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间两话”开展与成效研究
——以江西省上犹县陡水镇为例

2020-11-23孙良溦钟沛康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4期
关键词:乡间党员干部文明

文/孙良溦 钟沛康

一、“两话”——沟通交流的最佳方式

脱贫攻坚,不仅是时代赋予每位扶贫工作者的艰巨任务,更是一项光荣使命。在党的号召下,众多党员干部加入扶贫队伍,用不辱使命的坚强意志和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加快了脱贫的进程[1]。

第一种对话方式是:扶贫干部进行“一对一的上户帮扶”。在听取贫困户实际困难,对贫困户进行帮助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因为受外界干扰较少,关起门来说悄悄话,贫困户的有些苦衷或难言之隐,在这种情况下,便于沟通交流。

第二种对话方式是:村干部与村民进行乡间夜话。广大农村百姓原本就有聚在一起拉呱说事的生活习惯,天黑以后,农民闲下来,村干部与本小组村民相约在一起,谈家长里短,解读政策、倾听民声,共话产业发展之计,对农民关心的问题答疑解惑,共谋脱贫致富之策,乡间夜话成为了解民情民意的重要手段。

二、“两话”——宣传理论政策的有力手段

伴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孝老食堂的建设与成功运行,在部分村小组,将夜话改为午话,村民们除了可以一起用餐,还可以一起谈心聊天,开展“乡间午话”活动,宣讲党的理论政策,倾听群众诉求,讨论解决生产发展难题,收集村民意见建议,群众积极建言献策,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接受党的教育、感受党的温暖,一些原有的矛盾纠纷和不满情绪也就迎刃而解、烟消云散。乡间午话的开展,有效培育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和谐融洽的农村社会氛围,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明显提高。

乡间“两话”成为一种化解民生难点、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形式,成为解决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农村落地的好办法。“两话”开展前,由党员、干部面向村民征求意见,整理后报村党支部讨论确定主要议题,确定时间,并下发通知。村民也可以现场提交议题,共同讨论。上犹县陡水镇党委和政府,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完善开展“乡间两话”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并将“乡间两话”作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平台和活动载体。

“乡间两话”活动时间每周2 ~3 次,由村两委或村第一书记牵头,带领驻村工作队、工作组、帮扶干部,结合农民生活习惯,利用中午或晚上时间深入村庄,宣传思想理论、倡导移风易俗、讲解扶贫政策、交流脱贫经验、征求发展意见、谋划致富新路。“乡间两话”把干部下基层由原来的“软要求”变成了“硬约束”,让干部沉下心来,常往基层跑、常想群众事、常解群众难,成为干部作风锤炼和能力提升的“练兵场”。

三、“两话”——搭建党与群众沟通的桥梁

“乡间两话”采取拉家常模式,干部群众“同照一盏灯、同围一张桌、同谈一席话”。每次“乡间两话”提前向群众预告,议程和议题包括政策精神的宣传讲解、观看乡风文明等专题视频、讨论解决生产发展难题、收集群众意见、听取群众诉求等。活动现场或会后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并采取阳光故事会、环境卫生评比会、孝老爱亲评选会、有奖问答、“学习强国”内容学习等灵活多样、贴近生活的形式,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干群夜谈会上,群众大胆向干部倾诉困难、积极建言。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并按问题性质和轻重缓急进行分类,统一登记造册,明确责任单位或个人,实行销号整改,确保件件有落实,一些误解隔阂和矛盾纠纷也就迎刃而解。通过“乡间两话”,干部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走进群众中间,进行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架起了干部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在“乡间两话”宣讲中,重点宣传扶贫政策、农村环境整治、“空心房”整治、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内容,并就政策落实、脱贫规划、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文明实践等方面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群众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时直至夜深仍意犹未尽[2]。帮扶干部通过“乡间两话”,摸清群众的生活状况,为结对帮扶贫困户提供致富“金点子”;摸清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帮助贫困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摸清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丰富文明实践内容。新时代文明实践“乡间两话”为乡村振兴、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成为发展提速的“助推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

