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军事化管理育人机制下军体融合路径科学化探索——以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为例

2020-11-22赵春州刘惠坚许从进何梦茹王文阳

运动精品 2020年5期
关键词:军事训练教官军事

赵春州 刘惠坚 许从进 何梦茹 王文阳

准军事化管理育人机制下军体融合路径科学化探索——以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为例

赵春州 刘惠坚 许从进 何梦茹 王文阳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广东 清远 511510)

体育教学与军事训练科学融合是深化落实学校体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是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的重要路径之一。体育教学与军事训练科学融合,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严明军事作风、团队协作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体育教学与军事训练科学融合,是学校体育教学与军事训练改革与创新,是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与国防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路径,通过科学融合,切实提升国防教育在人才培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打下坚实的教育基础。

体育教学;军事训练;融合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党中央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完善人格、锤炼意志”。为深化落实习主席讲话精神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我院以高校体育工作标准和省文件精神为方针进行体育教学与军事训练科学化探索。军事训练与体育教学融合是深化落实习主席讲话精神、贯彻国家高校体育工作标准和省厅文件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

1 体育教学与军事训练融合的必要性

1.1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要求

我国的教育方针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建设者。“德”不仅仅是品德,还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作风纪律和团结一致的协作精神;“体”不但强调体格、体能、体质,它还包括体育知识、技能、娱乐身心、高尚情操等。所以,单从教育方针中的“德”与“体”看,高职院校学生的军事训练是培养优良作风纪律和协作精神的好办法,体育教学又是很好地实现提高学生体质、运动技能的主要做法。鉴于军事训练不是高职院校的常设或必设课目,学院让其与体育教学相融合,实现培养优良作风和强健体魄,不失为一种两全齐美的策略。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在人才“德”与“体”的培养上,就是通过军事训练与体育教学相融合,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管理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1.2 学院人才模式改革中体育教学模式改革要求

学院领导层时刻将德才兼备作为人才培养的标准,形成了“对人好,对社会好”以及“先做人,后做事”的人才培养观。学院认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德”,重点指向职业伦理、职业道徳和职业操守上,这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最急迫任务。职业伦理要求高职人才要讲究师徒情谊,尊重师兄(姐),爱护师弟(妹),维护好师门关系等;职业道德要求高职人才要懂是非、明事理、讲诚信,重信誉,不做危害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事,不做危害行业信誉的事;职业操守要求高职人才要听招呼、守规矩、懂流程,不弄虚作假,不投机取巧,不偷工减料等。军事训练中的队列训练要求令行禁止,讲究下级服从上级,崇尚团结一致才能取得胜利的集体荣誉观,并且从军事与体育的历史渊源看,军事训练作为一门高职院校不设的课程,它与之相邻、相近的体育教学之间的融合是培养学生职业伦理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的最佳路径。

1.3 体育教学与军事训练相融合的方法创新需求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建院伊始,学院领导层紧紧围绕创办者“建设经济大潮中的黄埔军校”“打造建筑铁军”之要求,努力探寻高职人才“德”的培养的新路径。学院领导层经一番调研论证,认为对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是实现创办者要求的最佳选择。准军事化管理机制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十大制度之一,在学院生活中得以全面实施。从实施近三年的效果看,学生的纪律意识、服从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得到了明显加强,但是学生的体质却没有因军事训体育教学得到有效提高。为此、学院认真总结,査找原因,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原因就在于军事训练突出强调了样子和纪律。体育教学过于强调技术和技能,只有在军事训练的严格要求下,加强体育教学中普通课目的力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因此军事训练与体育教学必须有效融合。那么,融合什么?怎么融合?就成了摆在军事训练教官和体育老师面前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

2 体育教学与军事训练融合的功用

体育教学与军事训练相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使得体育教学与军事训练两个不同的学科,根据学科形成的渊源和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从相互运用、借鉴的角度出发,求同存异,创造出适合本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军事体育教学。

