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以喜马拉雅FM广播传播为例
2020-11-23高子一杨松明
文/高子一 杨松明
在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大环境下,建立具备抗风险、可持续的创新创业体系,大力推进创新创业项目,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诉求,创业训练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赞誉和欢迎,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在创业训练中出现问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解决,促使创新创业计划更加完善[1]。
一、大学生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缺乏对爱国主义的深刻理解
高校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很高,但难免会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教育形式偏重灌输、说教,从而缺乏渗透性等,无法达到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人才培养偏重的应是精神培养而非理论灌输,教育过程中淡化中国文化的理解是与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相背离的。“爱国”也会逐渐沦为一门应试课程,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群体不能具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对我国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非常不利。
(二)大学生对碎片化信息理解的片面性
广泛娱乐化时代的到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以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呈现出来,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对待同一件事的看法有不同的角度,例如对社会不良现象过度放大,对物质利益过度追求,对大学生的理性思考产生了巨大冲击,导致学生无法对碎片化信息进行有效鉴别。短视频具有短小精悍、娱乐性强、互动性强,社交属性强等特点,短视频内容适用于推广宣传,但却不适用于创新创业实例的讲述、交流与倾听[2]。
(三)大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大学生对新中国发展历程的理解是建立在爱国主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的。单从理论上讲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是具象的。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养不能仅仅由信息输出的媒介体组成。作为高校与社会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中要以推动中华文化发展为重点。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实践动手等良好习惯,对创业项目成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二、喜马拉雅FM传播的对策分析
(一)传播形式
要使大学生对创新创业项目感兴趣,首先要从传播形式着手。广播是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传统媒介,广播也是复古、抒情的表达载体,使学生在快节奏生活方式里慢下来,让自己静下心来思考未来。创业训练项目以喜马拉雅 FM 为代表的定制广播推出的手机客户端上线,非线性收听方式、多样化的节目类型等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短视频虽然也符合以上特点,但短视频具有缺乏引起深刻思考的属性,因此我们从媒介的形式上选择了以广播为主的传播途径。
(二)传播内容
要使青年人对新中国发展历程有深刻理解,就要从传播内容着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缺乏对中国发展历程的理解的爱国是没有灵魂和根基的,是脆弱、不稳定的。人生故事包罗万象,创业项目宣传活动针对的收听群体较为固定,从受访者的年龄、家庭、职业、特殊经历进行挖掘,划分系列故事主题,从而引起大众的兴趣,与他们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推动收听者进行对内容的讨论与转发。
(三)传播策略
要使大学生从创新创业项目中了解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就要从传播的策略着手。在喜马拉雅FM广播中向读者发起投稿活动。通过创建知乎话题,邀请大V参与讨论和分享故事,从而引发读者的讨论与创业实践故事分享。通过创建新浪微博超话社区,邀请官方、有影响力的微博进行讨论与二次传播。
三、结语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具有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在训练质量上存在的问题需要将创业训练加以引导和转化,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了解创业基本知识,将创业计划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