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探究
——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

2020-11-23余欣鹏熊鹰张英李雨晴陈雨点

就业与保障 2020年5期
关键词:病友护工子女

文/余欣鹏 熊鹰 张英 李雨晴 陈雨点

一、研究现状分析

(一)失能老人概念界定

失能老人概念界定有两个视角:狭义上将失能老人看作生活无法自理,须依靠他人照顾的老人;广义上将因疾病、失智、残疾等出现自理能力障碍的老人称为失能老人。以此来看,“老年”和“自理能力”是失能老人界定的核心内容。目前,国际上常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中的六个基本评估项来判断失能程度,即进食、穿衣、洗澡、上厕所、上下床、室内走动,把有两项以下无法自理的老人定义成“轻度失能”,有三至四项无法自理的老人定义成“中度失能”,有五至六项无法自理的老人定义成“重度失能”[1]。

(二)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针对失能老人的照护模式。Sally(1993)认为,长期收容失能老人的养老机构在专业性、持续性上都远远优于其他非正式的照护机构,但存在专业人员数量有限,人力资源紧缺的情况。Eva(1997)表明,长期照护服务对痴呆症老人、末期病患老人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能够缓解失能老人的焦虑。Eliopoulos(2001)表示,美国最早将养老和保险建立联系,并发展成长期护理保险。在日本,由中央、县、市三个层面监管长期护理体系,设照护经理一职对家庭和社区进行长期照护服务[2]。Theobald(2013)表示,德国在1961年制定了《联邦社会救助法案》,向市民征税以提供给贫困人口地区,根据长期探索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为贫困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三)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关注养老机构照护服务的现状。肖罗(2017)认为社会照护服务持续性不够,导致失能老人照护志愿服务在空间、内容、时间和方式上都存在失衡现象。许杨超(2018)认为对失能老人的需求评估缺乏专业性和有效的工具,于是发明了“服务前置式”的评估模式。程思伟(2018)提出应重视失能老人的个性化内在诉求,强化社会各界对老人的关怀与陪伴,以解决失能老人晚年生活的后顾之忧。刘昱莹(2019)以纽曼保健系统理论为理论框架,认为养老机构应对个体内及人际间的压力源给予重视,因为个体内压力源和人际间压力源对失能老人需求的影响较大[3]。张雅伟(2017)认为国内照护体系应当借鉴日本体系的优点,发展基层医疗、注重预防护理、建立社会和机构资源互补的完善体系、实施房屋改造计划。李茂呈(2018)提出通过扩大商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完善行业监管机制,提升非正式照护水平,来解决对老人群体重视程度不够,养老机构行业监管渠道少和专业护理人才缺失的问题[4]。

二、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说

本研究采用ERG理论模型进行问卷设置和数据分析。ERG理论以生存需要、相互关系、成长需要三种需求维度为核心,强调当人们的高层次需求受到抑制时,会对低层次的需求更加渴望。将养老机构模式下失能老人生活质量的检测指标设置为生存需求、关系需求和成长需求三个部分,并提出以下三条假说: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与其生存需求有关;失能老人的关系需求会影响其生活质量;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会受到成长需求的影响[5]。

三、实地访谈分析

为初步了解养老机构模式下失能老人的生活状况,在武汉市洪山区部分机构进行走访,以失能老人为主要对象进行随机访谈。访谈成果分为以下三方面:生存需求方面,失能老人对养老机构环境的看法两极分化,有的认为较为舒适、设施完善,有的则认为环境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接受访谈的失能老人均表示对养老机构里护工的日常服务基本满足,但也有一般和较满意的程度之分。关系需求方面,失能老人通过与子女通电话、子女实地探访来得到亲情上的满足,而由于子女工作繁忙、所在地太远等,失能老人得到的亲情关怀极为不平衡。由于身体影响,失能老人行动力大大降低,在养老院内的交际范围小,亲密接触的只有同房老人及护工,有老人表示交际坦诚,无话不说,但也有对病友或护工存在偏见的现象。成长需求方面,有失能老人在养老机构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后会提出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期待机构举办娱乐活动,值得关注的是有受访者表示曾对康复治疗抱有很高的期待,但因长期治疗中困难频发,最后主动放弃这种想法,而满足于目前的生活环境。