2.1 目标上实现了体育教学与军事训练的互补

无庸置疑,体育教学与军事训练二者的目标是不同的。体育教学重在提升学生的体能、体育项目技能,教会学生科学运动,进而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科学运动的习惯。其中的体能、技能、团队协作意识和体育素养的提升是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部分。军事训练重在队列、军事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军事作风、服从意识和团队意识,通过百米障碍、战术训练、越野跑等训练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身体素质。二者的融合,在目标的完成上是可以相互补充的。体育教学与军事训练的融合使得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充分运用军事训练的服从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增强身体素质的自觉性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军事训练诸多课目又可以充分利用体育项目的技能,科学地组织课目训练,使得军事训练在体质提高方面能够事半功倍。

2.2 内容上实现了体育教学与军事训练的综合

体育教学和军事训练的内容丰富,实操性强。按照体育与军事的发展渊源,有些教学能够在一个框架下实操的内容完全可以整合,如百米障碍训练,既需要百米的跑步技术,又需要越障时的跨越技能。越野跑也是一样,既需要长跑的技术和耐力,也需要非同一般的意志品质。学院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军事化的课堂组织形式,而在技能训练中按学科特点去实施。这样,学院要么对体育教学进行军事化的纪律要求,要么对军事训练进行体育课程化的科学传授。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综合里蕴含着教师、教官的目标性要求,随着教学训练实践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与军事训练这两个看似不相融的学科,一度能够在聚焦教学训练目标基础上,进行很好地整合进而形成独特的军事体育训练内容。

2.3 方法上实现了体育教学与军事训练的创新

创新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单就体育教学和军事训练的融合来说,我们一般要采取集成创新的方法。体育教学与军事训练依据学科性质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教学训练方法。体育教学着重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掌握技能,培养体育精神,各项目的教学方法理论性和实践性都相当成熟。军事训练聚焦实战的需要,传授战争需要的技能和提升打仗需要的身体素质,着眼“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斗原则,其各项目的训练方法都是在总结战场经验上形成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军事训练主要是队列训练、战术训练一些为了增强体质和心理而设置的训练内容。队列训练讲究的是服从命令、步调一致,这在一般的体育教学当中完全可以做到学用结合。而那些为了增强体质和胆量的训练项目,一些基本的训练技巧,完全可以吸收体育教学中学生易接受的方法,结合项目要求、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进行方法上有益结合。

3 军事训练与体育教学融合路径

3.1 思想融合

为了有效促进军体融合,军体教研室与安全保卫科、军事教导队在公共课教学部和学生工作处领导下,精诚合作,以课程目标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管理为宗旨,高度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形成军事体育教研室、安全保卫科、军事教导队全体人员开展军事体育教学,以“以训促管,以管促教,管训结合、赛训结合”的课程融合理念。

3.2 目标融合

以习主席讲话精神、高校体育工作标准、高校军事课程教学大纲和省厅文件为方针,我院优化军事训练与体育教学目标,使体育教学与军事训练目标互补,融合后的军事体育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体能、技能,培养严明的军事训练作风、团队协作意识和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3.3 教学组织形式融合

学院改变原有单一的军事训练模式,通过正规课堂授课传授军事训练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军事训练课程化。体育教学应结合学院准军事化管理机制,将军事元素融入体育教学过程,尤其是体育授课组织形式,改变普通高校授课组织形式,采取军事化课堂组织形式开展体育教学,达到体育教学军事化的要求,使军事授课与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有机衔接。

3.4 课程内容体系

目前国内院校军事训练内容和训练形式过于单一,仅有队列训练、拳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融合后的军事科目队列、战术、拳术、救护、消防等科目。组织形式由单一训练转变为课堂教学,制定每个科目课程标准、撰写授课计划和教案。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转变课堂组织形式,将军事科目与体育教学深度融合,诸如体育教学中的田经与军事科目的越野跑、障碍跑相融合,融合后既能实现课程目标,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后达到体育教学军事化、军事教学课程化。