根据统计,一年时间内,陡水镇就组织开展“乡间两话”活动400 多场次,实现了全镇4 个村56 个村民小组全覆盖,先后收集意见建议1000 多条,一大批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四、推进“两话”工作的策略

在推进“两话”工作中,发现还存在着整合资源方面有待加强、活动载体与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工作内容向活动项目转化形式创新不够、群众主动参与意识不够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如下改进策略。

(一)创新“两话”形式

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带头作用,利用中午和晚上闲暇时间深入挂点联系乡村,因势利导采用合适的茶话会、座谈会、送戏以及举办文艺活动等形式,用“低姿势”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用“心”换“心”、“面对面”促膝交谈,用唠嗑般“拉家常”了解群众的困难,真正打开群众“心门”并听到真实“心声”,做群众的坚实“靠山”。同时,还要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对群众所反映的建议和问题要高度重视,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重点解决。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提升发现问题的敏锐性、不断增强分析问题的判断力并不断加速解决问题的执行力,让群众敞开胸怀讲出真正的困难。只有找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原因,才能真正解决群众致富的瓶颈问题。要付诸真正行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走进“民心”,推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二)选好“两话”场所

要灵活选择开展“两话”的适宜环境,比如人员比较集中的村镇社区、空间比较大的屋场等,这些地方不仅方便群众出行而且群众也不会有太大压力。当然,也可以将场地选在比较有群众基础且威望较高的村组干部和党员家中,群众对这些人比较信服,在谈话时就会容易放下心理包袱。同时,要尽量兼顾所有群众的意见,如果个别村民住的位置比较分散或过于偏僻,可灵活采用针对个人的走访谈心办法进行。在谈话时,党员干部要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用群众看得见的事例、用最贴近群众的方法交谈,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员干部的真心、爱心与信心。

(三)扩大“两话”范围

开展“两话”活动时,要尽最大可能让所有群众都参与其中,不能凭借年龄、身份等条件对参与人员进行限制,要搭建出党群沟通的坚实桥梁。而且还要做到在不“扰民”的基础上“访民”,真正发挥走访的作用,在工作时还要重视引导比如老干部、低保户以及土坯房改造户等人员的参加。要不断为党群干群营造融洽良好的关系,充分结合真实的乡情民意做好疑难解答,对存在的矛盾纠纷认真分析并给予妥善解决,将党的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以及农业政策法规等认真向群众宣传,以此增加访谈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在群众中间凝聚起同心发展的强大合力。党员干部在开展“两话”时,可通过发放简明读本、做详细问卷调查、上党课以及留联系卡等形式对群众进行良好教育引导,并且要认真听取、广泛采纳群众的意见建议。

(四)注重“两话”实效

党员干部要遵循“力所能及马上办”“力所不及想法办”的原则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一旦收到群众的意见建议就要认真把所收集的问题按性质分为轻重缓急、有条理性地给予解决。假如有群众不理解,干部就需要将工作的必要性认真解释,对待不同的问题可以制定出不同的解决策略,并将责任明确到人。同时,对一些重大问题要实施全程追踪督办,确保每件事能够认真落实并有清晰结果。“两话”应该要让群众有了更好的奋斗目标,懂得学习更多的知识,懂得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在“话”中谋思路、想对策、寻发展,在“话”中筑起“黄金屋”,让“两话”成为发展提速的“助推器”。

五、结束语

在不断开展“两话”工作中,全体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以身作则,对某些问题突出户以及经济薄弱户,要多多听取他们的建议。同时,要高举党的旗帜,始终坚定不移地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以此形成干群同心同行、凝聚力量的强大磁场。把“两话”当作解决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可以用“心”联络“真情实感”、用“协商”集智于民、用显著成效取信于民,让群众更加信服党和政府。

猜你喜欢

乡间党员干部文明
乡间小路
请文明演绎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漫说文明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行走在乡间的浅冬
对不文明说“不”
乡间即景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