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四梁八柱”,创新服务转型
2020-11-23福建省社会保险中心
文/福建省社会保险中心
福建省自1987年开始实施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至今,一直实行业务经办全省“六统一”、财务管理省级统收统支、全省三级经办机构人员编制由省编办统一核定、工作经费由省财政厅统一核拨的经办管理体制。福建省在社保基金管理信息化转型方面经过不懈努力和改革创新,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险基金、统计类指标的省级基础数据库、数据综合分析应用平台和养老金社银直联发放系统,为构建省级统筹“四梁八柱”,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
为了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和质量,福建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一是建立基础数据库。通过从基金财务管理系统中自动采集基金数据、从统计报表系统中导入统计数据的方式,完成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同时,在系统中建立对两套数据自动进行比对校验机制,保证基础数据质量。二是加强数据库管理。对各级经办机构采集的基础数据采取上报即锁定机制,数据的修改权限上管一级,实现基础数据固化管理。三是加强预算编制审核。在报表系统中设置校验、审核规则,设立《基金预算收支数据验证表》《基金预算执行情况评估表》等审核分析报中间表,对预算编制全过程和结果进行验核,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四是强化基金支出风险控制。根据人社部《关于规范养老保险待遇发放数据向银行传送方式的通知》《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与商业银行系统接口设计规范》《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与商业银行系统接口开发规范》要求,协调委托代发全省养老金的7家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筹措资金,组织专班,采用“省级层面对接,数据专线传输,银行核对账户,无误账户即时发放”模式,推进全省范围养老金社银直联发放平台建设。
(二)
通过采取预算编制底表关联的各类历史数据系统直接从基础数据库取数,有效提高了全省预算编制效率和质量;通过采取社银直联发放养老金,有效保证了基金发放准确性、及时性和风险控制。具体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现部、省两个系统无缝对接。对部社保基金报表管理信息系统与我省基金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功能拓展升级改造,实现无缝对接,实现全省各级经办机构编制部社保基金报表系统的基金报表数据从福建省级集中的财务管理系统直接取数,确保报表数据与账套数据完全一致。同时也避免数据在移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搭建起统计报表与基金报表两个报表系统对接平台。社会保险统计报表与基金报表分属两个不同报表系统,福建省在部社保基金报表管理信息系统中设置全套统计报表,通过与统计报表系统库表结构对应衔接,实现从统计报表系统中导出的统计数据能够直接导入部社保基金报表管理信息系统,对两套报表数据设置逻辑关系校验,搭建起基金报表与统计报表对接的平台,确保统计数据与基金数据完全匹配。三是增强综合分析与运用两个能力。福建省在现有部社会保险基金报表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统计和基金报表基础数据库,并且根据常规分析、实时分析和决策分析需要,设置基金运行基础数据表、基金收支量化分析表、分地区基金结余分布情况表、分统筹层次报表数据的审核汇总分析表等33张常用分析报表,支持常规分析和部分决策分析。开发的决策查询定制报表功能模块,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提取数据库中各类指标数据,生成专用分析报表进行综合分析,以直观的柱状图、饼状图、趋势线等分析图表,为省领导、部门领导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延迟退休、基金投资运营、待遇调整、基金支撑能力等诸多决策上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分析和趋势分析。四是强化全省养老基金支出风险控制。福建省养老金社银直联在省级层面实现全省养老保险待遇发放数据“离库不离线,中途不落地,传输中加密”,数据由省社保中心与各代发银行省行对接、校验、发放、反馈,全省养老金发放数据传输、入账、报表情况实现界面可视化。发放周期由原来发放电子数据交换、纸质报表反馈的三天,缩短为3个小时以内,全省养老金发放效率更高、更准确、更安全。2020年社银直联发放模式还将覆盖工伤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发放,还将与委托代发的7家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签订委托扣款协议,化解冒领养老金的安全隐患。
(三)
基金管理信息化不仅仅是简单的“软件+硬件”配置,更应该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目标、以构建数据共享平台为切入点,通过充分借力现代信息技术,达到提升经办管理服务能力的目的。福建省社保基金报表系统功能拓展和升级改造项目的实施、省级层面实现养老金社银直联发放,正是通过“信息化+”应用建立涵盖全省较为详实、完整的基础数据库,构建完善、实用的数据综合分析应用平台,统一省级层面与委托代发银行的发放平台,不仅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繁重的手工采集数据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而且有效确保了所采集数据的质量、发放数据的准确及时,为开展各类大数据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近年来,福建省基金预算执行的精确度接近100%,可以印证福建省基金管理的“信息化+”应用,是一个成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