3.5 注重教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升

目前,学院军事教官在指导学生军事技能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教学能力不足,尤其军事技能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陈旧,教学效果不佳。依据我院校现有条件,对教官培训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做法如下。(1)撰写课程标准,依据授课计划,统一教案,指导教官授课依据教案授课;(2)对上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每周教研会、教学培训中有针对性的解决;(3)要求每周上课后依据自己教学实际撰写教学反思;(4)重视教官自身军事技能训练,依据教官培训计划每周不少于两学时军事技能训练;(5)教官授课前针对下周教学内容进行讲课比赛,所有教官互听、互评;(6)每学期安排教官、体育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培训。

3.6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是军事体育课的延伸。课外活动期间,全体教官和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和训练,在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保证每位学生每天除军事体育课堂教学外不少于1小时的锻炼时间。

3.7 丰富社团活动,增加学生身体锻炼的途径

目前我院军事体育相关的社团有足球、篮球、排球、游泳、健美操、健身舞、乒乓球、羽毛球、队列、战术、擒敌拳、军体拳、匍匐拳、匕首操、救护、消防、铁军连、仪仗队等,内容丰富,开展形式多样,保证每周有比赛,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3.8 注重学院特色军事体育活动开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军体融合,军体教研室、安全保卫科、军事教导队一起在公共课教学部和学生工作处领导具体指导下开展两项军体融合拓展系列课程——象征性长跑和野营拉练。通过象征性长跑和野营拉练活动的开展,既能提高学生体能、培养严明军事作风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这两项活动不仅是军体融合路径的重要路径,也是军事体育课的延伸。军事体育教研室、安全保卫科、军事教导队将这两项活动打造成既彰显我院准军事化管理特色,又能呈现军事课程融合成果的经典德育教育活动。

3.9 广泛开展阳光军事体育活动

3.9.1学院组织好“校运会”“学院阳光军事体育文化节”“学院篮球联赛”“学院足球联赛”“迎新年越野赛”“拔河比赛”等传统竞赛活动,逐步固化活动的时间及形式多样的开展,打造具有我院特点的军事体育文化品牌,营造健康阳光的军事体育文化氛围。

3.9.2我院发挥军事特色,精心设计、组织、创造性的开展具有军事特色的文体活动,调动学院师生参与热情,提高师生体质健康、增进师生交流、创造学院军事体育品牌文化。

3.10 教学过程注重评比

过程中的评比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近期军事体育教学中,学院重视班级之间,专业之间,教官所带班级之间的评比力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评比是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力杠杆。今后,学院在教学过程中会更加重视的评比力度,使教学过程中评比常态化,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管,教评结合、管评结合的教学目的。

[1]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文件,教体艺.〔2019〕1号.

[2]朱富进.军事职业教育资源的特性及共享机制研究[J].徐州空军学院学报,2012(5).

[3]吴张龙.信息时代大学生国防教育现状研究[J].当代经济,2006(6).

[4]刘戟锋.军事技术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3.

[5]曲晓燕,吕晓峰.军队院校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的几种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2017(4).

[6]徐焰.战争与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7]韩奇生. 浅析我国职业教育困境及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7(22):78-79.

[8]刘贤伟.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困境成因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6):12-13.

[9]孙浩冉,姚虹,孙淼.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分析与对策[J].甘肃科技,2011,27(3): 169-171.

Scientific Exploration on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Military and Sports under the Paramilitary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Mechanism--Taking Guangdong Buiguiyuan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ZHAO Chunzhou, etal.

(Guangdong Biguiyuan Vocational College, Qingyuan 511510, Guangdong, China)

赵春州 (1985—),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篮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军事训练教官军事
地方高职学生军事训练组训模式创新构想初探
动物入学也军训
抓好学员课外常态化军事训练的思考
教官之吼
尴尬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
教官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