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第一书记”的角色定位
2020-11-22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黄小云
文/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 黄小云
选派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干部到农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扶贫开发决策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干部的一项制度创新;是推动精准扶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条有效途径。近年来,一大批“第一书记”活跃在农村这片广袤的热土上,为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队伍。笔者结合自身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经历,就“第一书记”的角色定位,谈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既当“班长”,又当“帮手”
(一)当好“班长”,发挥“领头雁”作用。第一书记是脱贫致富的“第一带头人”、强基固本的“第一责任人”,是支村两委的主心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因此,第一书记必须主动担起“班长”这个重任,做到“五要”:1.站位要高。思想政治站位的高低直接决定视野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思想政治站位高,行动才更有效。第一书记必须把党性锤炼放在首位,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奉献精神贯穿于实践始终,必须深刻理解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脱贫攻坚的核心要求,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研究问题,既要立足当前解难题,更要面向未来谋长远。2.目标要准。农村工作大到基础设施、项目落地、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小到邻里纠纷,甚至一片瓦、一兜菜。但不管做什么,最终目的就是让群众受益;不管怎么做,所有工作最终落脚点是群众的认可度、满意率和获得感。这个目标方向一定要把握准。3.思路要清。第一书记必须在与群众交往中摸清情况,弄清楚村里最缺什么,最急需解决什么,发展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最大困难是什么等问题,并认真分析,找出原因,想出办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为群众谋思路,找出路。4.信心要足。脱贫攻坚、环境整治等工作,任务重,考核严,贫困村基础条件不好,缺资金缺人才,支村两委班子成员素质参差不齐,农民群众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有时感到压力山大,困难重重,有时感到迷茫和困惑。此时,第一书记更应该表现出强大的自信心,带领大家迎难而上。如果第一书记都没有信心,那么就会失去精神支柱,就会因为困难而畏畏缩缩,乱了阵脚,丧失斗志。5.办法要多。在困难面前,第一书记更要努力想办法,既用好“内力”,又善于借助“外力”。积极向县委、市委汇报,争取获得更大的重视和支持;经常性与后盾单位党政班子成员交流沟通,依靠后盾单位的后勤保障和后方支援,充分发挥后盾单位的独特优势;切实与乡镇党委政府有机融合,避免“两张皮”现象;广泛联系社会资源,争取各行业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
(二)当好“帮手”,发挥“传帮带”作用。第一书记虽然是“班长”,是“领头雁”,但一定要把握“度”。既要拍板决策,又不能独断专行;既要指导引导,又不能大包大揽;既要帮带,又不能帮办。这就需要第一书记在当好“班长”的同时,又当好“帮手”,重视“四个帮助”:一要帮助培养一名优秀的村书记。经常性指导村书记学习业务,提高管理水平;在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面前维护村书记的权威和形象;及时诚恳指出村书记工作上的缺点和不足,帮助改进提高;凡事与村书记沟通商量,认真听取村书记的意见,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困难面前多为村书记撑腰壮胆,荣誉功劳面前多让给村书记,责任面前多为村书记担当。二要帮助建设一个坚强的党支部。健全党组织架构;进行支部工作年度量化考核,压实支部书记和支委的责任;坚持“三会一课”、支部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活动;选派后盾单位党支部与村党组织党建结对,经常性开展支部共建活动;推进支部“五化”建设,打造“一支部一品牌”;加强支部阵地建设,完善党员活动室硬性条件,开辟“党员书吧”,举办党建知识抢答赛;注重培养发展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三要帮助锻造一支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在党员中开展“五走进”活动,即走进红色讲堂学习理论,走进困难家庭嘘寒问暖,走进田间地头谋求发展,走进村道集市整治环境,走进村民庭院督促卫生。广泛开展争当“五好”党员活动,促使大家在遵纪守法、学习提高、服务群众、弘扬正气、参与活动五个方面争先创优。想办法为党员干部提供学习机会,组织党员骨干到后盾单位和教育培训基地学习,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四要帮助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时调整完善村民议事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明确其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完善“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等制度,推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坚持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
二、既当“谋士”,又当“战士”
