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0-11-22刘书静
刘书静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三溪乡中心小学
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影并茂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应用最为普遍、广泛的一种形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教学知识于学生而言更为生动地具象表现。多媒体课件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主要形式,因此本文从课件放映安排、总结环节丰富度与审美设计三个角度出发,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提出建议。
一、根据教学情境与特点,确定课件放映安排
教学特点背后体现的是小学各阶段学生的理解、思考与接受能力的差异,因此,它决定着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丰富性、内容多样性与信息熵的程度。小学语文的教学由低段到高段逐渐深入,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时,也应针对所教授的学生所处年级,对课件的表现形式、内容比例与放映时长做出一定的不同偏向。如教师在进行小学低段教学时,应尽量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多图片、少文字,详叙事、简说理,通过表达形式的丰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就内容分配的比例而言,使引入环节所占时长增加,每页课件的内容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使得教学深入浅出、易于接受,不易使学生产生疲惫感;而在进行小学中段及高段教学时,可以适当增加抽象、理论文字的说明,通过信息熵的适量增加锻炼学生的思考与自主探究能力。
此外,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也有所变化。如在二年级上册《识字》中,以课件放映为主要形式讲授识字,则课件的总放映时长、单张放映时长在整堂课堂教学中占据了大部分比重。在教授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时,除课件外,还可向学生展示其他普罗米修斯神话相关的多来源影像记叙材料,这些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看似时长偏短、重要程度偏弱,但它们往往对于学生就课文材料的深入理解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二、注重课件的总结环节,扣紧思维提升关键
在大多数多媒体教学应用场景中,教师往往重视多媒体课件与相关材料对课本知识主要内容的展示与说明,而忽略教学中“总结提升”环节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实际上,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一是学生模糊知识脉络的领路人,二则是帮助学生将所学具体知识抽象化的补充者。“总结提升”环节是教师发挥“领路人”与“补充者”角色作用的核心,因此课堂不应“虎头蛇尾”,在教授教学内容结束后草草了事,而应“虎头豹尾”,主要内容结束后,还应在课件末尾对本堂教学进行抽象总结与理论拔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吸收课堂知识,隐性养成学生的思考习惯,对其思维提升起到辅助作用。
如在三年级下册《赵州桥》的教学中,在课件结尾,教师可展示更多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像图像资料,使同学们对建筑中人类的才华与心血有更深入的认识;教师还可准备《中国古代建筑常识》的节选材料,鼓励学生课后在家长的陪伴下共同阅读,建立学生在感性理解后对事物的理性认知,促进其探究思维的养成。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形式普遍单调、应用制作只求显目,不能很好地展现教师教学的文学素养与教育本身的艺术追求。就多媒体课件而言,其审美追求基础应为课件风格统一、文字图像清晰美观;较高追求则是针对特定教学内容,灵活搭配色彩、字体、构图等艺术语言,使课件美观大方、表现性强。[2]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能够有效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其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专注与投入程度,在美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素养。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质量,对教师本身掌握课本内容的程度与制作课件的精力提出了一定要求。课堂教学中不乏教师直接下载课件使用的现象,撇开网络已有课件资源的质量良莠不谈,单论教师本身对课件的熟悉程度也远远不够。若教师对课件生疏,教学质量亦可想而知。教师可亲自制作课件,或在已有的课件资源上做出符合现实教学情境的修改。值得注意的是,课件应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兼顾教学目的与美学风格,而不应成为堆砌多媒体技术的“炫技之作”,使得重点失焦,失去教学本意。
四、总结
本文基于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应用形式,也即多媒体课件出发,从三个角度为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建议。教师应根据学生接受与理解程度安排放映形式、内容比例与放映时长;重视多媒体课件中总结环节的饱满程度;对多媒体技术的美学质量作出自我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善用多媒体技术这柄“时代利器”,将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