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乔 迁 记

2020-11-22

海燕 2020年3期
关键词:电厂生活

人生在世最基本的需求,是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杜甫老先生那个“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一直震撼着我的心灵。

可是居有定所,衣食无忧,在我父辈时代却是奢望。父亲老家在山东栖霞王各庄。当时,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与“山东王”刘珍年穷兵黩武,争夺辖统的胶东,恰又连续三年遭遇旱灾,一边苛捐杂税,一边粮食欠收,百姓生活动荡,衣食无着落。父亲家门不幸,祖父因病离世,祖母将女儿送给隋姓人家当童养媳,带着三岁的父亲去烟台网厂打工,或给人家干些杂役糊口,父亲稍大以后捡拾煤核儿补贴家用。积劳成疾的祖母去世后,年仅16岁的父亲便只身逃离家乡闯了关东。那时大连尚在日军殖民统治之下,百姓的生活居无定所,饥寒交迫。父亲在一家中国人商行学徒,在仓库的吊铺上安身生活下来。快30岁得以成家,在一个中国人居住的大杂院里,租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住屋,里间盘了一铺火炕,外间盘了大锅灶,一家四口在这里过着被奴役的屈辱生活。

1945年8月22日,我的家乡大连获得解放,挣脱了近半个世纪沙俄、日本的殖民统治,深受其苦的父亲母亲欢欣鼓舞。大连由于苏军接管,国民党政府未能进驻,大连人扬眉吐气地过着日子。此时那些随从日本侵略军侨居大连的日本人,纷纷逃回了日本,这样遗留下来成片的房屋便空闲出来。可是刚获得解放的中国人依然蜗居在残破的铁皮房、油毡纸房、工棚或大杂院等贫民窟里。为此人民政府发出“大搬家运动”的号召,敲锣打鼓,拉着横幅标语欢送中国人搬进日本人住房里。我家就是这个时候从大杂院搬到街北一座小二层日本房里。楼上住着一户人家,我家在楼下住,父亲就此开了一间杂货铺,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这间房子有30多平方米,前面大间做卖场,后面小间做睡屋,一条过道通向厨房,上下水、电源线、瓦斯、厕所齐全,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人均居住面积近8平方米,全家人高兴,正如街头流传的歌曲“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小家充满了舒心的笑声!

这年春节,父亲于门口张贴了自撰的一幅对联:辞旧迎新中国人得解放;雄鸡啼春大连人获新房。横批:万象更新。我和弟弟也穿上了新棉袄过年。这座房子陪伴着我和弟弟度过童年,读书长大成人。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国家在百业待兴和恢复发展阶段干得轰轰烈烈。我的父亲进了合作商店当了会计,母亲进了国营商店当了售货员,我进了电建公司成了全民职工的一员,弟弟上高中,接着考上大学。我们小家的生活大变样,自足有余。我在电建公司工作10年间,正是以农业为基础,以重工业为主导,钢铁元帅升帐,电力先行官先行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加快发展时期。我先后参加了抚顺、阜新、辽宁章党等电厂和本溪钢铁厂自备电站复建和扩建工程,这些都是苏联援建中国156个重点项目中的项目,进口的是苏联机组和设备。辽宁电厂建设不仅有苏联机组,苏联专家,还有捷克机组,捷克专家,这是个号称亚洲最大的一个电厂。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为5万千瓦时,锅炉蒸汽量130吨/小时,已是当时先进的高温高压设备。全国一片凯歌奋进的态势,我能参加这样的重点项目,感到十分荣幸,对在艰苦奋斗中锻炼成长甚为自豪。我在记录电建工人生活的诗集中有首《黎明》诗歌中这样写道:

像一位光明的天使/默默地收起满天的星斗/随后把满怀的故事/掷向天际间的鱼白处/顿时,东方一片霞光流/我在施工的工地上/感受这一壮美时刻/劳累了一夜不知愁/把黑夜摁进洗手水盆里/让多彩的晨霞浸透

这个时期,我们对未来的日子,充满期待和希望,生活快活而无忧无虑。

当然,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减少,副食品减少,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困难。这时,苏联撕毁合同与协议,撤走了专家,国家经济建设也处于困境。天灾人祸突然而至,国家进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调整阶段。我们施工中的瓦房店第四发电厂下马,转入大连二电厂对苏联援建的已竣工的两台高温高压发电机组展开项目填平补齐和恢复性大修工作,我重回到家乡工作。

