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体育进校园的困境与出路

2020-11-22

武术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进校园武术教学内容

马 蔷 韩 雪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优秀体育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现如今学校教育问题层出不穷,武术都以其特殊的方式,独特的魅力一一化解。具体体现在:(1)满足学生身体发展需要,由于参加运动锻炼的时间和次数十分有限造成的学生体质急剧下滑,肥胖率提升,而在武术学习锻炼,可以增强体魄,产生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态度。(2)礼仪要求下的敬畏心。家长过分宠溺造成学生缺乏教养,没有敬畏心,不尊重老师,甚至产生欺凌同学事件。通过武术学习养成遵守规则、尊重老师、爱护同学的珍贵品质。[1](3)“精气神”要求下的刚毅训练。时下的中小学生,由于课业负担多缺乏户外运动、家庭父亲缺席、学校男性教师缺乏,彰显阳刚之气和活力的体验不足,出现活力不足暮气有余的普遍现象,中华优秀体育文化中要求习练者“精气神”的体现,正是对儿童青少年刚毅品质的强化。除此外,全国兴起“国学热”,家长充分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对孩子良好的品质塑造和文化熏陶。而武术作为优秀传统体育中的重要代表,又有着“习武先学礼”的传统。因此,武术进校园有着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和传统文化传播的双重意义。

1 “武术进校园”发展嬗变

新中国成立前,一些爱国人士希望借助中华传统文化来提高民族凝聚力,而武术是以拳法、套路、武器所组成的传统形式体育,且具有强健体魄、增强斗志等作用,[2]自然首当其冲成为一种强国的手段,向学校进行推广。1915年4月在天津召开“全国体育联合会”通过了《拟请提倡中国旧有武术列为学校必修课》的议案,明令要求学校添加武术课,并且提及武术教师由各师范学校进行培养,至此武术课成了学校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武术在学校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在1958年全国体院院长会议上,决定在学校开设武术专业,也为武术今后在学校的发展打下基础。1961年,教育部正式颁布《小学体育教材》详细说明学校如何将武术加入到教学内容中,至此才有了规范的武术教学内容。但是好景不长,武术课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不再开展,之后更是在恢复与停滞间徘徊。[3]直到2004年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体育课应适当增加中华武术等内容”,武术课才渐渐有了起色。2013年全国武术协会主席和秘书长联席会议上强调未来的3到5年间国家体育总局将联合教育部推动武术进校园等活动开展。[4]紧接着2016年7月22日体育总局武术中心关于印发《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中明确提到要加强与教育部相关部门合作,编撰或修订《武术教材》和《教学大纲》,规范课程设置。[5]2017年国家教育部将“武术进校园”工作列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祖国繁荣昌盛、国脉延续离不开学校武术教育事业的发展。[1]虽然武术在学校教育中经历了坎坷的发展,但是在此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促进武术进校园的路径。

2 “武术进校园”的发展现状

2.1 武术特色学校带动校园武术发展

以河南省为例,自2015年11月,河南省体育局和河南省教育厅联合启动了武术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引起了社会各地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时至今日,河南省已有109所学校被命名为武术特色学校。河南省每年都会组织这些特色学校开展武术赛事活动来促进各学校间教学经验、教学内容上的交流学习。此外,国家层面大力鼓动符合条件的普通中小学校成为武术特色学校,并且每年都会对这些学校予以政策、资金上面的照顾。[1]

2.2 武术教学内容和评判标准不统一

从武术项目特点来说,武术有着众多的流派,冗杂的种类,带有不同的地域色彩,很难用教学内容来衡量教学标准;其次,学生普遍喜欢趣味性高的体育项目,而练习武术并非一朝一夕,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在练习基本功的过程中需要重复练习同一个动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容易感到疲累、厌烦,对武术产生抵触厌学的心理,丧失对武术的学习兴趣;最后,由于武术评判标准不统一,评定存在较强的主观臆断成分,不似其他体育项目,因此学生很难在武术学习过程中体验进步的喜悦。

2.3 武术课堂质量有待提高

武术老师是决定一节武术课能否上好的关键因素,多数学校都缺少专门从事武术教学工作的老师,部分学校有可以上武术课的老师也多是“半路出家”,仅凭对武术的一知半解进行授课,大大消减学生对学习武术的热情。其次,武术课的教学内容多是一整套的武术套路,对学生而言如此繁琐的招式,复杂的动作学起来十分吃力,所以学生练习兴趣并不高。最后,即便是武术进学校由国家和地方各种政策的支持,但碍升学率的影响,学校一直忽略武术教育工作,致使武术在学校的发展一直原地踏步。

