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策略初探
2020-11-22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程萍
文/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程萍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今年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国内外各种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通过多种方式制造思想混乱,再加上个别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具体工作中的一些失误等,导致抗疫斗争中的意识形态形势复杂。期间,作为各种思想交融和文化碰撞的聚集地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如何充分利用疫情防控这个大课堂化危为机,提升意识形态能力,抓牢抓实意识形态主导权、话语权,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研究课题。做好这一研究,对高校在改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厚植爱党爱国信念,增强对各种错误思潮的免疫力,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意义。
一、抓住关键少数,锤炼意识形态把控能力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指出,本领恐慌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他告诫“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就高校现任党委班子、中层干部而言,如果说17年前抗击非典他们资历尚浅、参与有限的话,那么,17年后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亟须他们挑大梁、谋全局,这对其意识形态把控能力,是一种全新的检视和挑战。一旦管理层面出现“本领恐慌”,学校将从上至下传递一种焦灼冒进、主次不分、忙而无效的工作倾向,会对有条不紊引导引领师生思想情绪,科学合理做好“停课不停学”等各项工作造成一种负面的压力。事实上,在疫情防控的胶着期、关键期,当媒体曝光杭州某单位30人开会11人感染,中国疾控中心号召以视频会议替代会议之后,还有高校频繁召集中层干部、业务骨干到校召开线下会议,研究非疫情防控、非紧急性工作,这种冒险做法有违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人为增加了社会、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负担,凸显了政治站位不够,意识形态把控能力不强的短板。
所以,学校党委要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继续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核心作用,抓住党委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意识形态主管部门干部这些关键少数,敢于并善于迎接疫情防控的检视和挑战,将维护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疫情防控的全新实践中提升全体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把控能力。
首先,自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我校根据2019年底干部换届结果,利用网络平台,第一时间召集16个履新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签订了任职期内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状,并特别明确了疫情防控期间二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要点,确保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弦、有抓手、能落地。其次,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要求,持续推进学校党员干部“三个五”作用机制,要求党委委员、中层干部、党支部书记、各类内设机构负责人和普通教职工党员在内的各层级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守土尽责,在疫情防控、“停课不停教”的实践中分别深化“五个表率作用”“五个带头作用”“五个先锋作用”。最后,推出党委班子成员“一人一周”轮流蹲点值班,倡导中层干部、行政部门人员提前返校工作,要求党员佩戴党徽上岗并带头加入开学报到志愿工作等系列活动中,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在体力的付出和精神的富足中提升党性修养、家国情怀,深刻领会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义。
二、统筹舆论宣传,提升意识形态导向能力
面对国内外日趋严峻的意识形态环境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确保宣传思想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在疫情防控的任何阶段,宣传部门都必须切实担负起意识形态主管部门的职责,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监测,及时分析研判意识形态工作形势,联合共青团、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安全保卫部、党委学生工作部等意识形态工作体系,依托校院两级宣传媒体和宣传队伍,以宣传思想工作协同推进的大格局,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为全体师生联防联控、尽职尽责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就导向来说,舆论宣传至少应涵括三个层面:一要及时传达党中央、教育系统、学校关于联防联控的决策部署和最新举措,帮助每个党员干部和师生群众理解、配合防控时期的各种临时管制政策,把握做好个人疫情防控的要点。二要展示学校联防联控的重要成效,生动讲述党员干部、师生群众在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展现全校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三要敢于亮剑、敢于斗争,旗帜鲜明地反对、抵制和揭批各种错误思潮、谣言和伪科学,引领党员干部、师生群众养成良好的上网、用网习惯,不轻信、不盲从,严格遵守学校网络舆情管理相关规定。
