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情景教学与高中教材、考纲的关系
2020-11-22邹倩玉刘澎禧
邹倩玉 刘澎禧
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学院
阅读理解在语文学科高考中的地位从来就不容忽视。经过调查发现,更多的同学认为现代文阅读题做起来更难,特别是散文型阅读题,很多同学表示有的时候很难理解到作者的意思。
所以想要真正提高在高考中的现代文阅读成绩,只靠高三最后的总复习和大量机械练习是治标不治本的,最根本的方法还是需要教师从高一入学开始就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并结合考纲及真题对学生做针对性训练。而深入分析文本,仅靠传统教学是不够的,在网络技术与电子产品发达的今天,新型情景教学是一个不错的辅助教学方法。
因此本文首先从课文文本分析谈起,再与考纲结合介绍新型情景教学的方法和预期前景。
一、高中语文教材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现代文散文、议论文的课文共30 篇(含新增篇目),且这30 篇课文,篇幅都较短。这种情况,教师便于讲授,学生也更能接受。其次,这些散文议论文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很广,这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特点。所以想要学好学透这些文章,仅有课堂上的语言文学知识储备是远远不够的,“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这还要求老师和学生对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
最后,就这30 篇中的15 篇散文而言,共12 篇与中国历史相关。在这12 篇散文中,又有9 篇是和中国近代史紧密相连的。所以,文史不分家,不了解历史,不清楚历史人物,想要深刻体会文中的内涵是不可能的。
因此,教师在进行这些现代文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与网络,根据课文内容与背景,创设相应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理解。
二、高考考纲与教材的联系
高考考纲对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有三个层次的要求:理解,分析,鉴赏评价。所以最基础的要求就是理解。课文中所选的现代文散文和议论文都是非常经典的。如果说同学们连课文内的散文议论文理解起来都很困难,那么面对高考题更是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平时不能单纯地讲授课文,需要和考纲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在润物无声中传授解决现代文阅读题的技巧和方法,而不是将讲课文和做阅读练习割裂开来。
只有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谈分析和鉴赏评价,否则就是纵有千言也是离题万里。高考题也是一样的,无论篇目怎么变,方法和解题技巧是一致的。因此长期地以情景教学的方式去训练学生,再不断强化巩固,最终形成一套做阅读题时的思维逻辑后,考场上即使遇到从来没有听说过看到过的作家作品也不会手忙脚乱。
三、情景教学可以提高高考分数
情景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教学中提倡并实际运用频率很高的教学方法,但传统的情景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无法真正让学生融入文中情景,真正辅助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现在高中学校教室中大都安装了多媒体、网络这类硬件设施,所以可以通过利用这类硬件设施,实施新型情景教学,让情景教学和教材考纲结合起来,突破传统,辅助语文现代文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这里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散文《故都的秋》为例,阐述新型情景教学的实施方法:
首先,这篇散文主要内容是作者在悲秋与颂秋的同时表达了对国家命运衰微的落寞与喟叹。但高一的学生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他们无法切身体会到秋天的南北差异,对于作者文中隐晦的家国命运的喟叹更难体会,甚至都毫无感触。这就需要结合新型情景教学,新型情景教学利用网络上的相关图片、纪录片、音乐等,多者结合,可以更有效更直观解决这些难题。把传统笔头作业换成网络互动,云上多人比拼答题等,在其中贯穿学习方法技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拓展知识层面,真正培养出深厚的人文情怀,陶养情操。
在高一、高二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对学生这样有针对性地训练,运用情景教学方法再结合考纲,针对每一篇课文而言,可以让老师学生分别明确目标,达到更好效果。
现在的学生,很容易被电子产品诱惑,既然他们喜欢玩手机刷视频,那我们就让他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可以让寓教于乐。事半功倍。教师可以让学生去网上刷与作者相关的微博微信,看相关的有趣的公众号,甚至可以制造机会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发文推送到公众号上和全国的同阶段的学生一起交流学习;还可以让他们去影视作品里自己去挖掘背后真实的作者故事,人都是有好奇心的,虽然每个人经历不同,但是总能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
阅读不就是需要读者产生共鸣吗?如果他们全方位地去了解鲁迅,了解他的人生,当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篇枯燥乏味,只有文字叙述的《纪念刘和珍君》,当他们真正走进了作品,我想语文界可能就没有那句“三怕周树人”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