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市集对民办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和实践
2020-11-23陈凯
文/陈凯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作为教育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应该结合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加大力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校园创意市集正是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潮,将创业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相结合,以创意产品展示与交易为主题的一种小型“贸易集市”,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搭建了新平台。本实践项目对完善民办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创业实践教育体系,以及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
一、高校创意市集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创意市集是伴随创意产业而出现的,它起源于英国伦敦。“创意市集”的类型五花八门,有全国巡演型、商场型、艺术馆型、博览会型、小区街道型、网络型和校园型等。在大学校园里同学们把自己的创意经过手工制作成产品,在创意市集上通过售卖转换成经济效益,这种方式是高校型创意市集,它以其低门槛、低风险、体验性强等特点吸引着广大同学们参与其中。
近年来,全国不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都纷纷举办创意市集及相似活动,创意市集的举办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且逐渐形成一定规模,作者在走访参与国内高校创意市集活动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创意市集活动与专业实践完全脱节
“创意市集”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切入点,我们应该将创意市集模式与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相结合,并作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延伸。把课堂教学、课后评价等环节与创意市集的实施效果紧密地联系起来,才会使学生们真正受益。
(二)创意市集活动缺乏主题和内涵,原创特征不鲜明
参与者缺乏持续创造的精神,总想一劳永逸。参与者中存在部分业余爱好者,缺乏专业指导,所以作品良莠不齐,缺乏原创性在所难免。系列化的产品不多,手工作品占的比重过大。很多同学参与创意市集活动,是为了增添生活的乐趣,不是为了生计,所以并不热衷于推销自己的作品。
(三)创意市集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长效的管理
目前高校的创意市集大多是由学生会或社团发起并进行管理,形式较为单一,其核心成员异动会影响创意市集持续、有效的开展;缺乏宣传、准入、售后服务、长期管理等机制,不利于创意市集定期、稳定的发展。
(四)创意市集活动缺乏基本活动资金和技术保障
由于高校创意市集对学生全面开放,活动的前期宣传、活动场地的布置、氛围的营造等都需要活动资金的保障。部分产品的制作需要专业老师指导和专业设备的配合,简陋的制作条件,会造成简单、劣质的创意与作品严重同质化现象。不仅影响了优秀设计作品的展示,也给参加市集的人留下不良印象。
(五)创意市集缺乏服务平台搭建与创业孵化机制的帮助
创意市集在筹划、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服务平台的搭建,没有将企业、专业教师、大学生和市场等各方因素共同融入,缺乏各方面的评价体系,在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专业创新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上大打折扣[2]。对具备创业条件的个人或团队,没有给予相关的支持和帮助。
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分析
(一)将创意市集模式与教学相融合,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已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现状,形成符合创意市集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方案,建立创意市集类型课程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后续发展动力,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教学质量双丰收。
(二)建立应用型课堂体系,把课程作品转化为商品
在应用型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中引入“创意市集”模式,教师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以市场为导向,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导入创意产品设计相关课题,采用项目化教学,以真实项目进行训练,教学环境模拟企业设计场所来设置,由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联动进行教学。实践项目作业突出原创性及实操性,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知识,不再是提交模拟产品,而是直接向市场中客户提交真实产品,实现课程作品转化为商品。
(三)建立艺术设计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场所
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实训中心成立于2006年,建有绘创艺术工作室、虚拟现实设计工作室、视觉文创工作室、名师工作室、WOOD艺创木作工作室、影像实训工作室、模型教学工作室、演播厅等8间实训工作室、2间机房和4间多功能教室,实训设备900余台套,电脑近200台。设备价值总额700余万元,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
(四)创意市集的形式要多样化,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
创意市集可以设立创意大讲堂、以物易物、旧物改造、创意性产品发布会、设计大赛、原创乐队表演、原创潮流秀、COSPLAY、手绘T-shirt、街头舞蹈、涂鸦SHOW等形式,吸引年轻的大学生们积极参与,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五)组建创意市集常设机构和实践交流平台
为了保证创意市集的正常运转,艺术设计学院指导成立了“匠心设计制作”社团,来确保市集的沟通和联络工作。社团成员跨学院、跨专业,这样有利于学科知识互补及不同知识背景下沟通能力的培养。社团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项目内容进行项目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以及自主进行原创产品的设计研发。社团指导老师或者聘请专家对社团活动定期进行辅导,使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
(六)构建四大辅助体系,建立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
构建咨询、培训、评估与孵化四大辅助体系,搭建基于创意市集实践教学模式下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由政府、企业和学校联合组建创业辅导团队,设立创业导师制,为想创业的大学生提供课程辅导,针对已创业者所面临的现实与具体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与方案,提高创业成功的机会[3]。为大学生创业者及创业项目保驾护航,提供一个连接校内外资源的平台,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创新创业大赛。
三、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成效
创意市集为高校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创意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武昌工学院创意市集”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实践教学、设计工作室、校企合作、创业孵化等多维模式,使学生更贴近社会,加强专业与市场的结合度,感受创业氛围,让学生不出校园进行实习和实践训练,为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创业开辟一条绿色通道,最终实现企业、学院、学生的“多赢”,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取得显著成效。以“武昌工学院创意市集”为例,实践成效如下:
从2017年9月起,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正式启动创意市集。至今在校内已经成功举办三届大型创意市集活动,成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张名片。先后成立“艺创工作室”和“匠心设计制作协会”来保证创意市集的筹备和实施,以及日常沟通和联络工作。艺术设计学院整合专业实践教学及学生社团的资源运作创意市集活动,充分挖掘学生们创新创业的能力,为有自主创业计划的学生提供了提前接触市场的机会。创意市集分为创意类、二手类、商品类、才艺展示类等4个类别,摊主为本校学生,每届平均摊主团体数达到35组,作品数量500件,产生交易额5000余元,前来参与的人数达到2000余人。
“设计工作室”是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最有特色的教学模式,由学院挑选对创业有激情、有梦想的学生参加学院的创业团队,以公司化运作的模式完成校企合作相关课题,与实际生产进行零距离接触,使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更贴近市场,加强专业与市场的结合度,深入岗位,感受创业氛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实现教学与社会效益的双赢[4]。他们中一些出色团队近年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优秀奖4项;获“创青春”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竞赛铜奖2项;获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等。学院安排专业教师指导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积极申报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近三年获批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11项、校级项目16项等。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的参与度达50%以上。
在创意市集的推动下,学院积极探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升级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三年,组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参加比赛达1488人次,获奖137项,获4项赛事的优秀组织奖。
2018年,校内创业孵化基地正式启动。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了办公场地、办公设施、创业沙龙、创业培训、手续帮办、基金扶持及创业项目洽谈等服务设施。学院多个创业团队已在创业孵化基地开办了公司。
四、结语
“创意市集”不是一个单纯的校园活动,它是一个创新的平台,创意的集会,它的本质是教育学生发现机会、整合资源、团队合作、服务导向的价值创造、超前行动及创新变革等。它促进教育融合,发展实践育人的多样性。“创意市集”和艺术设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应当更加注重原创性、艺术性和纯粹性,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取得上述成果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大学生创意产品的产业化发展任重道远,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意市集实践教学模式还有待不断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