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新载体的实践探究
2020-11-22孟震彦
孟震彦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保障。在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式更加复杂,在教育活动开展中,更加侧重学生主体地位,要求实效性不断提升,同时在载体建设层面要更加灵活,以此确保学生核心培养水平不断提升。
一、微时代下微载体的功能特征
1.以电子产品为基础的工具型载体。手机、平板电脑及其他形式的智能电子产品应用更加广泛,尤其是在年轻群体生活中,电子产品的应用已经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高职院校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电子产品不仅成为学生与社会交往的硬件基础,更是学习活动开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基于手机等为载体的电子硬件设备,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便利的接收和传播信息,在信息中包含对学生思想不同形式的影响,如果教师不能够在思想层面做好教育工作,将会使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受到明显影响,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严峻挑战。
2.以微信、微博等为平台的传播载体。微信、微博、微视频和微公益等多种不同形式的“微载体”成为不同群体交往的基本载体,在交往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情形下,使得大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在教师层面,利用微信和微博账号,能够利用文字、视频、语音等多种形式,能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改变原有的枯燥模式,更加提升教育活动的生动性。从这方面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新型变化,使得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必然要适应这种形式变化,强化对应的内容变化。
3.以微公益为形式的实践载体。在时代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成长呈现不同形式的新型特征,在自身成长的同时,也愿意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公益实践活动中来。在这些公益活动开展中,大学生群体不仅从资金方面贡献自身有限的力量,更多的是参与到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中来。这些参与形式虽然在社会层面来说不足以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对学生个体而言,在思想层面的影响却更加丰富。[2]将微公益纳入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来,是教育体系完善的必然要求。
二、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新载体应用实践途径
1.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不断完善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自身角度出发,强化对具体工作的重视程度。首先来说,教师层面要在日常教育活动开展中加强引导作用,加强对学生思想层面的认识和引导,在了解学生生活和学习状况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做好教育工作。其次来说,辅导员群体应当借助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平台、微信群、微博交互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更加积极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将时间和精力注重于专业学习和社会政治层面,避免出现仅注重娱乐化、肤浅化信息的错误思想。同时,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应当加强相关内容的组织,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微媒体中的信息,采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和处理这些信息,从而更好的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2.提升微载体应用能力。微载体的应用具有明显的年轻化特征,虽然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群体也都呈现年轻化趋势,能够较好的应用微信、微博等载体。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照搬内容、形式僵化、思路单一等方面缺陷。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教育工作者虽然在形式上使用了新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在内容方面缺失应有的创新。相关方面必须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引导其真正在思想层面与学生形成对接和交流,提升其对微载体应用的重视程度,并且有效提升其在内容方面的应用水平。
3.构建专门的思政网络教育平台。微时代背景下,学生思想层面转化更多的受到微载体等课外信息的影响,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管理层面而言,就必须更加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将教育内容延伸至课堂之外,确保教育活动开展能够起到实效。依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实际,构建专门的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平台,是基本措施之一。创建学院和院系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创立不同形式的微公益小组,不定期发布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内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微公益类型中来,能够更加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形式,实现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
4.强化微公益实践载体建设。微公益活动的开展,可以利用微载体所具有的便利性特征,使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通过自身身体力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更好的认识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例如在某些微载体平台中,可以通过网络捐赠书籍及衣物的形式帮助贫困山区的中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辅导等形式解决偏远地区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遇见的问题。以此能够更好的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来。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型载体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要求,对于相关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须强化对微载体应用的重视程度,通过不同形式深化创新实践,以此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同步成长,更好的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更好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