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校企合作策略的研究
2020-11-23李婷
文/李婷
在现今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结合当下的教学背景思考,想要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构建出全新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需要合理运用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健全高校教育机制,并结合专业的发展特点进行人才培养,目前社会发展对人才有新的需求,在愈发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帮助学生在走出校园后能够更好地创业及就业,成为高校工作中的重点内容。针对此问题,需要做好培养方式的把握,采取科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就业创业水平。
一、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开展过程中,校方存在后续执行力度不足问题,学校和企业双方沟通与交流较少,导致校企合作模式缺少规范化发展要求。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因此,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大部分采用实践教学法进行。学校和企业需要了解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举办创业评价大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为学生创建交流合作平台,建立全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二、校企合作意义
在现今教学活动中,单纯依靠高校自身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面对新形势的就业需求,在此情况下,做好校企之间的合作则成为重点人才培养方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体现在:第一,提升教学质量。在传统就业创业教学体制中,高校更多的是对理论知识教育的重视,主要以理论考试进行考核,缺少具体的实践教育。校企合作方式,不仅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与升级,并且能够对目前大学生教育发展以及社会用人之间的矛盾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1]。第二,培养专业人才。在校企合作的过程当中,能够充分联系企业的目标定位培养人才。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充分联系企业对于人才的专业技能、工作态度以及知识储备等要求,对实践、理论课程的教学环节进行不断完善,在同岗位需求充分结合的基础上,将企业当中所需的技术与知识提前加入学生的创业及就业课堂当中,使其能在学习当中即能够获得关于团队协作、职业技能、理论知识以及企业文化方面的培养,减少其进入到企业后所需的适应时间,在毕业后能够更快地融入企业环境中,不仅有效减少对于新员工的培养时间,也大幅度减少了用人成本与培训成本[2]。第三,帮助学生创业。在创业教育当中,校企合作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系统化的技能与知识,且能够使其具有较好的创业实践平台,能够邀请相关领域企业家对于具体实践当中的技术、经验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的创业项目与实践技能从中获得优化与提升,在将实践与创业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在社会中获得更强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创业梦想[3]。
三、校企合作方式
(一)建立组织机构
为了能够对校企合作就业指导体系进行建立,作为校企双方,需要对就业指导组织机构进行搭建,保障该项工作开展。成立领导小组,对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进行协调推进,该小组主要由企业人力资源部、招生就业处相关人员组成。成立指导队伍,主要负责就业指导实施、指导效果评价以及指导课程改革相关工作。在做好队伍建立的同时,为保障队伍的工作效果,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第一,人员保障机制。对校企双方的义务与权利进行明确,建立就业指导队伍的派出机制以及管理职责细则[4]。第二,管理机制。对双方人员职责进行保障,最大程度降低就业指导工作当中人员流动情况,及对其所产生的影响。做好课程改革、监督考核、指导计划以及组织实施相关制度的建立,形成科学的运行机制。第三,经费保障机制。包括经费的管理、统筹以及使用制度,保证具有充足的经费来源,以及明确的使用方向。第四,建立稳定的沟通协调机制。想要全面提高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就需要确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保证高校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有关政府部门的参与,通过教学实践内容的制定,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应用型人才的客观需求。第五,建立双向互动机制。想要促进高校学生的就业创业,全面提高人才的综合素养,就需要建立双向互动机制,通过教学实践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内容,让学生深入到企业进行教学实训,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直接进入到岗位参与工作。通过实践教学法的应用,让学生明确企业工作的主要内容,学校还需要定期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到企业工作区进行实地考察,每年都要安排学员进入企业参与培训及进修,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出校企合作教学效果。
(二)建立就业指导体系
对于职业生涯发展来说,其具有多个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能够自我决策进行职业选择,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设计,树立正确竞争观与就业观。为保障工作有效开展,需要能够按照下述阶段做好就业指导体系的建立:第一阶段,主要是针对刚刚进入高校阶段的学生。在该阶段中,学生刚刚入学不久,对于人生发展以及大学生活还处于探索时期。该阶段的学习不仅需要进行就业形势认知、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专业思想树立,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做好未来职业发展目标的树立,使其从中形成良好的自我发展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具体教学当中做好企业用人需求、社会形势等内容的渗透。第二阶段,在该阶段中,即需要在职业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需要对学校的专业知识进行努力学习,逐渐掌握学生各项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对自身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进行明确。在企业、学校的安排下,由指导教师带队组织学生到企业当中学习,对职场环境、企业不同岗位要求以及用人标准进行全面了解,不断完善职业发展规划。第三阶段,主要侧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在该阶段中,需要重点做好学生的实践教育,加强创业教育,以此实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就业创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该阶段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做好全程跟踪指导,为其发展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辅导。在该过程中,通过科学辅导方式的应用,能够保证学生具有更为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
(三)建设实践基地
在学生就业发展中,校外实践是提升实践能力、提升就业技能的关键环节。在校企合作中,需要做好实践基地的建设。在该项工作开展中,可以按照以下两方面要求进行:第一,循序渐进。在校企合作初期,学校对企业接受学生实习方面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在该种情况下,学校需要能够将高质量毕业生提供给企业,帮助其对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使其能够具有更高的合作热情,从之前简单接受学生实践向深入校企合作转变。使企业能够参与到学校教学团队建设、合作课题研究以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工作当中,实现校外实践基地功能的提升。第二,要以分层的方式做好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在该项工作中,学校可以选择两家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作为牵头单位,企业规模优势的存在,不仅能够保证在专业技术方面全面性,且在行业内也将具有较好的号召力以及影响力,可以选择几家小型企业作为成员单位,为校外实践有效提供实习岗位。
四、优化教育方式
创业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业技能,而且能够在形成创新思维的基础上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高校要顺应时代要求,改变当前的培训理念,以社会发展为目标进行教育改革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的同时还要转变职能,提高自身的科研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在创业教育中:第一,构建创业平台。同理论教育相比,创业教育对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更高的重视程度,非常重视具体的实践。针对此问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对学生的创业理念进行强化,为其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以及物资支持。在实践基地建立中,不仅仅局限于专业实践以及技能训练。第二,激发创业意识。作为学校,在教育当中需要做好就业创业的宣传工作,要加强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素质。可以在就业信息网对创业窗口进行设置,改变现有的教学环境,营造出企业氛围。第三,提供创业场所。学校可加大内部投资,可更多地吸引外部设备及外部投资,以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创业场所,可以建立创业中心、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等。对于有需求的学生,可以将学校公共设施以较低的价格租赁给学生,使其能够有更好的创业环境。
五、结语
就业创业是现今社会发展中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重要要求,只有具有良好的就业创业能力,才能够在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该问题需要高校能够充分重视校企间合作,通过科学合作方式的应用为学生搭建出良好的学习平台,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