(一)当好“谋士”,发挥“参谋部”作用。脱贫攻坚、乡村治理、经济发展、文明建设等等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如何抓住主要矛盾,牵住牛鼻子?科学谋划是关键。第一书记在其中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当好“谋士”。1.谋划脱贫策略。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现实状况和需求,结合后盾单位、工作队的资源优势,制定出“党建帮扶带队伍、产业帮扶稳增收、消费帮扶解忧愁、医疗帮扶防病贫、精神帮扶强信心”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策略。2.谋划发展思路。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将上级精神与村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制定出“党建引领、产业带动、自立自强、实干兴村”的工作主题。实施党组织“领头雁”工程,打造一支撤不走的工作队;发展产业,变“输血”为“造血”,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扶智扶志”,铲除贫困的思想根源。3.谋划治理办法。注重“六个推进”,即: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全科网格服务,推进专业人才参与,推进基层民主管理,推进乡风民风改善,推进德治法治结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大格局。
(二)当好“战士”,发挥“先遣队”作用。脱贫攻坚是一场战役,是一场硬仗。第一书记不仅是“官”,而且还是“兵”,不仅当“谋士”和指挥,也要当“战士”和先锋,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一是变身为产业发展的“牵线员”。产业发展是重头戏,第一书记要唱主角,跑调研,跑项目,跑资金,跑市场,跑基地,跑贫困户,四处牵线搭桥。采取“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共同开发香瓜种植基地;采取“赠股分红+就业务工+土地流转+直接帮扶”模式,发展“葡萄种植、土鸡养殖、土鸡蛋生产、自酿葡萄酒”的生态“种、养、加工”基地。二是变身为农副产品的“销售员”。消费扶贫不仅帮助贫困地区人民增收脱贫,而且有力带动产业扶贫。积极对接后盾单位优先购买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组织大型爱心义买活动;组织后盾单位工会会员到村开展春游秋游、访贫问苦、生活体验;经常从村里捎带产品销售给亲朋好友。一年的时间共帮助销售150余万元。三是变身为精神家园的“守卫员”。精神的家园,如果阳光不去播撒,就会滋长霉菌。第一书记应当自觉把坚守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深入做好贫困群众的思想发动、宣传教育和情感沟通工作,进行文化帮扶、思想帮扶。大力开展“脱贫立志、星级创建”活动,建设文化墙,建设“健康书屋”,开展“送文娱节目、送春联”等送文化下乡活动,组建军鼓队、广场舞队,举办红歌比赛,改善村民文体活动中心,建设文化舞台、篮球场、羽毛球场,添置健身器材,制定《村民公约》、村民“十要十不要”文明卫生行为规范。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四是变身为村民就医的“服务员”。积极协调医疗机构,组织开展送医送药公益义诊活动,让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与医疗机构签订就医绿色通道协议,帮助协调或陪同村民前往医院就医;积极联系,帮助重症患者争取红十字会的援助。五是变身为基础台账的“资料员”。扶贫工作台账、贫困户的基本信息资料、档案管理也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书记务必重视这项工作,亲自把关、审核,与扶贫专干、工作队员一起把资料做细、做准、做扎实。六是变身为村庄区域的“绘图员”。为了对全村各村民小组、贫困户分布等有一个形象的概念,方便记忆和走访,一张地图在手很有必要。利用实地走访,用脚丈量,用手绘制村里第一张地图,不仅绘制了村地质地貌、交通要道,并且清晰标注了脱贫户和未脱贫户的精确居住地,成为扶贫走访的向导和指南。
三、既当“讲师”,又当“学生”
(一)当好“讲师”,发挥“宣传员”作用。农民的思想问题,很多时候靠“磨嘴皮子”来解决。因此,第一书记必须具备能说会道的基本功,拥有“走到哪里就能把上级精神传达到哪里,把方针政策传播到哪里”的硬本领,处处当讲台,时时当讲师。1.把握“讲”的内容。重点讲好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党的路线方针,讲好党的扶贫惠民富民政策,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当前形势和国情村情,讲好先进典型和有温度的故事,让农民群众懂得运用党的政策脱贫致富,引导农民群众正确对待扶贫工作,消除片面甚至错误的思想认识,懂得感恩,懂得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道理,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2.改进“讲”的形式。运用党课、村民大会、座谈会等形式,在台上讲;运用多媒体、远程教育系统等现代设备,在屏幕上讲;运用村村响、流动宣传车等,在大喇叭里讲;运用村级微信群,在新媒体平台上讲;运用进家门、下农田等形式,在板凳上、田间地头讲。3.增强“讲”的效果。善于把理论知识、政策精神总结、提炼、归纳,适应农民群众的信息需求特点以及语言和接受习惯,采取个性化、互动式方式,讲接地气、有“土”气的话,把复杂的道理解释简单,把枯燥的问题解答幽默,把抽象的事物解读生动,让农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接受得了。
(二)当好“学生”,发挥“能动性”作用。第一书记是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的,虽然文化程度较高,但是农村工作经历和经验相对缺乏,工作内容和方法与以前从事的工作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第一书记必须要当好一名“学生”。一是把农村当课堂,把乡村干部当老师,把农民朋友当师傅,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二是学深弄透扶贫知识,全面掌握扶贫政策,做一名扶贫专家。三是在具体实践中多学习、多思考,经受实践锻炼,增长为民办事的才干,学会农村工作方法,学习了解农业基本知识、农业生产基本常识和当地风俗习惯,弥补自己农村工作经验的不足,提高农村基层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