大连靠海,可以做苞米面海带卷子充饥,再加上我是重工业工种,粮食定量42斤,父亲又带我上山开荒,种点萝卜,补足粮菜不足,抗灾度荒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那时大家唱着“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的歌曲,克服了前进中的困难,日子很快扭转好了起来。上级批建的一批家属楼,到1968年陆续竣工后才予以分配。像我这个刚有分房资格的人,分到一处别人腾出的南北向两居室的一间,两家共用一个厨房、冲水厕所。这房子身世不凡,是苏联援建大连电厂时留下的专家宿舍楼,房子质量好,红漆地板、上下水、暖气、瓦斯、电线一律进户,还带储藏室、简单家具和双人床、单人床。不过房间不大,一户只有10多平方米。尽管如此,我们自己支门开始过日子,一家三口有了房子,十分高兴。

我们的生活又燃起了希望,有了个盼头,越活越有劲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国家加大安置群众生活,不仅给我们上调了工资待遇,还结合落实“五七”干部从农村回城的政策,给电厂下达了一万多平米的建房指标,大兴土木,新盖了三栋安居楼。这次全厂职工的住房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解决了一些陈年旧账。电厂还用自有资金在厂区内盖了四十多户的简易平房,解决了年轻职工无房的困难,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4平方米。这次分房,我享受到独门独户的待遇,尽管是平房,一间半,大间有20平方米,小间有10平方米,外加厨房、厕所,其瓦斯、电线、上下水、暖气一应俱全,还添置了10寸黑白电视机、洗衣机,自制了一个大衣柜、两个单人沙发等,过上了惬意的生活。我在房间的一角,立了书架,设了写字台,算有了学习与写作的空间。

改革开放以后,全国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处呈现大干快上的热潮。这期间,我被抽调到火电一局,在内蒙古哲理木盟开发霍林河褐煤矿口电站建设,转过年来,火电一局成建制工改兵,成为基建工程兵62支队序列加快了通辽电厂、元宝山电厂和辽阳化纤厂自备电站的建设。1982年,解放军精简100万,62支队撤编,我转业回到大连,正是我进入了不惑之年的人生,遇到前所未有的机会,被提拔到领导岗位,调去组建一所经济管理学校。此时的大连发展得好快,楼房变高了,街道变宽了,城市变绿了,天空更蓝更美丽了。学校建设的速度也快,不久就同教职工一起分了房。我分到一套三居室的房子,我家居住面积由人均6平方米提高到14平方米。这次搬家,我添置了大彩电、电冰箱和煤气热水器等,最大亮点是电话进户,生活质量再上一个台阶。此时我心中最大的感受是,国家建设原则已由过去的先生产后生活,调整到生产、生活并重的原则,更加重视职工生活质量。这是治国理念的巨大进步。大家都说,将来的幸福生活更有奔头了。

我第四次搬家是在1997年。那年香港回归祖国,国民经济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国家变得更为强大,“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让我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随着我们电力经济管理学校的建设发展,教职工人员增加,学校建成了10000多平方米的住宅楼,全部解决了无房户问题。这次房建标准较高,塑钢窗、防盗门、大客厅、厨房和卫生间瓷砖罩面、南北封闭的大凉台,不仅上下水、电气、煤气、暖气管线进户,连电信宽带、有线电视的线路也进了户,俨然一个现代化的生活条件。我家添置了多种家用电器,电脑、笔记本和手机等设备。这次分房正值分房制度改革,取消了职工福利分房的待遇,缴纳以建房成本为基本房款而建立的建房基金,因房子产权归属个人,教职工们还是高高兴兴乔迁了新居。我这次搬家,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平方米,我也有了一间专门的工作室,便于学习和写作。真是一年比一年好,芝麻开花节节高啊!这样的日子,我只有歌唱祖国的冲动。

我家的变化,是跟随祖国七十年来的富强和发展而变化的,让我感受到祖国母亲的温暖,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的好。老话说,穷搬家,富挪坟。生活在旧社会的一代人,生活动荡,自然是没有什么家底的,是怕搬家的。可是新中国以来,新旧社会两重天地,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搬家的意义就不一样了,搬家后的住宅面积一次比一次大,居住条件一次比一次好,生活越来越富裕,实现了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小家里充满了笑声。

如今,我退休在家养老,过上小康的生活。我看到新世纪的祖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变化得更快了,更强大了,科技水平更高了,人们的收入普遍提高,心中无比的高兴和自豪,对未来更充满了希望。我的小妹夫,下岗后自谋创业,这才10多年的功夫,就发展起来了,买了一套14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人均40多平方米,三居室,两厅两卫,条件更现代化,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我的小侄大学毕业后,经过10多年的努力工作,酬金丰厚,不仅为爸妈的房子重新翻新装修,而且自己也买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房子结了婚,现在又买了越野车,让我们过来的一代人刮目相看。

猜你喜欢

电厂生活
世界上最大海上风电厂开放
用Citect构造电厂辅网
智慧电厂建设构想
探讨我国抽水蓄能电厂自动化技术的进展
生活感悟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