围绕以上三个层面,我校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团结稳定鼓劲的舆论工作基本方针,紧跟不同阶段社会、学校舆论的焦点、热点,因势利导,精心策划选题,力争实现全过程全媒体宣传引导。利用微信传播对图片、视频、文字等多元手段的丰富承载力,推出了“海院人战疫实录”“在线教学进行时”“@海院人,你的体育老师已上线”“法眼看疫情”等系列栏目,展示海院人乐观积极、共克时艰的精神面貌,对提前返校、传谣造谣、虚报个人信息等行为的后果进行有效预警;利用微博广场传播“短、平、快”的优势,推出了“疫线消息”“图说抗疫”系列,传送主管部门、学校疫情工作的最新动态,图解个人疫情防控要点;制作了两期校报抗疫纪念特辑(电子版),登载师生在疫情防控期间所写的随笔、诗歌、手绘,为大家记录心声、寄语学校、武汉和祖国提供方寸之地。同时,在全校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和网络文化成果征集展示活动,通过评选和考核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为学校层面的宣传报道提供了很多鲜活感人的素材。在做好内部宣传的同时,紧跟党中央、教育部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导向,加强与社会媒体的信息沟通,及时推广学校在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守护师生平安方面的先进性、典型性做法,目前在各类媒体发布新闻报道29篇(条),其中,省教育厅新闻中心采用4条工作动态、典型报道,江苏学习强国平台采用1篇专题报道,提振了全体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自豪感,意识形态导向能力初见成效。
三、强化阵地建设,深化意识形态甄别能力
先进的社会思潮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错误的社会思潮会误导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认知,扰乱社会思想,甚至引发社会动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对于学校来说,抓好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深化意识形态甄别能力,有利于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政治自觉,有利于履行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形成团结、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和氛围。
因为校园封闭和居家隔离,网络成为师生获取信息来源、表达思想观点、宣泄情感情绪的最重要的单一渠道和平台,所以,在这个特殊时期,学校意识形态阵地高度集中在网络,具体而言,就是在线课堂、校院两级的新媒体宣传平台(微信、微博、抖音)和师生的微信(QQ)群。这种情况的出现对学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来说,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是,跟平常相比,意识形态阵地大大收缩,而且任何网络言论、图片、视频都能留下“电子痕迹”,相对直观可视,可回溯可追究;弊端在于,宅家抗疫导致网络阵地空前活跃,特别是师生的微信(QQ)群每天信息量非常大,文字、照片、视频、语音、表情包等各种形式都有,要逐一分析甄别的话,工作量相当大。所以,为了有效筑起意识形态安全防线,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必须从加强师生意识形态甄别能力这个源头抓起,以补足精神之钙,增强思想免疫力,防止有意识、无意识地发表不当言论,随意传播来历不明的信息,造成不良影响。
我校从疫情防控工作启动时就及时进行了舆情预判,预见了封闭校园、推迟开学等系列通知会带来较强的网络舆情波动,所以,第一时间明确了网络阵地建设将是下一阶段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对各种八卦流言的甄别管控,加强追责问责。对此,采取了专门性措施。一是定期开展专项分析研判,依托腾讯视频会议平台,宣传部门带领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结合微信(QQ)群中的典型案例,进行集中研讨、集体会诊,研判师生群体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倾向和情绪。同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及时纠正管辖范围内的问题,发现故意传播不当言论、视频、图片的,必须进行诫勉谈话,酌情予以通报并备案。二是严肃对校院两级142个新媒体公众号的宣传纪律。明确平台推送内容必须符合规定的宣传口径,把握不准的务必及时与宣传部门沟通;要及时上报后台留言互动区发现的问题,对恶意发表的反党反社会的评论,坚持追查到底;充分发挥大学生记者团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力量,推动形成积极的舆论氛围。三是加强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的协同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的思政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对照这一精神,我校准确断定,当下疫情就是一场极其重要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在2月17日开始的教学第一周,我校要求全体授课教师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导入设计,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推进的理念上好“开学第一课”,结合抗疫中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引导同学们深刻理解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珍惜抗疫英雄的无私奉献,更加坚定学习报国、实干兴邦的坚定信念。3月9日,在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之后,我校组织所有专兼职思政课教师认真揣摩四位专家学者的授课要点和教学艺术,开展线上集体备课,进而在后面一周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线上课程中,通过组织课堂讨论、撰写观看感想,帮助全校200多个班级、7000多个学生进一步消化、领会思政大课逻辑原理的精神内核,学生们反响强烈,在线上掀起一波波爱国主义的浪潮。
四、结语
对于高校来说,化危机为转机,在疫情的检视中发现意识形态工作漏洞和短板,在疫情的挑战中提升全体党员干部、师生群众的意识形态能力,是一个全新的经历和体验,探索的过程也许疲累,但收获的结果是全体师生的凝心聚力,是学校的长治久安。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意识形态工作导向,不断在新的境遇中探索意识形态“变与不变”的工作策略,增强意识形态的把控能力、导向能力和甄别能力,让过硬的意识形态能力成为学校内涵建设的“定海神针”,这也许是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为高校治理贡献的宝贵经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