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

2020-11-23周恺周红金

就业与保障 2020年5期
关键词:人才大学生能力

文/周恺 周红金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应界定为: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具有创业意识、奋斗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接班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落脚点是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是在普通教育的价值之上增强了创新创业能力要求。高等教育的价值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1]。

一、就业创业教育的意义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成为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及企业对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不匹配,如IT行业2018年人才需求量为290万,供给量仅为105万。而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理念灌输、职业规划能力培养等内容在内的就业创业教育,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解决、满足社会用人需求。

(一)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65%的大学生都认为只要在学校的成绩足够优秀,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更快融入社会生活。这种错误的认知观念引导下,如果大学生直接步入社会,就会出现在社会中各种碰壁的情况,影响其在事业上的发展和在社会上的长足进步。就业创业教育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与传统教育不同,就业创业教育更注重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做好了理论铺垫,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以便更快融入社会生活中。

(二)深刻认识自我

很多大学生由于知识结构和社会经验的缺失,对就业创业知识了解甚少,对自身也没有深刻的认知,缺乏对自我的科学定位,这就导致35%的大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后都有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错觉。而就业创业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完善就业创业知识结构,在正确就业观念(如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等)指导下更深刻认识自我,对自己有一个科学的职业认知和社会定位。

(三)强化择业心理素质

很多学生在就业前都觉得未来一片光明,认为自己会找到一个薪资福利好、发展空间大的好工作,但是,当他们走上社会之后才发现,理想和现实却存在很大差距:就业竞争压力很大,找一份好工作难上加难。面对这种现状,很多学生会产生巨大心理落差,甚至自暴自弃,放弃自我。而就业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就业的现状,做出正确的职业规划,强化择业心理素质,做好学校与社会衔接和转换。

(四)提升就业竞争力

目前的教育模式都是以理论教育为主,导致很多大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却缺乏企业较为关注的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就业供需矛盾,使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下降,而就业创业教育实施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实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二、创新创业教育价值诉求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才培养[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诉求是定位于人才培养的教育本质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这里的人才是“人”与“才”辩证统一。当前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合格人才。这里的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奋斗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才能。我们所说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人是具有创新意识、奋斗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所说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才是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具有的能力[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把学生培养为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专门人才。践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理念,一方面,要明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高尚的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另一方面,清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把学生培养为具有综合性专业化才能、具有优秀的道德素质、具有专业化和个性化的人才。高校贯彻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人格健全与专业交融的专门人才。高校应该践行“普及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关注人格成长,实现立德树人”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人与才是辩证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旨归就是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具备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是人的素养与能力融为一体的。道德高尚的人也需要具备创新创业的才能,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也需求道德高尚。新时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首先是有血有肉现实生活中的人,而不是抽象的虚无的人。创新创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是每一个人,不是某一个人。创新创业教育促使每一个人成才,不是某一个人成才。

三、就业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就业创业教育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因而,高校应该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将就业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的重点内容,通过系统化的教育为学生就业观念转变而努力。

将就业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实施教育工作,一方面要将就业创业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中,通过全学科、全教师的联动教学实现观念灌输的连续性,使就业创业教育成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教育活动,一方面可以采用分层式的教育模式,根据学生对就业创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分层设计教学内容,层层渐进,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实操能力的锻炼[4]。

(二)完善相关课程体系

就业创业教育顺利实施和教育效果的提升需要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作支撑。高校应该在注重大学生文化知识培养的基础上,增加就业指导课程的比例,合理构建教学课程体系,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程的综合性和全面性,让大学生增强就业创业信心。如:在基础专业课程基础上,开设管理学、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就业创业兴趣点和自身需求自主进行课程选择,不断提升自身就业创业意识和能力。

(三)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薄弱、能力不足的问题,高校在实施就业创业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大学生职业认知,还应该培养其职业技能。同时,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就业情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出适合自己的职业成长方案。在不断认识自己和就业现状的过程中,大学生就会建立起务实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加强自我心理疏导的能力,积极面对日后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5]。

(四)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文化氛围

校园就业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就业创业意识,助力就业创业教育顺利实施。因而,高校应该积极营造浓厚的就业创业文化氛围,为就业创业教育提供环境支持。一方面,高校可以开展丰富的就业创业社团活动或通过校园广播、校报、黑板报等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意义的宣传,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参与就业创业教育活动的主动性。一方面,高校可以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为就业创业教育创造条件。如组织成功企业家、资深人力资源师定期到学校组织就业创业教育专题讲座或组织大学生去当地知名企业参观等,加深大学生对就业创业现实意义的认识[6]。

(五)加强职业技能实践基地建设

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需要良好的实践机会和平台来实现。一方面,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如,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等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条件,让学生可以将就业创业知识进行实践,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还可以开发就业创业信息共享平台,让大学生通过该平台获取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加强与当地知名企业的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践机会,让学生从实际工作中体会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意义、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其在实践中获得快速成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实施对大学生提升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强化心理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都有重要意义,因而,高校应该充分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实施工作,在综合学生实际情况和社会就业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就业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职业技能实践基地的建设等措施不断提升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以培养出全能型人才,助力人才供求矛盾的解决,进而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人才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人才云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