3 当下“武术进校园”的困境

3.1 武术课推行需加强监管

虽然学校跟随国家政策要求开展了武术课程,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武术课中学生参与度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从2005年至2007年对全国中小学武术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为期3年的调查表明:在教学计划中安排武术作为教学内容的中小学校比例高达83.7%,而实际能够完成任务的学校不到21%;能够部分完成的学校比例为48.1%,另外有14.3% 的学校“有教学计划、无教学安排”,13.7%的学校没有把武术内容加入教学计划中。[5]而在最近些年的调查研究显示,现在全国各地中小学中大概只有29.7%的学校开设了武术课。[6]在中小学体育课上,武术课陷入“教材有、课堂无”的窘况。[7]

3.2 武术课程安排需适合学生成长发育

《学记》中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在学校武术教育中,若杂乱无章地进行教学,就会使教授陷入紊乱。[8]大多数学校在课程安排上为了方便都是以教授学生完整武术套路或是零散武术动作为主,没有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学习内容。[9]就于水平一、水平二的学生来说,套路中的一些动作过早的练习是否会对他们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以及在练习过程中是否会受伤等问题学校并没有慎重考虑,而且动作招式的复杂性、繁琐性给学生身体上和心理上都带来不小压力,学生不是心甘情愿去学习,而是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的教学,原本动静疾徐的招式被形式的表演含糊替代。枯燥无味的重复演练,也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内心缺乏主动力,不愿意习练就成为了常态。[10]

3.3 武术课程急需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内容往往决定着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又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8]由于武术教学内容的匮乏,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武术教学评价内容的不完整。学校武术的学内容大多是对动作招式的教学,却甚少涉及有关武术技击、对抗能力以及理论知识方面的内容,所以对武术学习的评价内容仅仅是考核学生在期末时能否完整打出套路或拳法。由于学生在认知、学习能力、起始水平方面存在差异性,对于学习能力较差或者心理素质差的学生来说,即使在课下努力练习,考试时的结果也不甚理想;对于在课下不好好练习学生来说,等到快考试时,突击学习也能蒙混过关。而这种看重结果的评价标准,导致学生缺乏对练武的兴趣,丧失练武的信心。[11]

4 武术进校园的优化路径

4.1 深化体质改革,健全学校武术监督机制

深化体制改革是武术的开展的关键一招。武术在学校的发展需要进行体制上的创新。各地方单位组建检查小组,不定时抽查地方武术授课情况;进行实施过程总的经费和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监督;学校方面可以建立监督机制或监督小组,武术在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就及时向校园监督机制反馈;同时学校监督机制可以不定时抽查教师工作情况,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考核评价,对于工作完成较好的老师给予奖励,从而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实现武术课程的有效开展。[12]

4.2 武术课内容融合体育课程大纲

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院长朱瑞琪教授指出内容和方法两者是目前武术教学最大的难关。特别是武术需要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学习才能达到教学目标。[13]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按照大纲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合理的安排和布置。而在选用体育教材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以学校教学目标为基础,针对学生发展需要,选择一些科学性、适用性强的教材。[14]对于学龄前和水平一学生课程设置来说,这部分学生多是不了解武术的学生,要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目标,发展学生的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等;促进幼儿生长发育。[15]授课内容可以从基本的“抱拳礼”“鞠躬礼”开始;接着学习武术基本功以及基本动作组合的练习;简化武术套路中繁杂的招式,将难度系数较高的动作删减或以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于水平二和水平三学生课程设置来说,这部分学生已对武术有初步认识。要以扎实基本功为练习目标,要求做出动作的具有准确性和规范性。此外,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完善武术基本功 、技术方法、礼仪知识、辅之以攻防、对抗技能训练,提升学生武德修养。[16]对于水平四和水平五学生课程设置来说,这部分学生对武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要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理解为目标,以技术教学延伸文化教育,深入了解武德的含义,培养其形成稳定的武术学习兴趣,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武术价值观。[16]

4.3 健全武术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指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监测、分析和评定。主要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质量。[18]通过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式、态度、表现以及不同阶段成果进行分析、评定,再反馈给学校、家长、老师,以便对武术教学的各个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有利于武术教学的顺利进行。[11]在武术课堂评价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起始水平。评价方式应多元化,体现多样性,评价考核中不要过分看重结果性评价,要以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过程性评价为主。[18]此外,武术考核的目的应以学生喜爱武术锻炼为导向,终身锻炼为目的。[19]

猜你喜欢

进校园武术教学内容
中华武术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武术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对联文化进校园