四、失能老人生活质量实证分析

(一)问卷设置及有效度分析

从实地访谈中,发现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后的生存需求更多体现在环境设施、护工质量等;失能老人对于关系的需求更多体现在子女亲情、院内人际等;成长需求更多表现为对康复治疗、文娱活动的期待等。本研究通过实地问卷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总共收回106份有效问卷。根据SPSS软件进行问卷有效度分析,得出KMO值为0.65,介于0.6~0.7之间,证明本次实地调研得到的问卷数据有效性较高。

(二)相关性分析

将老人的失能程度作为控制变量,分为轻度失能、中度失能及重度失能三个程度。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所有样本失能老人而言,“生活质量”和“病友关系”的相关系数为0.374,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说明病友关系与生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中度及重度失能老人关系需求中“子女看望”和“生活质量”的相关系数为0.276,并且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说明失能老人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与入住机构后的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回归性分析

本研究设自变量x1为生存需求,其指标包括环境设施、医疗条件、护工质量等;x2为关系需求,其指标包括婚姻关系、家庭关系、病友关系等;x3为成长需求,其指标包括对文娱活动、康复治疗、心理疏导等期待程度。设因变量y为“失能老人入住机构后的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方程模型为:

将各项指标分别代入计算后发现,对于轻度失能老人而言“康复治疗”回归系数为2.204(t=2.382,P=0.022<0.05),说明机构是否有专门的康复治疗会对失能老人入住机构后的生活质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中度及重度失能老人来说,“子女看望”的回归系数为0.227(t=2.407,P=0.020<0.05),说明子女是否看望会对失能老人生活质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病友关系”的回归系数为0.372(t=2.348,P=0.023<0.05),说明失能老人和病友之间的关系会对其生活质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五、结论及建议

(一)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水平与养老机构的康复治疗手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失能程度越高、自理能力越差的老人对于康复治疗的需求也就越大。相较于中度、重度失能老人,轻度失能老人病史不长、入住不久,生活质量骤降,更希望得到及时、专业和有效的康复治疗。我国老龄化程度严重,一方面,养老机构应根据收住失能老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公开透明的计划,科学地分配照护资源和医疗资源。另一方面,“医养结合”是现今养老机构走向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许多不成熟的养老机构而言这是一个契机,理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共同步入机构养老的新时代,使国内更多失能老人不仅老有所“养”,更能病有所“医”。

(二)“心”之所向,“家”以满足

中度及重度失能老人对家庭关系十分依赖。居住在养老机构的失能老人对于生活的满意度与子女的看望频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子女看望能给失能老人的心理带来满足感。家庭是失能老人的精神支柱,一方面,养老机构可设立专门谈心的办公室,建立失能老人心理档案,对家庭关系缺失的失能老人加强心理疏导,对于有心理障碍的老人可提出长期治疗方案。另一方面,建立与失能老人家属沟通的桥梁,为失能老人的家庭关系需求提供保障,对家庭进行积极的协商,劝导子女常来看看。

(三)照护身体,更照护心灵

病友关系对失能老人生活质量会产生正向的影响。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后,良好的病友关系能够满足失能老人心理上的需求,而病友关系糟糕则容易使失能老人产生抑郁情绪,不利于康复。养老机构对于院内气氛的把控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将失能老人分成小组互相分享生活,使孤寡老人在精神慰藉的方面得到补充,同时,定期在院内举办文体活动,提高失能老人的生活丰富度。另一方面,提高护工的素质水平,照护人员作为亲密接触的对象,同时还担负着不可或缺的失能老人间交流沟通的媒介,因此,养老机构应更加注重护理人员的亲和度培养,保证护工成为失能老人值得信赖和愿意依靠的朋友。

猜你喜欢

病友护工子女
北京护工故事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乙肝病友,远离酒精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病友之声患者之音》征文通知
上海市护工行业市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神经”病友
模范护工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