。其后却被证明是一出闹剧。长久来看,必将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一次报道事故。
抛开这次报道事故不讲,本次疫情暴发于2020年庚子春节来临之际,尽管大批记者均已四散返乡,但仍有不少专业媒体机构派出了多支配置精良的采编队伍。
从目前的效果来看,他们从一线传来的绝大多数报道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甚至直接推动了“疫情防控”机制的不断校正和完善,极大地弥补了渐显疲累的政府职能不足,再次向社会大众证明了媒体机构和媒体人的专业价值及社会价值。
1月21日当晚,财新传媒便派出副主编高昱、首席记者萧辉抵达武汉。此外,针对本次疫情,财新传媒共调动了37名记者,在5个国家、10个城市,同步联动采访。目前,以“新冠病毒何以至此”为专题的4万余字全景调查报道即将付梓。其价值对后世而言,堪称“典藏级”。
再说三联生活周刊,尽管不比财新传媒的阵容强大,但以副主编吴琪以及记者张从志、王珊组成的前方报道小组,通过敏锐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将疫情一线暴露出的医院收治能力不足、疑似病例确诊难、物资分配失序等深层问题,通过大量扎实的一手采访,向读者和盘托出。最终达到了篇篇刷屏、篇篇10万+的完美呈现,再度向外界证明三联生活周刊这家老牌文化杂志的深厚底蕴。
财经杂志虽然于1月30日才派出第一位记者信娜(据悉是信娜主动要求的)前往武汉,第二天财经杂志的另一位记者刘以秦也抵达武汉。到2月1日晚间,只用了短短两天时间,财经杂志新媒体团队便发出了全网刷屏、反响强烈的《统计数字之外的人:他们死于“普通肺炎”?》深度报道。笔者注意到,此文在腾讯新闻的评论量达到20万+后评论关闭,并在凤凰网、今日头条、搜狐、网易等媒体平台被大量阅览、评论和转发。初步估计,这一报道的全网阅读量至少以亿次计。
财经报道后的 2月2日,湖北省省长王晓东在督办救治工作时强调,“检测机构要立军令状,两天内消化检测存量”。应该说,是财经杂志的这篇报道起了作用。
值得强调的是,财经记者信娜、刘以秦均为长期关注医疗健康领域的专业记者。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文只用两天时间便产生“刷屏级”的影响,足可见专业记者在重大公共事件中的价值。
关于记者的社会价值,著名报人普利策曾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更能体现媒体的“专业价值”。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报道中,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做新闻,尤其是做“好”新闻,是一个非常需要专业积淀的工作,甚至不输正在防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
回头再来说1月31日晚间10点多新华视点发布的那篇“事故”文章,开头写道:“记者31日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获悉,该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尽管发布时已是深夜,但这篇报道仍然引发强烈的舆情反应。各大电商平台上的双黄连口服液一夜售罄,各地药房门口连夜排起了长队。一直到第二天冷静之后,才开始有人对该文的真实性质疑。
其实,从新闻专业性角度分析,这篇文章开头第一段的第一句话就暴露这是一篇“瘸腿”新闻。为何这样讲?
该文作者称,是从研究所“获悉”的这一新闻事实。但怎么“获悉”的?是拿到了最终的报告吗?从下面的“初步发现”来看,显然不是。既然不是,说明记者是从研究所相关人士处获取的传来证据。记者仅仅扮演了一个“传声筒”的角色,对于一项科研结论,在刚刚“初步发现”的情况下,就草草刊发文章,不仅不符合科研要求,同样不符合新闻专业的要求。
最终,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新闻发言人于2月1日低头表态,却不肯直接认错,称“内容是准确无误的”,“下一步还需通过进一步临床研究来证实”,“目前正在开展临床研究”云云。
但媒体并未就此放过。很快,人民日报发文称“抑制并不等于预防和治疗!请勿抢购自行服用”;健康时报直接在标题中连发两个感叹号反驳《请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尊重常识!自重!》;财经杂志则发文直陈这是“一场闹剧”。
在人民日报、健康时报、财经杂志等媒体的陆续跟进下,一场“双黄连”引发的闹剧就此收场。
新华视点的报道“事故”产生的影响在多家专业媒体机构的跟进报道后,逐渐扭转纠偏,民众渐趋理性。从积极一面来说,恰恰也说明了新闻专业性的发挥,离不开新闻自由的土壤:让多种声音发声,要比只让一种声音发出,更能抵达事实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